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疏遗(疏遺)
疏忽遗漏。 唐 司马贞 《〈史记索隐〉序》:“初欲改更舛错,裨补疏遗,义有未通,兼重注述。”
分類:疏忽遗漏
《漢語大詞典》:疏怠
疏忽懈怠。《东周列国志》第八四回:“且喜守城军民,昼夜巡警,未尝疏怠。”
分類:疏忽懈怠
《国语辞典》:露空  拼音:lòu kōng
失神、疏忽。如:「他边走边想心事,一露空,差点儿撞到电线杆。」也作「漏空」。
分类:失神疏忽
《漢語大詞典》:简礼(簡禮)
(1).谓疏忽礼仪;少礼。《淮南子·人间训》:“令尹 子国 啜羹而热,投卮浆而沃之…… 子朱 曰:‘令尹轻行而简礼。’” 清 吴敏树 《与杨性农书》:“此吾友也,能好善者也,其官位又非骤高,不至简礼於我,其有他故焉,未可以是罪而弃之也。”
(2).简单的礼仪。 晋 陆机 《吊魏武帝文》:“既睎古以遗累,信简礼而薄葬。”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宫闱·妃谥:“ 宪宗 虽嬖 万氏 ,而於 纪妃 犹备礼不少贬……非如 嘉靖 末年,动有久待之嫌,因立简礼於所生。”
《漢語大詞典》:误文(誤文)
校勘用语。因抄写、排版等疏忽而造成的文字错误。 清 顾炎武 《〈仪礼郑注句读〉序》:“而此经误文最多,或至脱一简一句。”
《漢語大詞典》:旷遗(曠遺)
疏忽,失误。 前蜀 杜光庭 《宴设使宗汝九耀醮词》:“慎行谨身,敢忘惕励?运心属念,尚虑旷遗。” 宋 王禹偁 《黄州谢上表》:“谨当勤求人瘼,遵奉詔条,窒塞 嚣 讼之民,束缚憸猾之吏,敢言课最,庶免旷遗。”
分類:疏忽失误
《國語辭典》:漏税(漏稅)  拼音:lòu shuì
以不正当的方法,逃避或减少法令规定应缴纳的税捐。是一种犯罪行为。
《漢語大詞典》:疏僻
亦作“疎僻”。 犹疏忽。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今川澜北注,澄映泥泞,何得言枯涸也?皆为疏僻矣。”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瓠子河:“考地验状,咸为疎僻,盖闻疑书疑耳。”
分類:疏忽
《漢語大詞典》:闪误(閃誤)
方言。闪失;因疏忽而误事。 柳青 《铜墻铁壁》第六章:“快派人把这封信送到 巩家沟 乡政府去。是动员慰劳品的事,可不能闪误!”
《國語辭典》:周到  拼音:zhōu dào
面面俱到,没有疏漏。《红楼梦》第五四回:「你这话很是,比我想的周到,快别叫他了。」《文明小史》第四回:「老太婆著实殷勤,要茶要水,极其周到。」
《漢語大詞典》:疏懈
亦作“疎懈”。亦作“踈懈”。
(1).怠慢。后汉书·班超传:“ 超 到 鄯善 , 鄯善 王 广 奉 超 礼敬甚备,后忽更疏懈。” 宋 司马光 《与范尧夫经略龙图书》:“怱怱事多,久不修报,明恕必察,其非疎懈也。” 明 冯梦龙 《智囊补·胆智·班超》:“ 超 到 鄯善 , 鄯善 王 广 奉 超 礼敬甚备。后忽更踈懈, 超 谓其官属曰:‘寧觉 广 礼意薄乎?此必有北方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
(2).疏忽松懈。 刘半农 《读〈海上花列传〉》:“一部书做得无论怎样好,总不免有些毛病,因为作者的精神,总不免有疏懈的时候。”
《國語辭典》:失脱(失脫)  拼音:shī tuo
1.丢掉、失落。《水浒传》第七四回:「两个吃了早饭,叫小二分付道:『房中的行李,你与我照管!』店小二应道:『并无失脱,早早得胜回来。』」《喻世明言。卷二。陈御史巧勘金钗钿》:「一时间失脱了,抓寻不见,这一场烦恼非小。」
2.危及生命安全的意外事故。《清平山堂话本。杨温拦路虎传》:「这卦爻动,必然大凶,破财、失脱、口舌,件件有之。」
《國語辭典》:因小失大  拼音:yīn xiǎo shī dà
为了小缘故而贻误大事。《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再说看那姑娘的见识心胸,大概也未必肯吃这注,倘然因小失大,转为不妙。」也作「为小失大」。
《國語辭典》:翼翼小心  拼音:yì yì xiǎo xīn
非常的小心、谨慎。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越王是日立论,翼翼小心,出不敢奢,入不敢侈。」也作「小心翼翼」。
《國語辭典》:小心翼翼  拼音:xiǎo xīn yì yì
非常谨慎,不敢疏忽。《诗经。大雅。大明》:「维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隋书。卷五七。薛道衡传》:「左右绝谄谀之路,缙绅无势力之门,小心翼翼,敬事于天地,终日乾乾,诫慎于亢极。」也作「翼翼小心」。
《漢語大詞典》:玩忽职守
由于工作疏忽而对他人或公众造成损害的行为
∶担任公职的官员的胡作非为或管理不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