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晋书》卷五十八〈周处列传〉~569~
周处字子隐,义兴阳羡人也。父鲂,吴鄱阳太守。处少孤,未弱冠,膂力绝人,好驰骋田猎,不脩细行,纵情肆欲,州曲患之。处自知为人所恶,乃慨然有改励之志,谓父老曰:「今时和岁丰,何苦而不乐耶?」父老叹曰:「三害未除,何乐之有!」处曰:「何谓也?」答曰:「南山白额猛兽,长桥下蛟,并子为三矣。」处曰:「若此为患,吾能除之。」父老曰:「子若除之,则一郡之大庆,非徒去害而已。」处乃入山射杀猛兽,因投水搏蛟,蛟或沈或浮,行数十里,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人谓死,皆相庆贺。处果杀蛟而反,闻乡里相庆,始知人患己之甚,乃入吴寻二陆。时机不在,见云,具以情告,曰:「欲自修而年已蹉跎,恐将无及。」云曰:「古人贵朝闻夕改,君前涂尚可,且患志之不立,何忧名之不彰!」处遂励志好学,有文思,志存义烈,言必忠信克己。期年,州府交辟。仕吴为东观左丞。孙皓末,为无难督。
典故 
不经异兴里
 
南山虎
 
周侯斩蛟
 
周处刀
 
周处杀蛟
 
周处除三害
 
射杀白额虎
 
挟剑长桥
 
斩龙子
 
江中斩蛟
   
除白额

相关人物
周处


《晋书》卷五十八〈周处列传〉~569~
周处字子隐,义兴阳羡人也。父鲂,吴鄱阳太守。处少孤,未弱冠,膂力绝人,好驰骋田猎,不脩细行,纵情肆欲,州曲患之。处自知为人所恶,乃慨然有改励之志,谓父老曰:「今时和岁丰,何苦而不乐耶?」父老叹曰:「三害未除,何乐之有!」处曰:「何谓也?」答曰:「南山白额猛兽,长桥下蛟,并子为三矣。」处曰:「若此为患,吾能除之。」父老曰:「子若除之,则一郡之大庆,非徒去害而已。」处乃入山射杀猛兽,因投水搏蛟,蛟或沈或浮,行数十里,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人谓死,皆相庆贺。处果杀蛟而反,闻乡里相庆,始知人患己之甚,乃入吴寻二陆。时机不在,见云,具以情告,曰:「欲自修而年已蹉跎,恐将无及。」云曰:「古人贵朝闻夕改,君前涂尚可,且患志之不立,何忧名之不彰!」处遂励志好学,有文思,志存义烈,言必忠信克己。期年,州府交辟。仕吴为东观左丞。孙皓末,为无难督。
《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上〈自新〉~627~
周处年少时,凶彊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邅迹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馀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自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

简释

周处杀蛟:指英勇过人。为民除害。马君武《从军行》:“周处杀三蛟,项籍力扛鼎。”


例句

况是无三害,弦歌初政成。 张祜 晚次荆溪馆呈崔明府

先辈匣中三尺水,曾入吴潭斩龙子。 李贺 春坊正字剑子歌

谁看挟剑赴长桥,谁看浸发题春竹。 李贺 听颖师琴歌

周处长桥役,侯调短弄哀。 李贺 送秦光禄北征

射杀中山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 王维 老将行

溪畔维舟问戴星,此中三害有图经。 罗隐 夜泊义兴戏呈邑宰

典故 
狐威假白额

相关人物
江一


《战国策》卷十四〈楚策一·荆宣王问群臣〉~482~
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江一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简释

狐假虎威:喻依仗别人的威势恐吓他人。元方回《梅雨大水》:“狐假虎威饶此辈,鼠穿牛角念吾民。”


例句

虎威狐更假,隼击鸟逾喧。 李商隐 哭遂州萧侍郎二十四韵

狐威假白额,枭啸得黄昏。 杜牧 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韵

《漢語大詞典》:白额(白額)
猛虎。晋书·周处传:“ 南山 白额猛兽, 长桥 下蛟,并子为三矣。” 唐 李白 《大猎赋》:“虽凿齿磨牙而致伉,谁谓南山白额之足覩。” 王琦 注:“白额虎盖虎之老者,力雄势猛,人所难御。” 明 沈璟 《义侠记·旌勇》:“山村早收,白额当人吼;山行早休,白骨妨人走。” 清 杨恩寿 《坦园日记·郴游日记》:“居者闭户,防倀鬼或呼其名;行人戒涂,畏山君适逢其怒……愿冥冥鉴此丹忱,俾逐逐射兹白额。”
分類:白额猛虎
《國語辭典》:白额虎(白額虎)  拼音:bái é hǔ
传说中极为凶猛的老虎,为周处所除三害之一。参见「周处」条。
分類:猛虎
《漢語大詞典》:白额驹(白額駒)
犹言千里驹。比喻英俊有为的青年。晋书·凉武昭王李玄盛传:“家有騧草马生白额驹,此其时也。” 唐 李白 《送舍弟》诗:“吾家白额驹,远别临东道。”
《漢語大詞典》:白额侯(白額侯)
虎的别名。 宋 叶廷圭 海录碎事·鸟兽草木:“白额侯,虎也。”
分類:
《国语辞典》:白额雁(白额雁)  拼音:bái é yàn
动物名。鸟纲雁形目。体形与鹅类似。嘴、脚呈淡红色,头、背及翅膀为黄褐色,尾、腹及翅膀边缘为灰白色,其特徵是腹胸间有一大块黑斑状羽毛。为一种候鸟,性喜居凉爽地区。当它们迁移飞行时,常排成人或一字形。
《漢語大詞典》:白额将军(白額將軍)
虎的别名。 金 朱自牧 《自鄜州罢任归宿渑池道中有虎为暴》诗:“白额将军莫笑人,世无 刘琨 当畏汝。”事物异名录·兽畜·虎《事物原始》:“白额将军、啸风子皆虎之别名,胡人谓之巴而思。”
分類:
《分类字锦》:南山白额(南山白额)
晋书周处传未弱冠膂力绝人好驰骋田猎不修细行州曲患之处自知为人所恶乃慨然有改励之志谓父老曰今时和岁丰何苦而不乐耶父老叹曰三害未除何乐之有处曰何谓也荅曰南山白额猛兽长桥下蛟并子为三矣处乃入山射杀猛兽因投水杀蛟而反遂励志好学克己期年州府交辟
分类:虎豹
《漢語大詞典》:的颡(的顙)
白额。易·说卦:“﹝震﹞其於马也为善鸣,为馵足,为作足,为的顙。” 孔颖达 疏:“白额为的顙。”参见“ 的卢 ”。
分類:白额
《國語辭典》:的卢(的盧)  拼音:dì lú
一种烈性快马。额有白毛或白斑,一般认为是不祥之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刘孝标注引《相马经》:「马白额入口至齿者,名曰榆雁,一名的卢。奴乘客死,主乘弃市,凶马也。」宋。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词:「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三国演义》第三四回:「此马眼下有泪槽,额边生白点,名为的卢,骑则妨主。」也作「的颅」。
《漢語大詞典》:白颡(白顙)
白额。古人认为不祥之物。庄子·人间世:“故解之以牛之白顙者,与豚之亢鼻者,与人有痔病者,不可以适河。” 陈鼓应 今注:“白顙,白额。”
分類:白额不祥
《漢語大詞典》:文的
骏马的一种。毛色鲜明有文采,白额。的,通“ 馰 ”。
《國語辭典》:果子狸  拼音:guǒ zi lí
白鼻心的别名。参见「白鼻心」条。
分類:白额灵猫
《國語辭典》:三害  拼音:sān hài
1.晋代周处臂力过人,不修细行,纵情恣欲,众人以他和南山虎、长桥蛟并称为「三害」。《晋书。卷五八。周处传》:「处自知为人所恶,乃慨然有改励之志,谓父老曰:『今时和岁丰,何苦而不乐耶?』父老叹曰:『三害未除,何乐之有!』处曰:『何谓也?』答曰:『南山白额猛兽,长桥下蛟,并子为三矣。』」
2.泛称三种祸害。
《漢語大詞典》:长桥(長橋)
桥名。在 江苏省 宜兴市 ,建于 东汉 时,相传为 晋 周处 斩蛟处,又名 蛟桥 。桥跨 荆溪 ,又名 荆溪桥 。晋书·周处传:“ 南山 白额猛兽, 长桥 下蛟,并子为三矣。”初学记卷七引 晋 祖台之 《志怪》:“ 义兴郡 溪渚 长桥 下,有苍蛟吞噉人, 周处 执剑桥侧,伺久之,遇出。于是悬自桥上,投下蛟背,而刺蛟数疮,流血满溪,自郡渚至 太湖 勾浦 乃死。” 唐 李贺 《听颖师弹琴歌》:“谁看挟剑赴 长桥 ,谁看浸髮题春竹。” 唐 李贺 《送秦光禄北征》诗:“ 周处 长桥 役, 侯调 短弄哀。”
《國語辭典》:狐假虎威  拼音:hú jiǎ hǔ wēi
狐狸与老虎同行,借老虎的威风吓走百兽,却使老虎误信百兽乃畏狐狸而走。见《战国策。楚策一》。后比喻凭恃有权者的威势恐吓他人、作威作福。《警世通言。卷三一。赵春儿重旺曹家庄》:「居中的人还要扣些谢礼,他把中人就自看做一半债主,狐假虎威,需索不休。」《文明小史》第三○回:「这些人只要等到署了个缺,得了个差使,就狐假虎威的发作起来了。」也作「狐虎之威」、「狐藉虎威」、「虎威狐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