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013,分68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画阑
画栏
画手
画壁
看画
画像
画舸
画史
画鹢
画者
画饼
画檐
画意
画地
擘画
《漢語大詞典》:画阑(畫闌)
见“ 画栏 ”。
《漢語大詞典》:画栏(畫欄)
亦作“ 画阑 ”。 有画饰的栏杆。 唐 李贺 《金铜仙人辞汉歌》:“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宋 周邦彦 《玲珑四犯》词:“叹画阑玉砌都换,纔始有缘重见。” 元 周权 《莫春》诗:“盘篆香销空院寂,鞦韆影阁画阑欹。”红楼梦第四八回:“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
分類:画饰栏杆
《漢語大詞典》:画栏(畫欄)
亦作“ 画阑 ”。 有画饰的栏杆。 唐 李贺 《金铜仙人辞汉歌》:“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宋 周邦彦 《玲珑四犯》词:“叹画阑玉砌都换,纔始有缘重见。” 元 周权 《莫春》诗:“盘篆香销空院寂,鞦韆影阁画阑欹。”红楼梦第四八回:“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
分類:画饰栏杆
《漢語大詞典》:画手(畫手)
(1).绘画的能手。 唐 杜甫 《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诗:“画手看前辈, 吴生 远擅塲。” 宋 王安石 《哭慈照大师》诗:“百年俯仰随薪尽,画手空传浄戒身。” 清 陆时化 《书画说铃》五:“国朝画手如 王奉常 、 王廉州 ……较之 宋 元 大家有过无不及。” 鲁迅 《南腔北调集·论“第三种人”》:“左翼虽然诚如 苏汶 先生所说,不至于蠢到不知道‘连环图画是产生不出 托尔斯泰 ,产生不出 弗罗培尔 来’,但却以为可以产出 密开朗该罗 、 达文希 那样伟大的画手。”
(2).指作画之手。 宋 张表臣 《观高邮寺壁曹仁熙画水感事伤时呈以道舍人》诗:“ 曹生 画手信有神,毫端风雨生奫沄。”
《漢語大詞典》:画壁(畫壁)
(1).在壁上作画。《三国志·吴志·顾雍传》“其以 雍 次子 裕 袭爵为 醴陵侯 ,以明著旧勋”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韦曜 《吴书》:“﹝ 雍 族人 悌 ﹞父以寿终, 悌 饮浆不入口五日……常画壁作棺柩象,设神座於下,每对之哭泣,服未闋而卒。” 清 余怀 板桥杂记·雅游:“倘遇旗亭歌者,不能不画壁也。”
(2).绘有图画的墙壁。 北周 庾信 《登州中新阁》诗:“龙来随画壁,凤起逐吹簧。” 唐 温庭筠 《生禖屏风歌》:“画壁阴森九子堂,阶前细月铺花影。” 清 纳兰性德 《浣溪沙·大觉寺》词:“燕垒空梁画壁寒,诸天花雨散幽关。”
(3).指绘在壁上的画。 宋 沈括 梦溪笔谈·书画:“ 相国寺 旧画壁乃 高益 之笔,有画众工奏乐一堵,最有意。”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四·商喜画:“京师外城西南隅 圣安寺 ,寺殿有 商喜 画壁。” 何其芳 《画梦录·独语》:“有一所落寞的古颓的屋子,画壁漫漶。”参见“ 壁画 ”。
(4).在壁上划记号。新唐书·顺宗十一女传:“ 永贞 元年,﹝ 汉阳公主 ﹞与诸公主皆进封。时戚近争为奢詡事,主独以俭,常用铁簪画壁,记田租所入。”
《國語辭典》:壁画(壁畫)  拼音:bì huà
画在墙壁上的画。唐。骆宾王〈四月八日题七级〉诗:「铭书非晋代,壁画是梁年。」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江渎庙西厢有壁画犊车。庙祝指以示予,曰:『此部家子也。』」
《分类字锦》:看画(看画)
刘禹锡 看画长廊遍,寻僧一径幽。
分类:
《國語辭典》:画像(畫像)  拼音:huà xiàng
1.描绘人物的形像。如:「他请人来为他画像。」
2.人物肖像。如:〈勇者的画像〉、〈胜利者的画像〉。
3.古代在砖石上雕绘图形,做为装饰。如:〈武氏祠画像〉、〈孝堂山画像〉、〈沂南画像〉。也作「画象」。
《漢語大詞典》:画舸(畫舸)
画船。 南朝 梁元帝 《赴荆州泊三江口》诗:“莲舟夹羽氅,画舸覆緹油。” 唐 岑参 《早春陪崔中丞泛浣花溪宴》诗:“红亭移酒席,画舸逗江村。” 元 张野 《水龙吟·皇庆癸丑重九登南高峰寄柳汤佐同知》词:“ 浙 浦寒潮, 苏堤 画舸, 吴宫 烟树。” 明 何景明 《送叶生还闽中兼怀郑继之》诗:“ 江 南画舸春柳低,海上茅堂白云满。”参见“ 画船 ”。
《漢語大詞典》:画船(畫船)
装饰华美的游船。 南朝 梁元帝 《玄圃牛渚矶碑》:“画船向浦,锦缆牵磯。” 宋 范仲淹 《献百花洲图上陈州晏相公》诗:“步随芳草远,歌逐画船移。”儒林外史第二四回:“﹝ 秦淮河 ﹞水满的时候,画船簫鼓,昼夜不絶。”
《國語辭典》:画史(畫史)  拼音:huà shǐ
书名。宋米芾撰,一卷。为中国画评鉴著作。举其平生所见所闻的名画,鉴定真伪,并考订讹误,兼论装褙收藏,为历代著录名画祖本。
分類:画师
《漢語大詞典》:画鹢(畫鷁)
《淮南子·本经训》:“龙舟鷁首,浮吹以娱。” 高诱 注:“鷁,大鸟也。画其像著船头,故曰鷁首。”后以“画鷁”为船的别称。 南朝 陈 陈正见 《泛舟横大江》诗:“波中画鷁涌,帆上锦花飞。” 唐 温庭筠 《昆明治水战词》:“ 滇池 海浦俱喧豗,青翰画鷁相次来。” 明 顾大典 《青衫记·蛮素邀兴》:“澄波泻影,画鷁随流转。”
分類:画鹢
《骈字类编》:画者(画者)
宋 王安石 虎图 固知画者巧为此,此物安肯来庭除。
分类:画者
《國語辭典》:画饼(畫餅)  拼音:huà bǐng
画成的饼。比喻徒具形式而无实用价值。唐。李商隐〈咏怀寄秘阁旧僚二十六韵〉:「官衔同画饼,面貌乏凝脂。」亦比喻落空的事情。《三国演义》第一一二回:「今番伐魏,又成画饼矣。」《文明小史》第三六回:「我们进学的事,看来已成画饼。」
《國語辭典》:画饼充饥(畫餅充饑)  拼音:huà bǐng chōng jī
魏文帝令大臣卢毓推举人才,强调须有真才实学,不可徒具名声,否则便像在地上画饼一般,只能看而不能吃。典出《三国志。卷二二。魏书。卢毓传》。比喻徒具虚名而无益于实际。《续传灯录。卷二○。(卢山)开先(广鉴)行瑛禅师》:「谈玄说妙,譬如画饼充饥。入圣超凡,大似飞蛾赴火。」亦比喻聊以空想安慰自己。《水浒传》第五一回:「官人今日见一文也无,提甚三五两银子,正是教俺望梅止渴,画饼充饥。」《警世通言。卷三四。王娇鸾百年长恨》:「鸾拆书看了,虽然不曾定个来期,也当画饼充饥,望梅止渴。」也作「画饼充饥」、「充饥画饼」。
《漢語大詞典》:画檐(畫簷)
亦作“ 画簷 ”。 有画饰的屋檐。 唐 郑嵎 《津阳门》诗:“象牀尘凝罨颯被,画檐虫网颇梨碑。” 唐 李渥 《秋日登越王楼献于中丞》诗:“画簷先弄朝阳色,朱槛低临众木秋。” 元 马致远 《汉宫秋》第四折:“画簷间铁马响丁丁,寳殿中御榻冷清清。” 何其芳 《画梦集·独语》:“我曾经走进一个古代的建筑物,画檐巨柱都争着向我有所诉说。”
分類:画饰屋檐
《國語辭典》:画意(畫意)  拼音:huà yì
1.绘画的意境或用意。《汉书。卷六八。霍光传》:「君未谕前画意邪?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
2.画出精神、意境。宋。欧阳修〈盘车图〉诗:「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
《漢語大詞典》:画地(畫地)
(1).在地上画界线。孙子·虚实:“我不欲战,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
(2).以手或物划于地上。西京杂记卷三:“ 淮南王 好方士,方士皆以术见。遂有画地成江河,撮土为山巖。”宋史·欧阳修传:“四岁而孤,母 郑 ,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
(3).指以手或物在地上画形或写字。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蚡 所爱倡优、巧匠之属,不如 魏其 、 灌夫 日夜招聚天下豪杰壮士与论议,不仰视天而俯画地,辟倪两宫间,幸天下有变而欲有大功。”说郛卷七三引 唐 韦续 《书诀墨薮》:“ 钟繇 教其子曰:‘学书须精意。吾学三十年,坐则画地,卧则画被,自见万类皆傚象之,乃臻妙。’” 清 朱履贞 《书学捷要》卷下:“ 元常 居则画地,卧则画席,如厠忘返,拊膺尽青。”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 太祖 每有征伐,与诸贝勒适野而谋,画地而议,上马而传令。”
(4).见“ 画地为牢 ”。
《國語辭典》:画地为牢(畫地為牢)  拼音:huà dì wéi láo
古时就地画一范围作为监牢,使犯人站立其中以示惩罚。《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故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后用以比喻只准在限定的范围内活动。元。岳伯川《铁拐李》第一折:「他每都指山卖磨,将百姓画地为牢。」也作「画地为狱」。
《國語辭典》:擘画(擘畫)  拼音:bò huà
安排、策划。《淮南子。要略》:「齐俗者,所以一群生之短脩,同九夷之风气,通古今之论,贯万物之理,财制礼义之宜,擘画人事之终始者也。」清。刘家谋 海音诗:「一方擘画括全台,叙述何徒擅史才。」也作「摆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