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手画三军势

相关人物
张千秋
 
霍光


《汉书》卷五十九〈张汤列传·张汤〉~2656~
初,安世长子千秋与霍光子禹俱为中郎将,将兵随度辽将军范明友击乌桓。还,谒大将军光,问千秋战斗方略,山川形势,千秋口对兵事,画地成图,无所忘失。光复问禹,禹不能记,曰:「皆有文书。」光由是贤千秋,以禹为不材,叹曰:「霍氏世衰,张氏兴矣!」及禹诛灭,而安世子孙相继,自宣、元以来为侍中、中常侍、诸曹散骑、列校尉者凡十馀人。功臣之世,唯有金氏、张氏,亲近宠贵,比于外戚。
《博物志》
有居海岛上者,每年八月,见浮槎过,因赍粮而登。忽至一处,城郭甚壮,舍中多织妇,俄一丈夫牵牛水次饮之,后乃知天河也。

例句

生知七曜历,手画三军势。 杜甫 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

典故
滕王画

相关人物
李元婴


《宋朝事实类苑》卷三十八〈诗歌赋咏·王建宫词〉~486~
王建宫词一百首,多言唐禁中事,皆史传小说所不载者,往往见于其诗。如『内中数日无呼唤,传得滕王蛱蝶图。』滕王元婴,高祖子,新旧唐书皆不著其所能,惟名画录略言其善画,亦不云其工蛱蝶也。惟见于建诗尔。或闻今人家亦有得其图者。唐世一艺之善如公孙大娘舞剑器,若曹刚琵琶,米嘉荣歌,皆见于唐贤诗句,遂知名于后世。当时山林田亩,潜德隐行君子,不闻于世者多矣,而贱工末艺得所附托,乃垂于不朽,盖其各有幸不幸也。
典故
学画鸦儿
 
鸦儿学画


《醒世恒言》卷二十四〈隋炀帝逸游召谴〉~475~
帝谓世南曰:「昔传飞燕可掌上舞,朕常谓儒生饰于文字,岂人能若是乎?及今得宝儿,方昭前事。然多憨态,今注目于卿。卿才人,可便作诗嘲之。」世南应诏,为绝句云:学画莺黄半未成,垂肩亸袖太憨生。缘憨却得君王宠,长把花枝傍辇行。帝大悦。
典故
图画云台
 
台图
  
云台公
 
云台勋
 
云台画将
 
云台画象
 
相关人物
邓禹


《东观汉记》卷二《显宗孝明皇帝纪》
永平三年诏曰:「登灵台,正仪度。」春二月,图二十八将于云台。
《后汉书》卷二十二〈朱景王杜马刘傅坚马列传〉
永平中,显宗追感前世功臣,乃图画二十八将于南宫云台,其外又有王常、李通、窦融、卓茂,合三十二人。故依其本弟系之篇末,以志功臣之次云尔。
《后汉书》卷二十四〈马援列传〉
永平初,援女立为皇后。显宗图画建武中名臣、列将于云台,以椒房故,独不及援。东平王苍观图,言于帝曰:「何故不画伏波将军像?」帝笑而不言。至十七年,援夫人卒,乃更脩封树,起祠堂。

简释

云台画象:指表彰功臣。唐杜甫《寄董卿嘉荣十韵》:“云台画形象,皆为扫氛妖。”


例句

清溪一路照羸身,不似云台画像人。 司空图 商山二首

几人欲话云台峻,独我方探禹穴深。 吴融 秋日感事

云台画像皆何者,青史书名或不孤。 唐彦谦 奉使岐下闻唐弘夫行军为贼所擒伤而有作

先生不入云台像,赢得桐江万古名。 方干 题严子陵祠二首

迹谢云台阁,心随天马辕。 李白 书情题蔡舍人雄

云台先著美,今日更贻芳。 李隆基 送张说巡边

捷报云台贺,公卿拜寿卮。 杜牧 少年行

云台画形像,皆为扫氛妖。 杜甫 寄董卿嘉荣十韵

白骨新交战,云台旧拓边。 杜甫 有感五首

云台终日画,青简为谁编。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

吾病日回首,云台谁再论。 杜甫 览柏中允兼子侄数人除官制词因述父子兄弟四美载歌丝纶

休运终四百,图画在云台。 杜甫 述古三首

江树城孤远,云台使寂寥。 杜甫 陪柏中丞观宴将士二首

不及云台议,空山老薜萝。 罗隐 轻飙

献凯云台中,自言塞上雄。 袁瓘 鸿门行

松桂生丹禁,鸳鹭集云台。 韦应物 和张舍人夜直中书寄吏部刘员外

云台焕中天,龙阙郁上征。 韦应物 自尚书郎出为滁州刺史

应当自此始,归拜云台前。 韦应物 送郑端公弟移院常州

《漢語大詞典》:云台(雲臺)
(1).高耸入云的台阁。《淮南子·俶真训》:“云臺之高,堕者折脊碎脑,而蟁蝱适足以翱翔。” 晋 郭璞 《客傲》:“夫欣黎黄之音者,不顰蟪蛄之吟;豁云臺之观者,必閟带索之欢。” 唐 王勃 《七夕赋》:“君王廼驭风殿而长怀,俯云臺而自矫。” 宋 张辑 《洞仙歌·代寿张辰川》词:“问因何五马,踏月云臺。秋色里,却赏烟霞袖手。”
(2). 汉 宫中高台名。 汉光武帝 时,用作召集群臣议事之所,后用以借指朝廷。 南朝 梁 沈约 《为武帝与谢朏敕》:“今方復引领 云臺 ,虚己 宣室 。” 唐 高适 《宋中遇刘书记有别》诗:“白身謁明主,待詔登 云臺 。” 宋 范成大 《寄赠泉石使李元直入觐》诗:“诸公上 云臺 ,一叶渺 湘浦 。”
(3). 汉 宫中高台名。 汉明帝 时因追念前世功臣,图画 邓禹 等二十八将于 南宫云台 ,后用以泛指纪念功臣名将之所。 唐 杜牧 《少年行》:“捷报 云臺 贺,公卿拜寿巵。” 清 洪升 《长生殿·剿寇》:“拥大将,气雄哉,合图画上 云臺 。”
(4).山名。在 陕西省 华阴县 境。即 西岳 华山 的北峰。古代隐者和道家多居于此。 唐 李白 《古风》之十九:“邀我登 云臺 ,高揖 卫叔卿 。” 王琦 注引 慎蒙 《名山记》:“ 云臺峯 在 太华山 东北。” 清 厉鹗 《严朗屋写小像为杜子春事索题》诗之二:“ 云臺峯 顶约驂鸞,杞犬芝童觅最难。”
(5).山名。在 四川省 苍溪县 东南,接 阆中县 界。一名 天柱山 。
(6).山名。在 江苏省 连云港市 境内。原为海中小岛,称 郁洲 , 明 代始与大陆相连。山上有水帘洞遗迹。 李希凡 《云台小记》:“ 云台山 屹立在 黄海 之滨……所谓‘花果山’者,只是 云台 一百多个山头中的一陵。”
(7).道观名。 唐 李商隐 《送从翁从东川弘农尚书幕》诗:“ 锦里 差隣接, 云臺 闭寂寥。” 冯浩 笺注:“所谓 云臺观 也。” 宋 刘克庄 《水龙吟·己亥自寿》词之二:“愿 云臺 任满,又还因任,赛 汾阳 考。”
《漢語大詞典》:云阁(雲閣)
(1).阁名。 秦二世 胡亥 建。《文选·张衡〈东京赋〉》:“迺构 阿房 ,起 甘泉 ,结 云阁 ,冠 南山 。” 薛综 注引《三辅故事》:“ 秦二世 胡亥 起 云阁 ,欲与山齐。”
(2).泛指高耸入云的楼阁。文选·扬雄〈甘泉赋〉:“乘云阁而上下兮,纷蒙笼以棍成。” 李善 注:“云阁,言高连云也。” 三国 魏 曹植 《节游赋》:“连云阁以远径,营观榭於城隅。” 南朝 陈 张正见 《赋得日中市朝满》:“云阁綺霞生,旗亭丽日明。”
(3).状如楼阁的云层。 南朝 陈 张正见 《神仙篇》:“六龙驤首起云阁,万里一别何寥廓。”
(4).指 云台 。图画功臣名将之像以示纪功的楼阁。 北周 庾信 《周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同州刺史尔绵永神道碑》:“詎知 云阁 ,名在功臣。” 倪璠 注:“ 云阁 ,《汉书》所谓‘云臺’是也。臺、阁通称矣。” 唐 李白 《游敬亭寄崔侍御》诗:“壮士不可轻,相期在 云阁 。” 王琦 注:“ 云阁 ,犹 云臺 也。”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下·阿文成公》:“ 高宗 纯皇帝 赐其七十寿联云:‘耆筵锡庆高千叟, 云阁 铭勋赞上台。’”参见“ 云臺 ”。
《漢語大詞典》:云台(雲臺)
(1).高耸入云的台阁。《淮南子·俶真训》:“云臺之高,堕者折脊碎脑,而蟁蝱适足以翱翔。” 晋 郭璞 《客傲》:“夫欣黎黄之音者,不顰蟪蛄之吟;豁云臺之观者,必閟带索之欢。” 唐 王勃 《七夕赋》:“君王廼驭风殿而长怀,俯云臺而自矫。” 宋 张辑 《洞仙歌·代寿张辰川》词:“问因何五马,踏月云臺。秋色里,却赏烟霞袖手。”
(2). 汉 宫中高台名。 汉光武帝 时,用作召集群臣议事之所,后用以借指朝廷。 南朝 梁 沈约 《为武帝与谢朏敕》:“今方復引领 云臺 ,虚己 宣室 。” 唐 高适 《宋中遇刘书记有别》诗:“白身謁明主,待詔登 云臺 。” 宋 范成大 《寄赠泉石使李元直入觐》诗:“诸公上 云臺 ,一叶渺 湘浦 。”
(3). 汉 宫中高台名。 汉明帝 时因追念前世功臣,图画 邓禹 等二十八将于 南宫云台 ,后用以泛指纪念功臣名将之所。 唐 杜牧 《少年行》:“捷报 云臺 贺,公卿拜寿巵。” 清 洪升 《长生殿·剿寇》:“拥大将,气雄哉,合图画上 云臺 。”
(4).山名。在 陕西省 华阴县 境。即 西岳 华山 的北峰。古代隐者和道家多居于此。 唐 李白 《古风》之十九:“邀我登 云臺 ,高揖 卫叔卿 。” 王琦 注引 慎蒙 《名山记》:“ 云臺峯 在 太华山 东北。” 清 厉鹗 《严朗屋写小像为杜子春事索题》诗之二:“ 云臺峯 顶约驂鸞,杞犬芝童觅最难。”
(5).山名。在 四川省 苍溪县 东南,接 阆中县 界。一名 天柱山 。
(6).山名。在 江苏省 连云港市 境内。原为海中小岛,称 郁洲 , 明 代始与大陆相连。山上有水帘洞遗迹。 李希凡 《云台小记》:“ 云台山 屹立在 黄海 之滨……所谓‘花果山’者,只是 云台 一百多个山头中的一陵。”
(7).道观名。 唐 李商隐 《送从翁从东川弘农尚书幕》诗:“ 锦里 差隣接, 云臺 闭寂寥。” 冯浩 笺注:“所谓 云臺观 也。” 宋 刘克庄 《水龙吟·己亥自寿》词之二:“愿 云臺 任满,又还因任,赛 汾阳 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