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登场(登場)  拼音:dēng cháng
1.登临舞台。引申为上场。《红楼梦》第一回:「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清。钱泳《履园丛话。卷七。臆论。立志》:「有某公子最爱度曲,每登场,必妆束小旦,惊艳绝人,观者赞服。」
2.临考场。唐。柳宗元〈上大理崔大卿应制举不敏启〉:「登场应对、刺缪经旨,不可以言乎学。」
3.当时、当场。《水浒传》第一二回:「差两员相官,带了仵作行人,监押杨志并众邻舍一干人犯,都来天汉州桥边,登场检验了,叠成文案。」
4.五谷成熟。宋。孔平仲 禾熟诗:「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明史。卷六三。乐志三》:「勤树艺,岁年丰穰,九十月禾黍登场。」
《国语辞典》:登场口(登场口)  拼音:dēng cháng kǒu
指舞台上场的地方。
《國語辭典》:粉墨登场(粉墨登場)  拼音:fěn mò dēng cháng
化装登台演戏。引申为上台。如:「演员们听见锣鼓响起,于是粉墨登场,唱了一出大登殿。」
《國語辭典》:袍笏登场(袍笏登場)  拼音:páo hù dēng cháng
1.演员装扮成为穿袍执笏的官员登台演戏。
2.比喻官员新任,犹如登场作戏,含有讽刺意味。如:「经过这次批斗,又有一些人将要袍笏登场了。」
《國語辭典》:上场(上場)  拼音:shàng cháng
1.演员或运动员出场。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七。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有假面披发、口吐狼牙烟火、如鬼神状者上场。」《豆棚闲话。第八则》:「今日若要我上场,说那整段的书,万万不敢。」
2.开始进行或有所行动。《初刻拍案惊奇》卷六:「看见人家有些颜色的妇人,便思勾搭上场,不上手不休。」《红楼梦》第四五回:「不如会个夜局,又坐了更,又解了闷,今儿又是我的头家,如今园门关了,就该上场了。」
《漢語大詞典》:上开(上開)
元 代杂剧,脚色登场,开始表演,略称“上开”。 元 金仁杰《追韩信》第一折:“[末抱监背剑冒雪上开]‘自家 韩信 的便是。’” 元 杨梓《霍光鬼諫》第一折:“[正末重扮 霍光 带剑上开]‘老夫 霍光 ,官拜大司马。’”
《漢語大詞典》:引子
带领幼雏。 唐 杜甫 《晴》诗之二:“啼乌争引子,鸣鹤不归林。”
分類:引子带领
《國語辭典》:穿关(穿關)  拼音:chuān guān
杂剧表演中各角色穿戴的服装与配件。通常列于各剧本后。
《国语辞典》:上场门儿(上场门儿)  拼音:shàng cháng mén ér
舞台右方的出入口,因演员大多由此登场,故称为「上场门儿」。
《國語辭典》:垫话(墊話)  拼音:diàn huà
相声表演者在节目开始前的一段开场白,用来吸引观众或点明节目内容。
《漢語大詞典》:上场门(上場門)
指开在舞台右边的门,为角色登场的出口。
《漢語大詞典》:上场诗(上場詩)
戏剧用语。脚色登场时常先念韵语数句,谓之“上场诗”。可用前人成作,亦可由剧作家自撰。其内容按人物的身份、年龄及剧情而有所不同。念过上场诗,接着便自述姓名、籍贯、身份,或交代与剧情有关的人物和情节。始于 元 , 明 清 仍之。例如: 元 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一折:“白髮刁骚两髩侵,老来灰却少年心。不思再谓皇家俸,但得自安抵万金。老夫姓 孟 ,双名 从叔 ,祖居 汴梁 扶沟县 人氏。”其中“白髮刁骚两髩侵”等四句即为上场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