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为甚么(为甚么)  拼音:wèi shén me
询问目的或原因的疑问词。《儒林外史》第四○回:「我家又不曾写立文书,得他身价,为甚么肯去伏低做小!」也作「为什么」。
《漢語大詞典》:那答
亦作“ 那搭 ”。 指代处所。那边;那里。 元 卢挚 《沉醉东风·闲居》曲:“恰离了緑水青山那答,早来到竹篱茅舍人家。” 元 谷子敬 《城南柳》第三折:“那搭儿别是一重天,尽都是翠柏林峦。” 元 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一折:“兀的看山那搭,红日直下,有个桃源洞人家。”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惊梦》:“小姐,和你那答儿讲话去。” 明 冯惟敏 《新水令·忆弟时在秦州》曲:“那搭儿鹤长鳧短,且埋头山水间。”
《國語辭典》:么那(麼那)  拼音:mó nà
表疑问的语助词。元。无名氏《村乐堂》第四折:「同知见正末科云:『父亲!这几日怎生不见你来家吃茶?』正末云:『我可是敢来么那!』」明。高明《琵琶记。伯喈弹琴诉怨》:「贴云:『相公!你弹错了。』生云:『呀!我弹个思归引出来。』贴云:『怎地害风么那?』」
《国语辞典》:疑问号(疑问号)  拼音:yí wèn hào
一种标点符号。用于表示疑问语气的文句下,其符号为「?」。也称为「问号」。
《國語辭典》:指破迷团(指破迷團)  拼音:zhǐ pò mí tuán
点破疑点或指引迷津。《镜花缘》第三六回:「至浴盆屋脊之说,尤其对症,真是指破迷团。」
《漢語大詞典》:质疑辨惑(質疑辨惑)
谓提出疑问,请人解答并加以研究、辨析。 明 朱衡 《道南源委》卷三:“﹝ 张彦清 ﹞初从 朱子 游,得其大旨,后与 李公 吕 质疑辨惑,造诣益深。”
《國語辭典》:质疑问难(質疑問難)  拼音:zhí yí wèn nàn
提出怀疑困惑的问题,请求解答。《宋史。卷四三○。道学四。黄灏传》:「朱熹守南康,灏执弟子礼,质疑问难。」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三。滦阳消夏录三》:「窃听绪论,虽已经月,终以不得质疑问难为恨。」
《国语辞典》:疑问代名词(疑问代名词)  拼音:yí wèn dài míng cí
表示疑问的代名词。如什么、哪一个、为什么、谁、如何、孰等。
《国语辞典》:疑问代词(疑问代词)  拼音:yí wèn dài cí
疑问代名词。如:盍、何、曷、什么、为什么、谁等。
《国语辞典》:论坛区(论坛区)  拼音:lùn tán qū
网际网路(Internet)使用者所针对疑问或意见所发表言论的地方。
《国语辞典》:敢莫是  拼音:gǎn mò shì
难道是、莫非是。表示疑问或猜测的语气。《西游记》第三回:「敢莫是该出现,遇此圣也?」
《國語辭典》:多闻阙疑(多聞闕疑)  拼音:duō wén quē yí
虽然博学多闻,遇到不懂的地方,仍须存疑。语出《论语。为政》:「多闻阙疑,慎言其馀,则寡尤。」后泛指谦虚谨慎的学习态度。《新唐书。卷一六二。独孤及传》:「然则多闻阙疑,不耻下问,圣人之心也。」
《漢語大詞典》:诡疑(詭疑)
佯装不知而故意发的疑问。旧唐书·苏世长传:“ 高祖 曰:‘卿好諫似直,其心实诈。岂不知此殿是吾所造,何须设诡疑而言 煬帝 乎?’”
《漢語大詞典》:打问号
用一个疑问符号标明或注明,尤指标明 是有疑问的或假的
发生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