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国境(國境)  拼音:guó jìng
一国主权行使所及的土地范围。如:「前线士兵肩负著守卫国境的任务,夙夜不懈。」
《漢語大詞典》:楚邑
指古 楚国 的疆域。 唐 无可 《送董正字归觐毘陵》诗:“路入 江 波上,人归 楚 邑东。”
分類:疆域
《漢語大詞典》:封割
(1).分封。古代帝王社祭,以五色土为坛,分封诸侯则割方色之土,以茅草包之,授予受封者,作为分封土地的表示。 唐 吕太乙 《土赋》:“封割五色,分茅锡社。”
(2).疆域。后汉书·郡国志赞:“称号迁隔,封割纠纷,略存减益,多证前闻。”
《漢語大詞典》:畿略
疆域。 汉 班固 《窦车骑北征颂》:“文武炳其并隆,威德兼而两信,清乾钧之攸冒,拓畿略之所顺。”
分類:疆域
《漢語大詞典》:区甸(區甸)
疆域。
分類:疆域
《國語辭典》:图书(圖書)  拼音:tú shū
1.书籍。《韩非子。大体》:「豪杰不著名于图书,不录功于盘盂。」
2.地图户籍。《汉书。卷三九。萧何传》:「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臧之。沛公具知天下阨塞,户口多少,彊弱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得秦图书也。」
3.河图洛书的简称。参见「河图洛书」条。《汉书。卷二九。沟洫志》:「圣王兴则出图书,王道废则竭绝。」
4.图谶符命一类的书籍。参见「图谶」条。《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上》:「图书皆书莽大臣八人。」
5.图章。《儒林外史》第二一回:「何不把我的名字,合著他的号,刻起两方图书来印在上面。」
《國語辭典》:河图洛书(河圖洛書)  拼音:hé tú luò shū
相传伏羲氏见龙马负图出于黄河,而据以演画八卦,称为「河图」。又相传夏禹时有神龟出于洛水,背上有九组不同点数组成的图画,禹因排列其次第,而成治理天下的九种大法。后世将河图洛书都视为圣王治世的祥瑞徵兆。《三国志。卷二。魏书文帝纪》裴松之注引《献帝传》:「河图洛书,天命瑞应。」简称为「图书」。
《國語辭典》:图谶(圖讖)  拼音:tú chèn
河图、符命等有关王者受命徵验的书籍。流行于东汉,多为预言或隐语。如「卯金刀,在轸北,字禾子,天下服」即预言刘季作天子。其实是事后附会的说法。《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上》:「宛人李通等以图谶说光武云:『刘氏复起,李氏为辅。』」《三国演义》第八○回:「祥瑞图谶,皆虚妄之事;奈何以虚妄之事,而遽欲朕舍祖宗之基业乎?」也作「图录」、「图箓」、「图书」。
《國語辭典》:河山  拼音:hé shān
1.河流和山岳。《战国策。魏策一》:「河山之险,岂不亦信固哉!」
2.国土、疆域。《史记。卷四三。赵世家》:「燕秦谋王之河山,閒三百里而通矣。」《文选。班固。史述赞。述高纪第一》:「割据河山,保此怀民。」
《漢語大詞典》:华夷(華夷)
(1).指 汉 族与少数民族。后亦指 中国 和外国。晋书·元帝纪:“天地之际既美,华夷之情允洽。” 唐 杜甫 《严公厅宴咏蜀道画图》:“华夷山不断, 吴 蜀 水相通。” 宋 苏轼 《赐太师文彦博生日礼物口宣》:“卿勋在庙社,名闻华夷。” 清 龚自珍 《大誓答问第二十四》:“又译字之人,必 华 夷两通而后能之。”
(2). 宋 元 时指国家的疆域。 元 关汉卿 《一枝花·杭州景》套曲:“大 元 朝新附国,亡 宋 家旧华夷。” 王季思 注:“ 宋 元 时称国家的疆域为华夷,因为它包括了少数民族地区。” 元 王实甫 《丽春堂》第二折:“则俺那仁慈的明圣主,掌一统锦华夷,可则是平安了十万里。”《杀狗记·看书苦谏》:“再整旧华夷,重覩江山丽。”
《國語辭典》:提封  拼音:tí fēng
提举四境之内的土地,总计其数字。《汉书。卷二三。刑法志》:「天子畿方千里,提封百万井,定出赋六十四万井,戎马四万匹,兵车万乘,故称万乘之主。」
《國語辭典》:三楚  拼音:sān chǔ
地名。战国楚地疆域辽阔,秦、汉时分为西楚、东楚、南楚,合称为「三楚」。其说有二:(1)淮北、沛、陈、汝南、南郡,称为「西楚」;彭城以东,东海、吴、广陵,称为「东楚」;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称为「南楚」。见《史记。卷一二九。货殖传》。(2)南楚、东楚、西楚分别指江陵、吴、彭城。《汉书。卷一。高帝纪上》。颜师古注引孟康曰:「旧名江陵为南楚,吴为东楚,彭城为西楚。」后多用以泛指湘、鄂一带。《文选。阮籍。咏怀诗一七首之一七》:「三楚多秀士,朝云进荒淫。」
《國語辭典》:经界(經界)  拼音:jīng jiè
田地的分界。《孟子。滕文公上》:「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钧,谷禄不平。」《宋史。卷四六六。宦者传一。窦神宝传》:「至则定其经界,遣悉还旧地。」
《國語辭典》:版籍  拼音:bǎn jí
1.书籍。《管子。宙合》「修业不息版」句下唐。尹知章。注:「修业亦不息其版籍。」
2.户口册。《新唐书。卷一四五。杨炎传》:「自开元承平久,不为版籍,法度抏敝。」
《國語辭典》:辟地  拼音:bì dì
1.离开政治混乱的国家。《论语。宪问》:「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
2.开辟土地。汉。应劭《风俗通义。卷一。六国》:「至武灵王,竟胡服骑射,辟地千里。」
《國語辭典》:辟地(闢地)  拼音:pì dì
开垦荒地。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卷八。农事。开垦上》:「此辟地生财之说,虽屡廑庙议,而未睹成绩也。」
《國語辭典》:文轨(文軌)  拼音:wén guǐ
1.书写的文字及车子的轨辙。若书同文,车同轨,则天下大一统。《隋书。卷三。炀帝纪》:「今天下交泰,文轨攸同。」
2.文章的轨范。《隋书。卷七六。文学传。杜正玄传》:「又著文章体式,大为后进所宝,时人号为文轨。」
《國語辭典》:封域  拼音:fēng yù
疆域、国土。《文选。左思。蜀都赋》:「其封域之内,则有原隰坟衍,通望弥博。」《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今国主已输诚款,归附本朝,南北一家,各守封域,以抚治人民。」也作「邦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