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病瘦
谓因病瘦损。 唐 白居易 《新秋病起》诗:“病瘦形如鹤,愁焦鬢似蓬。” 宋 苏轼 《王晋卿作烟江迭嶂图仆赋诗十四韵晋卿和之语特奇丽因复次韵》:“却因病瘦出奇骨,盐车之厄寧非天。”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十八:“后夫人病瘦,医者既投药,又梦寝堂门之左右木瓜二株,右者已枯,因为大父言,大父遽取药覆之。”
分類:瘦损
《国语辞典》:黑瘦  拼音:hēi shòu
黝黑瘦小。如:「巷口那个黑瘦的小子,就是张太太的儿子。」
分类:黝黑瘦小
《漢語大詞典》:枯瘦
消瘦;干瘦。 宋 欧阳修 《辞宣徽使判太原府札子》之二:“腰脚枯瘦,行履艰难。” 宋 陆游 《六十吟》:“嗟予忽忽蹈此境,衰髮如蓬面枯瘦。” 清 葆光子 《物妖志·杂类·笤帚》:“僧体枯瘦,气息懨懨然,渐无生气。” 巴金 《将军集·五十多个》:“那时候它充满了活气,就像一个健康的壮年人,后来才染上了疾病,渐渐地枯瘦起来。” 艾芜 《海岛上》:“现在他那按在墙头上的枯瘦指头和两片略略张开的薄嘴唇,还正在微微颤抖。”
《漢語大詞典》:瘦人
(1).不肥胖的人。 唐 薛能 《自讽》诗:“千题万咏过三旬,忘食贪魔作瘦人。” 元 朱丹溪 《丹溪手镜·评脉·形脉相应》:“肥人脉细欲絶者死。瘦人脉躁者死。”
(2).指使人瘦。 宋 陆游 《对镜》诗:“诗家事业君休问,不独穷人亦瘦人。”
分類:肥胖
《分类字锦》:瘦地
杜甫 秦州杂诗 瘦地翻宜粟。
分类:
《国语辞典》:瘦身  拼音:shòu shēn
藉运动或服用药物等方式消除身上多馀的脂肪或赘肉。
《國語辭典》:黄瘦(黃瘦)  拼音:huáng shòu
形容面黄肌瘦。《儒林外史》第四一回:「头戴方巾,身穿白纱直裰,脚下凉鞋,黄瘦面庞,清清疏疏,三绺白须。」
《骈字类编》:驴瘦(驴瘦)
元 郭钰 王志元邀度岁不及赴敬答以诗 虎饥寒更出,驴瘦滑难行。
《骈字类编》:地瘦(地瘦)
宋 王安石 草堂一上人 地瘦无黄犊,春来草更深。
《國語辭典》:瘦弱  拼音:shòu ruò
消瘦而衰弱。《薛仁贵征辽事略》:「虽骨格雄威,奈容貌瘦弱。」《三国演义》第四○回:「粲容貌瘦弱,身材短小。」
《國語辭典》:瘦小  拼音:shòu xiǎo
身材瘦、个头小。《儒林外史》第五二回:「外边走进一个二十多岁的人,瘦小身材,来问南京凤四老爹可在这里?」
《漢語大詞典》:憔瘦
憔悴瘦损。 宋 王十朋 《次韵李刑曹病起书怀》:“惟有诗怀禁不得,任他憔瘦不胜衣。” 元 曾瑞 《留鞋记》第一折:“你这几日情怀欠好,饮食少进,看看憔瘦了也。” 明 冯梦龙 《挂枝儿·相思》:“想冤家,想得我懨懨憔瘦。”白雪遗音·玉蜻蜓·访庵:“原来如此,怪不得脸上有些憔瘦。”
分類:憔悴瘦损
《漢語大詞典》:东阳瘦(東陽瘦)
见“ 东阳销瘦 ”。
《漢語大詞典》:东阳销瘦(東陽銷瘦)
梁书·沈约传:“﹝ 沈约 ﹞ 永明 末,出守 东阳 ……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以手握臂,率计月小半分。”原谓 沈约 因操劳日渐消瘦,后以“东阳销瘦”为形容体瘦的典故。 宋 贺铸 《满江红·伤春回》词:“谁念 东阳 销瘦骨,更堪白苧衣衫薄。”亦作“ 东阳瘦体 ”、“ 东阳瘦 ”。 元 乔吉 《双调行香子·题情》套曲:“ 东阳 瘦体, 潘岳 苍颜,我怕春归,愁日永,捱更阑。” 清 纳兰性德 《采桑子·又塞上咏雪花》词:“谁怜辛苦 东阳 瘦,也为春慵,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处浓。”
《骈字类编》:宜瘦
元 郝经 宣和内人图 腰肢一搦不胜衣,当时宜瘦不宜肥。
《漢語大詞典》:瘦龙(瘦龍)
(1).瘦弱的龙。 老舍 《骆驼祥子》三:“顶可怜的是那长而无毛的脖子,那么长,那么秃,弯弯的,愚笨的,伸出老远,像条失意的瘦龙。”
(2).指墨上刻的龙纹。 宋 黄庭坚 《谢景文惠浩然所作廷珪墨》诗:“柳枝瘦龙印香字,十袭一日三摩挲。”
分類:瘦弱龙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