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诊候(診候)  拼音:zhěn hòu
察视病情。《北齐书。卷四九。方伎传。马嗣明传》:「为人诊候,一年前知其生死。」
分類:诊断病情
《漢語大詞典》:望色
中医诊病方法之一。望气色以察病情。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越人 之为方也,不待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 张守节 正义:“《素问》云:面色青,脉当弦急;面色赤,脉当浮而短;面色黑,脉当沉浮而滑也。”
《漢語大詞典》:看候
(1).照看;察看情况。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笨麴并酒:“﹝作春酒法﹞但取味足而已,不必要止十石。然必须看候,勿使米过,过则酒甜。”
(2).诊视病情。 宋 范仲淹 《与中舍书》:“医人看候,皆言客风在表耳。”
《國語辭典》:护理(護理)  拼音:hù lǐ
1.旧时以次级官暂时代理出缺的长官职务。
2.医疗保健工作中的一项,其主要工作为照顾伤患及预防保健等。
《漢語大詞典》:论病(論病)
分析病情。汉书·艺文志:“太古有 岐伯 、 俞拊 ,中世有 扁鹊 、 秦和 ,盖论病以及国,原诊以知政。”
分類:分析病情
《国语辞典》:病况(病况)  拼音:bìng kuàng
病情状况。如:「令堂最近病况如何?」
《國語辭典》:看脉(看脈)  拼音:kàn mài
把脉,诊视脉搏的急缓,以定病情。《红楼梦》第一○回:「三四个人一日轮流著,倒有四五遍来看脉。」
《国语辞典》:怪病  拼音:guài bìng
病情怪异、原因不明的病症。如:「最近出现一种怪病,群医都束手无策。」
《漢語大詞典》:疾损(疾損)
病情减轻。资治通鉴·唐文宗太和四年:“ 裴度 以高年多疾,恳辞机政。六月,丁未,以 度 为司徒、平章军国重事,俟疾损,三五日一入中书。” 胡三省 注:“疾损,犹言疾减也。”
分類:病情减轻
《國語辭典》:病历(病歷)  拼音:bìng lì
医院中记载病人病情、诊断过程和处理方法的纪录。也称为「病案」。
《國語辭典》:医嘱(醫囑)  拼音:yī zhǔ
医生根据病情的需要,对病人在饮食、用药、化验各方面所作的指示。
《國語辭典》:著重  拼音:zhuó zhòng
1.注重,侧重某一方面。如:「著重语文训练」。
2.沉重。如:「他心情著重。」
《漢語大詞典》:胗视(胗視)
察看病情。胗,同“ 诊 ”。 明 徐榜 《济南纪政·方书》:“至察其寒热虚实而增减去取之,则在胗视者。” 清 袁枚 续新齐谐·杨老爷召稳婆收生:“ 凤 (稳婆 阿凤 )胗视之,盖肠盘於胎,急不得下也。”
《國語辭典》:病候  拼音:bìng hòu
疾病呈显在外的症状和体徵。如:「登革热的患者,往往会有全身疲倦、发烧、畏寒、头痛、全身肌肉酸痛及皮肤出现红疹等病候。」
分類:病情病象
《漢語大詞典》:危革
危急。多指病情。旧唐书·哀帝纪:“伤疻既深,已及危革。”
分類:危急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