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辐射热(辐射热)  拼音:fú shè rè
不须经由介质而以电磁波方式传出的热。
《国语辞典》:发送机(发送机)  拼音:fā sòng jī
可产生高频率电磁波发射信号的无线电装置。
《國語辭典》:紫外线(紫外線)  拼音:zǐ wài xiàn
一种电磁波,真空波长介于紫光(约7200埃)与X射线之间(下限约为50埃)。以三棱镜分散日光时,热线折射而排列于光谱中紫色部分以外,故称为「紫外线」。它不易穿过普通玻璃,但能使照片底片感光,且会伤害眼睛。可用来治疗软骨症、杀菌等。
《国语辞典》:碟型天线(碟型天线)  拼音:dié xíng tiān xiàn
一种形状像碟子的金属构造,用来收发电磁波。可用在多方位追寻系统上。如:「坊间所称的『大耳朵』、『小耳朵』,即是指碟型天线。」
《国语辞典》:乱反射(乱反射)  拼音:luàn fǎn shè
声波或电磁波由于传送介质不均匀或异向性,而发生向不同方向分散传播的现象。也称为「散射」。
《国语辞典》:偏振光  拼音:piān zhèn guāng
光是一种电磁波,其中组成的电场与磁场振动方向和光的传播方向垂直,且电场与磁场的振动方向相互垂直;一般光的电场振动方向在各方向都有。如果在光的进行中,其电场的振动方向存在特定方向上,此种光称为「偏振光」。也称为「偏光」、「偏极光」。
《國語辭典》:辐射能(輻射能)  拼音:fú shè néng
以电磁辐射形式来发射传递的能量。
《漢語大詞典》:分子钟
一种精密计时仪器。利用分子能级跃迁吸收或发射一定频率电磁波的特性制成。可用来校正石英钟及作为频率标准。
《國語辭典》:红外线(紅外線)  拼音:hóng wài xiàn
波长介于红光和微波间的电磁辐射。以三棱镜分散日光时,热线折射而排列于光谱中红色部分以外,故称为「红外线」。红外线具有较强的穿透力,故多用于医疗、通讯、遥感探测等。
《國語辭典》:波导(波導)  拼音:bō dǎo
可以使微波信号在大气层中传送的物理现象。在对流层里,因温度反转使微波束在两个空气层之间上下折射,而得以传送到远处。
《国语辞典》:超短波  拼音:chāo duǎn bō
波长由十公分到十公尺,频率从三十至三千兆赫的电磁波。直进性很强,一般能穿透电离层而不被反射,但无法传到山或大建筑物后面。主要用于电视广播、通信、雷达等方面。也称为「米波」。
《漢語大詞典》:爱克斯射线
波长很短的电磁波,有很大穿透能力,能使照相胶片感光,使某些物质发荧光,并能使气体游离,对机体细胞有很强的破坏作用。广泛应用于科学技术和医疗方面。是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的,所以又叫伦琴射线。也叫爱克斯光。通常写作X射线。
《漢語大詞典》:平面波
光波或其他电磁波等从一点向各方面发散出去形成球面,如果这种波从无限远处传来,所形成的球面就可以看作是一个平面,故称平面波。在光波中光线和波面垂直,所以平面波的光线可以看作是平行的。
《国语辞典》:媒质(媒质)  拼音:méi zhí
能传播声波或其他电磁波的物质。如:「水和空气是声波的媒质。」也称为「媒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