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意笔(意筆)
中国画的一种画法。以简练之笔墨勾勒景物的神态,抒发作者的意趣。也叫写意。 秦牧 《艺海拾贝·粗犷与细腻》:“偶然翻阅 齐白石 的画册,从里面一些粗犷的意笔和精细的工笔相结合的画幅中,得到很大的启示。”
《漢語大詞典》:干笔(乾筆)
犹枯笔。指画法中含水墨甚少的笔法。 鲍昌 《庚子风云》第一部第十八章:“或干笔皴擦,或淡墨晕染,或焦墨破醒,模糊苍郁,蔚为一代画风。”
《漢語大詞典》:鼓架
(1).安放鼓的架子。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椅后屏上繫鼓架。鼓架高二尺二寸七分,四脚,方一寸二分。”
(2).画竹时所忌用画法之一。谓中间一竿直出,左右两竿交叉有如鼓架者。 元 李衎 《竹谱详录》卷一:“惟画意所忌,不可不知,所谓衝天撞地,偏重偏轻,对节排竿,鼓架胜眼,前枝后叶,此为十病。”
《國語辭典》:撇脱(撇脫)  拼音:piē tuō
1.称赞人画法、用笔不凝滞而秀逸洒脱。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八。写山水诀》:「画一窠一石,当逸墨撇脱,有士人家风,才多,便入画工之流矣。」
2.作事敏捷。《二刻拍案惊奇》卷九:「素梅也低低道:『撇脱些!我要回去。这事做得不好了,怎么处!』」
《漢語大詞典》:点簇(點簇)
(1).中国画技法名。是用笔作点法而簇聚成物象的画法。 唐 朱景玄 唐朝名画录·韦偃:“居闲尝以越笔点簇鞍马……其小者或头一点,或尾一抹。”
(2).多指不用钩勒的点笔花卉画法,又称点垛。
《国语辞典》:玻璃画(玻璃画)  拼音:bō li huà
一种西洋画。画法有四:(1)用彩色玻璃集嵌成画。(2)在高温状态下将釉药或与玻璃相容的玻璃粉、玻璃膏涂饰在玻璃版上。(3)利用转写纸网版印刷将绘制好的图画转印在玻璃版上。(4)以特殊涂料直接涂饰在玻璃版上。
《國語辭典》:一笔画(一筆畫)  拼音:yī bǐ huà
下笔后连绵不断,气脉相连所成的画。
《漢語大詞典》:一笔书(一筆書)
指汉字草书。草书体势似一笔写成,故称。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论顾陆张吴用笔:“昔 张芝 学 崔瑗 杜度 草书之法,因而变之,以成今草,书之体势一笔而成,气脉通连,隔行不断。唯 王子敬 明其深旨,故行首之字,往往继其前行,世上谓之一笔书。”
《漢語大詞典》:远近法(遠近法)
画法之一种。由透视画法而来,根据远近之理,而定形状之大小,色彩之浓淡,景物之详略等。 鲁迅 《书信集·致曹白》:“木刻究竟是绘画,所以先要学好素描;此外,远近法的紧要不必说了,还有紧要的是明暗法。”
《漢語大詞典》:折带皴(折帶皴)
中国画表现物体脉理、阴阳向背的一种画法。画山石平行裂痕的多用此法。形似折迭带子,故名。参阅 清 钱杜 《松壶画忆》、 清 方薰 《山静居论画·皴法》
《国语辞典》:南宗画法(南宗画法)  拼音:nán zōng huà fǎ
明代董其昌主张将盛唐以来众家画法,归纳为南、北二宗。南宗著重水墨情趣,设色淡雅,强调以柔致韵,注重用墨,以意境幽远著称。唐代王维为始祖,宋朝米芾、元朝王蒙皆为此宗代表,对后世文人画影响很大。
《国语辞典》:没骨花卉(没骨花卉)  拼音:mò gǔ huā huì
一种国画画法。直接用水彩按花卉的本色画出,枝叶花朵的外围不用打轮廓线。
《国语辞典》:北宗画法(北宗画法)  拼音:běi zōng huà fǎ
明朝董其昌主张将盛唐以来众家画法归纳为南、北二宗。北宗画法主张以刚取势,注重用笔。首先以毛笔著墨钩画轮廓,再敷设浓丽色彩,类似写实的技法。以唐朝李思训为祖,宋朝李唐、明朝唐寅皆为此派代表。
《国语辞典》:阴影法(阴影法)  拼音:yīn yǐng fǎ
一种以明暗或阴影表现立体感的画法。
《國語辭典》:铅笔画(鉛筆畫)  拼音:qiān bǐ huà
一种西洋绘画的素描法,为古典素描或细密素描的基本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