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18,分48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苟且
幽期
交欢
同居
银瓶
回避
春情
并蒂
独宿
情话
连床
枕席
雨散
私情
鱼水
《國語辭典》:苟且  拼音:gǒu qiě
不守礼法、不务实际或马虎草率,得过且过。《文选。陆机。五等论》:「为上无苟且之心,群下知胶固之义。」
《國語辭典》:幽期  拼音:yōu qí
1.隐居的期约。《文选。谢灵运。富春渚诗》:「平生协幽期,沦踬困微弱。」南朝梁。沈约答沈鳞士书〉:「冀幽期可托,克全素履,与尊贤弋钓泉皋,以慰闭暮。」
2.男女间秘密的约会。唐。卢纶 七夕诗:「凉风吹玉露,河汉有幽期。」《红楼梦》第二八回:「想昨宵幽期私订在荼蘼架,一个偷情,一个寻拿,拿住了三曹对案,我也无回话。」
《國語辭典》:交欢(交歡)  拼音:jiāo huān
1.友好。《后汉书。卷一二。王刘张李彭卢列传。彭宠》:「宠谓至当,迎閤握手,交欢并坐。」南朝陈。徐陵〈答周主论和亲书〉:「若二境交欢,俱飨多福。」
2.一同欢乐。《孔子家语。卷二。好生》:「是故君子之狎足以交欢,其庄足以成礼。」三国魏。嵇康〈赠秀才入军诗〉五首之五:「旨酒盈樽,莫与交欢。」
3.男女欢合。《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晚间,吴氏出来,道士进来,只把孝堂魂床为交欢之处,一发亲密了。」《金瓶梅》第八二回:「二人就在院内凳上赤身露体,席枕交欢,不胜缱绻。」
《國語辭典》:同居  拼音:tóng jū
1.居住一处,共同生活在一起。《史记。卷一○二。张释之冯唐列传。张释之》:「张廷尉释之者,堵阳人也,字季,有兄仲同居。」《红楼梦》第四回:「薛姨妈正欲同居一处,方可拘紧些儿子。」
2.夫妻共同生活。在法律上,夫妻有同居的义务。《警世通言。卷一二。范鳅儿双镜重圆》:「过了数日,吕公将回文打发女婿起身,即令女儿相随,到广州任所同居。」《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糟糠之妻,同居贫贱多时。」
3.现多指具有亲密关系但无婚姻契约者,共同居住在一起的状态。不少国家已立法保障同居者相关权益。
《國語辭典》:银瓶(銀瓶)  拼音:yín píng
1.汲水器。唐。白居易〈新乐府。井底引银瓶〉:「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绝。」清。吕碧城 祝英台近。缒银瓶词:「缒银瓶,牵玉井,秋思黯梧苑。」
2.酒器。唐。杜甫 少年行:「不通姓字粗豪甚,指点银瓶索酒尝。」
3.浙江省城西湖畔的一口井名。相传岳飞有幼女,闻飞被害,抱银瓶投井而死,乡人祀之,乃将此井名为「银瓶井」,后人覆井筑亭取名「孝泉亭」,并称岳女为「银瓶娘子」。
《國語辭典》:回避  拼音:huí bì
1.躲避。《汉书。卷七六。赵广汉传》:「见事风生,无所回避。」宋。苏轼 行香子。昨夜霜风词:「昨夜霜风。先入梧桐。浑无处、回避衰容。」也作「回避」。
2.因有所顾忌而退让。《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相如听得廉颇有这言语,不肯与廉颇相会,每出,才望见廉颇,辄引车回避。」也作「回避」。
《國語辭典》:回避(迴避)  拼音:huí bì
1.因有所顾忌而离开、躲避。《红楼梦》第五三回:「一时,贾珍进来吃饭,贾容之妻回避了。」《文明小史》第一○回:「等到他身走进房间,众秀才只得起身回避。」也作「回避」。
2.因避嫌而不参预其事。如:「青青到法院告黄华,如果黄华的妻子在法院当法官,她就必须回避,不能接办这件案子。」也作「回避」。
《國語辭典》:春情  拼音:chūn qíng
1.春天的情景、意兴。南朝梁。萧子范 春望古意诗:「春情寄柳色,鸟语出梅中。」唐。李群玉 感春诗:「春情不可状,艳艳令人醉。」也作「春恋」。
2.彼此相互爱恋、思慕的情意。多指男女之情。唐。翁承赞 诗五首之五:「缠绕春情卒未休,秦娥萧史两相求。」《花月痕》第一二回:「同秀见碧桃一身香艳,满面春情,便如蚂蚁见膻一般,倾慕起来。」
《國語辭典》:并蒂(並蒂)  拼音:bìng dì
两朵花长在同一个花萼上。《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内中有两个女子,双鬟高髻,并肩而立,丰神绰约,宛如并蒂芙蓉。」《红楼梦》第六二回:「你有夫妻蕙,我这里倒有一枝并蒂菱。」也作「并蒂」。
《國語辭典》:独宿(獨宿)  拼音:dú sù
独自一人过夜。《初刻拍案惊奇》卷四:「至暮,径下山去,只留我独宿。」
《國語辭典》:情话(情話)  拼音:qíng huà
1.由衷的话。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更有这等乐亲戚情话的一位舅太太,讲耕织农桑的一双亲家,时常破闷帮忙,好不畅快。」
2.男女间表达爱意的话。如:「情话绵绵」。《孽海花》第二七回:「宝妃忙出去招呼小内监来撤了筵席,彼此又絮絮情话了一会。」
《漢語大詞典》:连床(連牀)
亦作“ 连床 ”。
1.并榻或同床而卧。多形容情谊笃厚。 唐 白居易 《奉送三兄》诗:“ 杭州 暮醉连牀卧, 吴郡 春游并马行。” 明 刘基 《寄赠怀渭上人》诗:“连床咲语到晨鸡,走笔赠言何欵悃。”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同梦》:“情深大被,谊篤连牀。既欲谭心,还须抵足。”儒林外史第三五回:“今夜就在这店里权住一宵,和你连牀谈谈。”
2.表示男女同床媾合。《东周列国志》第五二回:“我等三人,随身俱有质证,异日同往 株林 ,可作连牀大会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章阿端:“生喜,禁女勿去,留与连牀。”
《國語辭典》:枕席  拼音:zhěn xí
泛指床铺。《吕氏春秋。季秋纪。顺民》:「身不安枕席,口不甘厚味。」《文选。潘岳。悼亡诗三首之二》:「展转眄枕席,长簟竟床空。」
《漢語大詞典》:枕席过师(枕席過師)
汉书·赵充国传:“治 湟陿 中道桥,令可至 鲜水 ,以制西域,信威千里,从枕席上过师。” 颜师古 注引 郑 氏曰:“桥成军行安易,若於枕席上过也。”后因以“枕席过师”形容行军道路极其平坦安稳。 清 魏源 《城守篇·制胜下》:“若乃饮马天堑,欲渡狐疑,宜用浮桥,枕席过师。”亦作“ 枕席还师 ”。 唐 李德裕 《赠王茂元司徒制》:“必当樽俎制胜,枕席还师,势如风霆,功在刻漏。”
《漢語大詞典》:雨散
(1).雨水普降。 晋 曹毗 《晋江左宗庙歌·歌中宗元皇帝》:“化若风行,泽犹雨散。” 南朝 梁 刘孝标 《东阳金华山栖志》:“迴流映流,则十仞洞底;肤寸云合,必千里雨散。”
(2).如雨布散。众多貌。文选·扬雄〈剧秦美新〉:“云动风偃,雾集雨散。” 李善 注:“言众瑞之多也。”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骆驛纵横,烟霏雨散。” 李周翰 注:“烟霏雨散,众多貌。”
(3).比喻朋友离散。 南朝 齐 谢朓 《和刘中书絵入琵琶峡望积布矶诗》:“山川隔旧赏,朋僚多雨散。” 唐 王维 《酬诸公见过》诗:“登车上马,倏忽雨散。” 清 谭嗣同 《报刘淞芙书》一:“亲知雨散,益復无聊。”
(4).指男女欢会已毕。 宋 程垓 《意难忘》词:“似云收 楚 峡,雨散 巫 阳。”参见“ 雨散云收 ”。
(5).谓雨过天晴。 唐 皇甫曾 《张芬见访郊居作》诗:“林中雨散早凉生,已有迎秋促织声。” 唐 张乔 《题湖上友人居》诗:“野白梅繁后,山明雨散初。”
《國語辭典》:雨散云收(雨散雲收)  拼音:yǔ sàn yún shōu
1.雨后天气转晴。亦用以比喻离散。元。高明〈二郎神。从别后套。前腔〉曲:「记待月西厢和你携素手,争奈话别匆匆,雨散云收。」《精忠岳传》第一八回:「不多时候,忽然雨散云收,浴出一轮红日,顷刻黄河解冻。」
2.比喻房事已毕。也作「云收雨散」。
《國語辭典》:私情  拼音:sī qíng
1.个人的关系或交谊。《管子。八观》:「谏臣死而谀臣尊,私情行而公法毁。」《红楼梦》第六一回:「他们私情各相来往,也是常事。」
2.不正当的爱情。《水浒传》第六二回:「娘子旧日和李固原有私情,今日推门相就,做了夫妻。」《三国演义》第八回:「是夜允听良久,喝曰:『贱人将有私情耶?』」
《國語辭典》:鱼水(魚水)  拼音:yú shuǐ
1.桓公使管仲求𡩋戚,𡩋戚回应他:「浩浩乎」。管仲从侍婢所引诗「浩浩者水,育育者鱼,未有室家,而安招我居」,得知𡩋戚因未有家室而不愿受召。典出《管子。小问》。后比喻夫妇。如:「鱼水和谐」。
2.刘备曾谓得孔明有如鱼得水。典出《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后比喻君臣相得。唐。李白〈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诗:「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