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00,分34页显示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清恙
大愈
搆疾
灾瘴
劳疚
天疾
顽疾
病名
邪火
缓解
不恙
疢痗
百痾
抽动
伤疾
《漢語大詞典》:清恙
称人疾病的敬语。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娇娜:“公子曰:‘儿前夜思先生清恙, 娇娜 妹子能疗之。遣人于外祖处呼令归,何久不至?’” 梁启超 《新中国未来记》第五回:“ 伯才 也谦逊一句,又问道:‘听説 毅翁 尊大人 琼山先生 有点清恙……总望著吉人天相,快些平復。’”
分類:疾病敬语
《国语辞典》:大愈  拼音:dà yù
疾病痊瘉。《红楼梦》第八回:「宝玉一面看,一面口内问:『姐姐可大愈了?』」
《国语辞典》:搆疾  拼音:gòu jí
引起疾病。《红楼梦》第一回:「当时封氏孺人也因思女搆疾,日日请医调治。」
分类:起疾疾病
《漢語大詞典》:灾瘴(災瘴)
旧指南方山林湿热之气造成的病患。亦借指疾病、磨难等灾祸。《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花关索贬云南传》:“ 关索 道:我不伏水土,惹了灾瘴,病入四时,多凶少吉,未知如何。” 明 陆采 《怀香记·春闺寄简》:“他不施法灸神针,能消灾瘴。”《西游记》第八回:“你可跟他做个徒弟,往西天走一遭来,将功折罪,管教你脱离灾瘴。”
《漢語大詞典》:劳疚(勞疚)
劳苦疾病。 唐 韩愈 《南山诗》:“创兹朴而巧,戮力忍劳疚。”
分類:劳苦疾病
《國語辭典》:天疾  拼音:tiān jí
天生的残缺。《谷梁传。昭公二十年》:「有天疾者,不得入乎宗庙。」唐。孟郊〈劝善吟〉:「天疾难自医,诗癖将何攻。」
分類:先天疾病
《国语辞典》:顽疾(顽疾)  拼音:wán jí
难以治瘉的疾病。如:「王先生罹患顽疾,遍访名医,仍无起色。」
分类:治瘉疾病
《漢語大詞典》:病名
疾病的名称。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病名多同而诊异,或死或不死,何也?对曰:病名多相类,不可知,故古圣人为之脉法,以起度量,立规矩……故乃别百病以异之。”
分類:病名疾病
《漢語大詞典》:邪火
(1).中医指引起疾病的因素。亦指体弱引起的虚火。红楼梦第八三回:“以鱉血制之,使其不致升提,且能培养肝阴,制遏邪火。” 茅盾 《子夜》十九:“也许就是那交易所里的人声和汗臭使得 吴荪甫 一时晕厥罢,他在汽车里已经好得多,额角上的邪火也渐渐退去。”
(2).邪恶的怒火。 童边 《新来的小石柱》第五章:“隐蔽在胸窝的邪火和深藏在心底的仇恨翻涌上来了。”
(3).方言。谓凶横不易对付。 孔厥 袁静 《新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新调来的伪队长--外号‘大老鸹’的--还邪火。他到酒店喝酒,肉铺称肉,不论买什么东西,都不给钱。”
《漢語大詞典》:缓解
使丧失锋芒;使钝。例如:稍微缓解了公众不满情绪的锐势。
疾病、痛苦等的减轻
《漢語大詞典》:不恙
问候语。没有疾病,没有忧虑。周礼·秋官·司仪“出,及中门之外,问君,客再拜对” 汉 郑玄 注:“问君曰:君不恙乎?对曰:使臣之来,寡君命臣于庭。问大夫曰:二三子不恙乎?对曰:寡君命使臣于庭,二三子皆在。” 贾公彦 疏:“尔雅云:恙,忧也。”
《漢語大詞典》:疢痗
忧伤,疾病。 南朝 宋 谢惠连 《西陵遇风献康乐》诗:“积愤成疢痗,无萱将如何?” 清 刘岩 《病中杂诗》:“困尔以疢痗,加之以艰辛。”
分類:忧伤疾病
《漢語大詞典》:百痾
(1).各种疾病。 晋 葛洪 抱朴子·道意:“若养之失和,伐之不解,百痾缘隙而结,荣卫竭而不悟。” 晋 葛洪 《酒诫》:“起众患於须臾,结百痾於膏肓。”
(2).比喻各种宿怨。后汉书·袁绍传:“愿捐弃百痾,追摄旧义,復为母子昆弟如初。”
《國語辭典》:抽动(抽動)  拼音:chōu dòng
肌肉一缩一伸的颤动。《老残游记二编》第八回:「你看,还没有死透呢,手足还有抽动,是还知道痛呢!」
《漢語大詞典》:伤疾(傷疾)
因受创伤而造成的疾病。左传·昭公二年:“秋, 郑 公孙黑 将作乱,欲去 游氏 而代其位,伤疾作而不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