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急惊风(急惊风)  拼音:jí jīng fēng
中医上指小儿急性癫痫症,患者两眼直视、手足痉挛及牙关紧闭。
《漢語大詞典》:愤厥(憤厥)
由于愤气郁结造成的痉挛昏厥。列子·汤问:“ 吴 楚 之国有大木焉,其名为櫾。碧树而冬生,实丹而味酸,食其皮汁,已愤厥之疾。”
《漢語大詞典》:镇痉(鎮痙)
医学上指用药物解除痉挛、震颤、角弓反张等症状。药剂中有镇痉剂,如阿托品。
《漢語大詞典》:痫病(癇病)
亦作“癎病”。 指小儿痉挛之症。后汉书·王符传:“婴儿常病伤於饱也,贵臣常祸伤於宠也,哺乳多则生癎病,富贵盛而致骄疾。”南史·徐羡之传:“ 义熙 十四年,军人 朱兴 妻 周 生子 道扶 ,年三岁,先得癎病。”
分類:小儿痉挛
《国语辞典》:愤怒痉挛(愤怒痉挛)  拼音:fèn nù jìng luán
一种小儿常见病症。在大哭后会突然停止呼吸、脸色发紫、失去意识而引起全身痉挛,持续时间在一分钟以内。神经质和过分受到呵护的幼儿易患此症,随著年龄增长便会自然痊瘉。
《国语辞典》:牙关紧闭(牙关紧闭)  拼音:yá guān jǐn bì
因嚼肌、下颔运动组织发炎,或痉挛等导致开口困难的症状。
《漢語大詞典》:疭瘛
小儿惊风痉挛之病。汉书·艺文志:“《金创瘲瘛方》三十卷。” 颜师古 注:“小儿病也。瘛音充制反。瘲音子用反。”参见“ 瘛瘲 ”。
《漢語大詞典》:瘛疭
惊风;痫病。亦泛指手足痉挛。说文·疒部:“瘛,小儿瘛瘲病也。” 段玉裁 注:“急就篇亦云瘛瘲。 师古 云:即今癇病。按,今小儿惊病也。瘛之言掣也,瘲之言纵也。” 汉 张仲景 伤寒论·辨温病脉:“太阳病……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癇,时瘈瘲。” 宋 司马光 《答李大卿书》:“中冷则为羸瘠,面瘇外热……流於筋脉,则为瘛瘲。”《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内钓》:“内钓肝藏病受寒,粪青潮搐似惊癇……瘛瘲甚者钩藤饮,急啼腹痛木香丸。”
《国语辞典》:慢惊风(慢惊风)  拼音:màn jīng fēng
中医上指一种小儿病,患者常因吐泻而引起全身痉挛或神智不清,成人亦偶患此病。简称为「慢惊」。
《国语辞典》:碱中毒(碱中毒)  拼音:jiǎn zhòng dú
因体内含碱量过多,或因缺少酸所造成的四肢麻木、肌肉痉挛的现象。
《国语辞典》:热痉挛(热痉挛)  拼音:rè jìng luán
因大量出汗,以致盐分损失所引起的肌肉痉挛。症状是四肢及腹部肌肉的剧烈痉挛。或读为ㄖㄜˋ ㄐㄧㄥˋ ㄌㄨㄢˊ rè jìng luán。
《漢語大詞典》:风搐(風搐)
惊风。小儿的一种病症,主要表现为手脚痉挛。《金瓶梅词话》第五九回:“只听那 官哥儿 呱的一声,倒咽了一口气,就不言语了,手脚俱风搐起来。”
《漢語大詞典》:肠梗阻(腸梗阻)
病名。由肠内异物堵塞、肠肌痉挛等引起。症状是腹部膨胀、剧烈腹痛、呕吐等。也叫肠阻塞。
《漢語大詞典》:掣纵(掣縱)
中医指痉挛的症状。
《漢語大詞典》:扯风(扯風)
抽风。指手脚痉挛、口眼歪斜的病症。 巴金 《春》十二:“昨天扯风,吃了保赤散,后来又吃了 王云伯 的药,已经好了。”
《漢語大詞典》:瘛瘚
痉挛,昏厥。 清 袁枚 续新齐谐·银伥:“ 朱元芳 家於 闽 ,在山峪中得窖金银归,忽闻秽臭不可禁,且人口时有瘛瘚。”
分類:痉挛昏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