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蜘丝马迹(蜘絲馬跡)
犹言蛛丝马迹。比喻事情发生后留下的线索和痕迹。 清 沈德潜 说诗晬语卷上:“歌行起步宜高唱而入,有 黄河 落天走 东海 之势;以下随手波折,随步换形;苍苍莽莽中,自有灰线蛇踪,蜘丝马跡。使人眩其奇变,仍服其警严。”
《漢語大詞典》:云过天空(雲過天空)
比喻事情办得干净利落,不留痕迹。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把一桩惊风骇浪的大案,办得来云过天空。”亦作“ 云净天空 ”。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一切了当,觉得这事作得海枯石烂,云净天空。”
分類:不留痕迹
《國語辭典》:无影无踪(無影無蹤)  拼音:wú yǐng wú zōng
消逝得没有踪迹。《儒林外史》第四三回:「那两百只小船,都装满了,一个人一把桨,如飞的棹起来,都穿入那小港中,无影无踪的去了。」《红楼梦》第二四回:「夫妻两个说话,那个贾芸早说了几个『不用费事』,去的无影无踪了。」也作「无踪无影」。
《國語辭典》:物證  拼音:wù zhèng
法律上具有證据作用的物品。
《國語辭典》:汀线(汀線)  拼音:tīng xiàn
海岸受海水侵蚀所形成的线状痕迹。由汀线可推知陆地升降的情形。
《国语辞典》:潜移阴夺(潜移阴夺)  拼音:qián yí yīn duó
不露痕迹,自然而然的改移转变。《明史。卷二○八。余珊传》:「初每事独断,今戚里左右,或潜移阴夺。」也作「潜移默夺」、「潜移默运」。
《国语辞典》:伤痕累累(伤痕累累)  拼音:shāng hén léi léi
受伤后所留下的痕迹很多。如:「一场拳击赛下来,他早已伤痕累累。」也作「伤痕累累」。
《国语辞典》:涸辙穷鳞(涸辙穷鳞)  拼音:hé chè qióng lín
辙,车轮辗地所留下的痕迹。鳞,借指鱼。涸辙穷鳞指在乾枯车辙中的鱼。参见「涸辙之鲋」条。后用以比喻陷处困境,急待救援的人或物。《群音类选。官腔类。卷九。龙泉记。姑嫂相逢》:「远道亡夫,遐荒滞身,真如涸辙穷鳞。」
《国语辞典》:涸辙穷鱼(涸辙穷鱼)  拼音:hé chè qióng yú
涸,乾枯。辙,车轮辗地所留下的痕迹。涸辙穷鱼指在乾枯车辙中的鱼。参见「涸辙之鲋」条。后用以比喻陷处困境,急需救援的人或物。明。张凤翼《红拂记》第四出:「失林飞鸟无投处,涸辙穷鱼转困苦。」
《国语辞典》:涸辙之枯(涸辙之枯)  拼音:hé chè zhī kū
辙,车轮辗地所留下的痕迹。枯,指将枯死的鱼。涸辙之枯指在乾枯车辙中的鱼。参见「涸辙之鲋」条。后用以比喻陷处困境,急需救援的人或物。明。瞿佑《剪灯新话。卷三。三山福地志》:「但愿捐斗水而活涸辙之枯,下壶飧而救翳桑之饿,此则故人之赐也。」
《国语辞典》:涸辙之鱼(涸辙之鱼)  拼音:hé chè zhī yú
涸,乾枯。辙,车轮辗地所留下的痕迹。涸辙之鱼指在乾枯车辙中的鱼。参见「涸辙之鲋」条。后用以比喻陷处困境,急待救援的人或物。明。无名氏《四贤记》第三一出:「累累如丧家之犬,圉圉似涸辙之鱼。」《歧路灯》第八一回:「争乃一碗水儿生意,怎能活涸辙之鱼?」
《国语辞典》:膏药油子(膏药油子)  拼音:gāo yào yóu zi
1.制膏药所用的油剂,胶黏有油性。
2.膏药贴于皮肤上所留的痕迹。
《国语辞典》:火灭烟消(火灭烟消)  拼音:huǒ miè yān xiāo
比喻消失殆尽,不留痕迹。晋。傅玄〈四言杂诗〉:「忽然长逝,火灭烟消。」也作「烟消火灭」。
《国语辞典》:浑朴自然(浑朴自然)  拼音:hún pú zì rán
浑厚朴实没有人工雕琢的痕迹。如:「他的雕塑作品浑朴自然,别具一番特色。」也作「浑朴自然」、「浑朴自然」。
《国语辞典》:毁尸灭迹(毁尸灭迹)  拼音:huǐ shī miè jī
毁损尸体,以消灭證据。比喻消灭痕迹。如:「他作案后虽已毁尸灭迹,但警方仍据蛛丝马迹全力侦察,将其缉捕归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