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18,分22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词典
痛饮
痛哭
痛心
哀痛
痛惜
疾痛
痛定
痛切
腹痛
痛痒
病痛
可痛
悲痛
痛念
痛伤
《國語辭典》:痛饮(痛飲)  拼音:tòng yǐn
尽情的喝酒。《三国演义》第八回:「孩儿央及将军痛饮几杯。吾一家全靠著将军哩。」《儒林外史》第四○回:「萧云仙坐在中间,拔剑割肉,大碗斟酒,欢呼笑乐,痛饮一天。」
《國語辭典》:痛哭  拼音:tòng kū
极为伤心的大哭。《三国演义》第三回:「崔毅引贡见帝,君臣痛哭。」《初刻拍案惊奇》卷二○:「父兮桎梏亡身,女兮街衢痛哭。」也作「恸哭」。
《國語辭典》:痛哭流涕  拼音:tòng kū liú tì
语本《汉书。卷四八。贾谊传》:「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形容非常悲痛、伤心而流泪。宋。杨万里〈胡公行状〉:「此膝一屈不可复振,……可为痛器流涕长太息者矣。」也作「恸哭流涕」。
《國語辭典》:痛心  拼音:tòng xīn
哀伤、悲痛到了极点。《文选。李陵。答苏武书》:「彼二子之遐举,谁不为之痛心哉!」《旧唐书。卷一九○。文苑传下。刘蕡传》:「故臣所以为陛下发愤扼腕,痛心泣血尔。」
《國語辭典》:哀痛  拼音:āi tòng
哀伤悲痛。《礼记。三年问》:「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哀痛未尽,思慕未忘。」《三国演义》第六八回:「孙权知陈武已亡,董袭又沉江而死,哀痛至切。」
《國語辭典》:痛惜  拼音:tòng xí
悲痛惋惜。《后汉书。卷七三。刘虞传》:「虞以恩厚得众,怀被北州,百姓流旧,莫不痛惜焉。」三国魏。曹丕〈与吴质书〉:「美志不遂,良可痛惜。」
《漢語大詞典》:疾痛
(1).疾病痛苦。尹文子·大道下:“今万民之望人君……盖欲料长幼,平赋敛,时其饥寒,省其疾痛,赏罚不滥,使役以时。”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宋 曾巩 《尚书都官员外郎陈君墓志铭》:“其为民去害兴利,若疾痛嗜欲在己。”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一·司徒公历仕录:“闻予病,书来,若疾痛之在其身。” 章炳麟 《文学总略》:“身有疾痛,闻幼眇之音,则感慨随之矣。”
(2).疼痛。《孟子·告子上》:“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信,非疾痛害事也,如有能信之者,则不远 秦 楚 之路,为指之不若人也。”《淮南子·修务训》:“夫七尺之形,心知忧愁劳苦,肤知疾痛寒暑,人情一也。” 清 谭嗣同 《以太说》:“疾痛疴痒,一触即知。”
《漢語大詞典》:痛定
(1).见“ 痛定思痛 ”。
(2).谓悲痛的心情趋于平静。 鲁迅 《华盖集续编·记念刘和珍君》:“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
《國語辭典》:痛定思痛  拼音:tòng dìng sī tòng
语本唐。韩愈 与李翱书:「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当痛之时,不知何能自处也。」指事后追思当时所遭的痛苦,而更加伤心。《隋唐演义》第九八回:「到后来痛定思痛,凡身之所经,目之所睹,耳之所闻,无一不足以助其悲思。」
《國語辭典》:痛切  拼音:tòng qiè
1.沉痛迫切。《汉书。卷三六。楚元王传。刘向》:「向自见得信于上,故常显讼宗室,讥刺王氏及在位大臣,其言多痛切,发于至诚。」《文明小史》第二六回:「况且内中有人到过云南,晓得那里官府待百姓的暴虐,说得何等痛切!」
2.悲伤哀切。三国魏。吴质 答魏太子笺:「诚如来命,惜其不遂,可为痛切。」《三国演义》第九一回:「读毕祭文,孔明放声大哭,极其痛切。」
《國語辭典》:腹痛  拼音:fù tòng
腹部因消化道的炎症、胃痉挛及其他器官的疾病所引起的疼痛。
《國語辭典》:痛痒(痛癢)  拼音:tòng yǎng
1.痛或痒的感觉。如:「他已失去知觉,不知痛痒。」
2.利害相关。《晋书。卷九一。儒林传。范弘之传》:「于下官之身有何痛痒,而当为之犯时干主邪!」
3.紧要的事。如:「此事不关痛痒,慢慢来!」
《國語辭典》:病痛  拼音:bìng tòng
1.因疾病而引起的痛苦。唐。白居易〈朝归书寄元八〉诗:「幸无急病痛,不至苦饥寒。」《儒林外史》第三九回:「我虽年老,现在并无病痛,饭也吃得,觉也睡得,何必要你追随左右?」
2.缺失、缺憾。《朱子语类。卷八。总论为学之方》:「若见得大底道理分明,有病痛处,也自会变移不自知,不消得费力。」
《漢語大詞典》:可痛
令人痛心。 明 李贽 《四书评·论语·学而》:“今之刻薄小人,俱是流落他乡之人,可怜,可痛!” 毛泽东 《质问国民党》:“大好江山,沦于敌手,你们不急,你们不忙,而却急于进攻边区,忙于打倒共产党,可痛也夫!可耻也夫!”
分類:痛心
《國語辭典》:悲痛  拼音:bēi tòng
悲伤哀痛。如:「化悲痛为力量,庄敬自强。」《史记。卷一一八。淮南衡山列传。淮南厉王》:「于是百姓悲痛相思,欲为乱者十家而六。」《儒林外史》第八回:「同三兄悲痛过深,几乎发了狂疾。」
分類:悲痛伤心
《國語辭典》:痛念  拼音:tòng niàn
悲痛思念。如:「每逢佳节,不禁令人痛念娘亲,泪盈眼眶。」
分類:顾念抚慰
《漢語大詞典》:痛伤(痛傷)
(1).悲痛伤心。 汉 班固 《白虎通·丧服》:“既除丧乃归哭於墓何?明死者不可復见,痛伤之至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哀吊:“原夫哀辞大体,情主於痛伤,而辞穷乎爱惜。” 唐 韩愈 《祭滂文》:“未冠而夭,吾与 卢氏 ,痛伤何言!”《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而今事已到此,痛伤无益。” 贺瑞麟 《死前日记·8月15日》:“荒凉的景象深深的印入我的脑海。我碎伤了的心扉呀,真是痛伤欲绝了。”
(2).痛苦忧伤。 郭沫若 《女神·胜利的死》:“十月二十一日 伦敦 发来的电信又到了!说是 马克司威尼 已经昏死了去三回了!说是他的妹子向他的友人打了个电报:望 可尔克 的市民早为她的哥哥祈祷,祈祷他早一刻死亡,少一刻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