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91,分27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二界
耳界
鬼界
右界
浊界
界定
景界
阎浮界
玉界尺
界方
壤界
楚界
商界
梵界
界沟
《骈字类编》:二界
宋书五行志:晋安帝元兴三年,荆江二界生竹,实如麦。
《漢語大詞典》:耳界
佛教语。指听觉所及的范围。 唐 白居易 《香炉峰下草堂初成》诗之二:“从兹耳界应清浄,免见啾啾毁誉声。”
《漢語大詞典》:鬼界
迷信传说指众鬼居处。 清 黄遵宪 《天津纪乱》诗之九:“官作胡奴役,魔将鬼界围。” 钱仲联 笺注引《大毗婆沙论》:“ 赡部洲 下五百踰缮那,有 琰魔王界 ,是一切鬼本所住处。”
分類:迷信居处
《骈字类编》:右界
班固西都赋:左据函谷、二崤之阻,表以泰华、终南之山;右界褒斜、陇首之险,带以洪河、泾、渭之川。
《漢語大詞典》:浊界(濁界)
佛教语。指尘世。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杨恭政》:“同生浊界,并是凡身,一旦翛然,遂与尘隔。”《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倘若恐怕浊界汨没,一时记不起,到得五十年后,我来指你个境头,等你心下洞澈罢了。”
《國語辭典》:界定  拼音:jiè dìng
限定在某种范围之内或归属于某类。如:「这本书的内容广泛,因此无法明确的界定它属于那一类的作品。」
《漢語大詞典》:景界
犹境界。 元 杨梓《霍光鬼谏》第三折:“阴司景界好与人世不同呵。” 明 徐渭 《读龙惕书》:“虽若互发无端,而景界顿别,迷觉易知。”参见“ 境界 ”。
分類:境界
《國語辭典》:境界  拼音:jìng jiè
1.疆界。《列子。周穆王》:「西极之南隅有国焉,不知境界之所接,名古莽之国。」《三国演义》第五二回:「旗开处,推出一辆四轮车,车大斧,厉声高叫:『反贼安敢侵我境界!』」
2.场所、地方。辽。耶律楚材 外道李浩和景贤霏字韵予再和呈景贤诗:「我爱北天真境界,乾坤一色雪花霏。」《西游记》第二九回:「若再来犯我境界,断乎不饶!」
3.情况、层次。《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六:「人居世间,总被他颠颠倒倒,就是那空幻不实,境界偶然。」《儒林外史》第一七回:「同一个年、月、日、时,一个是这般境界,一个是那般境界,判然不合。」也作「境地」。
4.诗词或艺术品所呈现的境域,以及所表现的层次与特质。
《漢語大詞典》:阎浮界(閻浮界)
即阎浮提。多泛指人世间。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冥判》:“阎浮界,阳世栽埋,又把俺这里门桯迈。”《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须索向阎浮界中去走一遭!受享些荣华富贵,就中做些好事。” 清 洪升 《长生殿·觅魂》:“中分统四大洲,亿万百千阎浮界,岳瀆山川。”参见“ 阎浮提 ”。
分類:人世间
《漢語大詞典》:阎浮提(閻浮提)
梵语,即 南赡部洲 。阎浮,树名。提为“提鞞波”之略,义译为洲。洲上阎浮树最多,故称 阎浮提 。诗文中多指人世间。 晋 法显 佛国记:“吾却后七日,当下阎浮提。”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四:“﹝有一僧﹞自作祭文云:‘唯灵生在阎浮提,不贪不妬。’” 清 钱谦益 《〈宋文宪公护法录〉序》:“抑岂知其夙受付嘱,开华严法界於阎浮提,其为云龙风虎,又有大焉者乎?”
分類:梵语树名
《漢語大詞典》:玉界尺
后唐 赵光逢 的雅号。 赵 风神秀异,品行端庄,故称。新五代史·唐六臣传·赵光逢:“ 光逢 在 唐 以文行知名,时人称其方直温润,谓之‘玉界尺’。”
《國語辭典》:界方  拼音:jiè fāng
1.用以压纸的条状文具。一般为木制,也有用玉石、象牙、水晶等为材料者。《喻世明言。卷二四。杨思温燕山逢故人》:「书案上文房四宝,压纸界方下露出些纸,信手取看时,是一幅词。」
2.醒木。说书人拍案引起听众注意,所使用的硬木,称为「界方」。《水浒传》第五一回:「拈起锣棒,如撒豆般点动。拍下一声界方,念了四句七言诗。」
《漢語大詞典》:壤界
犹交界。《史记·楚世家》:“寡人与 楚 接境壤界,故为婚姻,所从相亲久矣。”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夫 吴起 贤人也,而侯之国小,又与彊 秦 壤界,臣窃恐 起 之无留心也。”
分類:交界
《漢語大詞典》:楚界
指古 楚国 的疆界。 唐 柴夔 《望九华山》诗:“北截 吴 门疑地尽,南连 楚 界觉天低。”
分類:疆界
《漢語大詞典》:商界
从事商业者的总称。 郭孝成 《湖南光复纪事》第五节:“甫决议时,即有巨绅某认捐巨款以为之倡,既及商界各行号,均极愿报効,合之富室默认之数达三百餘万。”
《漢語大詞典》:梵界
梵天世界。指佛寺。 清 赵翼 《泊舟金山下宿》诗:“梵界真成清浄地,僧窗静閲往来人。”
《漢語大詞典》:界沟
把舌头的前三分之二与后三分之一分开的V形沟,它容纳轮廓乳头
心脏右心房外边的浅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