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81,分19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高潮
银幕
近景
背景
正角
夜场
淡出
衬白
摄制
蓝波
正片
化妆
镜头
上片
倒摄
《國語辭典》:高潮  拼音:gāo cháo
1.潮汐当中,水位到达最高时,称为「高潮」。
2.比喻事情最紧张热烈之处。如:「这场球赛,真是高潮不断。」
3.小说或戏剧中,故事情节扣人心弦之处。如:「报上的连载小说,总在高潮处收笔,真是吊人胃口。」
《國語辭典》:银幕(銀幕)  拼音:yín mù
1.放映电影时用来显现影像的白幕。
2.电影的代称。如:「银幕艺术」。
《國語辭典》:近景  拼音:jìn jǐng
拍摄影片时,镜头包括个人自肩部以上的部分,有时也可能包括一些必要的道具或一部分布景。其目的是为了剧情、美学、或组合方面的需要,具有将特定事物予以特殊化的效果。
《國語辭典》:背景  拼音:bèi jǐng
1.图画、摄影中衬托主体的景物。如:「背景太亮,照片容易曝光过度。」
2.戏剧舞台上的布景。如:「这出短剧只换了两次背景就演完了。」
3.比喻可作倚靠的人物或势力。如:「人事背景」。
4.对事物起作用的历史情况或现实环境。如:「历史背景」、「时代背景」。
《漢語大詞典》:正角
(1).谓文艺作品里的主要人物。 胡适 《读〈楚辞〉》:“在那个故事里, 楚怀王 是正角, 屈原 大概还是配角。”
(2).指在戏剧、电影中扮演主要人物的演员。
《國語辭典》:夜场(夜場)  拼音:yè cháng
夜间表演的娱乐节目,称为「夜场」。相对于日场而言。
《国语辞典》:淡出  拼音:dàn chū
1.电影电视中画面由明亮清晰而逐渐暗淡,音量由大渐小的过程,表示时间的转换或结束。如:「导演要求将这幕父子对话画面作淡出处理。」
2.引申为渐渐退出某种活动。如:「他淡出商场后,就回到老家展开田园生活。」
《国语辞典》:衬白(衬白)  拼音:chèn bái
电影中角色的旁白说明。通常以第三人称形态出现。
《國語辭典》:摄制(攝製)  拼音:shè zhì
拍摄制作。如:「本片由中央电影制片厂摄制。」
《国语辞典》:蓝波(蓝波)  拼音:lán bō
1.人名。(Arthur Rimbaud,西元1854~1891)法国诗人。自幼秉赋特优,是象徵派、超现实主义、新艺术主义的先驱,为二十世纪文艺思潮的主要人物,被推为诗圣。代表作品有醉船、装饰画等。
2.美国英雄主义的象徵。美国电影片「第一滴血」(The First Blood)男主角蓝波(Rambo)的译名。蓝波一人智勇双全,能把大批越共打得落花流水,一洗美国人在越战中失败的羞辱。
《國語辭典》:正片  拼音:zhèng piàn
1.印制幻灯片、影片拷贝、照片用的感光材料的总称。使用这种感光材料,可将底片上的负像画面复印成正画面,其明暗或彩色与被摄体相同。
2.电影放映时的主要影片,旨在区别加映的短片。
《國語辭典》:化妆(化妝)  拼音:huà zhuāng
1.修饰容貌。如:「她出门前总要先在镜前化妆。」也作「化装」。
2.外表的造型、修饰。如:「特种化妆」、「面部化妆」。也作「化装」。
《國語辭典》:化装(化裝)  拼音:huà zhuāng
1.修饰容貌、妆扮外表。如:「演员们正在后台化装。」也作「化妆」。
2.外表的造型、修饰。如:「他终于除去脸上的化装,露出本来的面目。」也作「化妆」。
3.假扮、改变装束。如:「两名窃贼化装成水电工,进入公司大楼偷窃。」
《國語辭典》:镜头(鏡頭)  拼音:jìng tóu
1.摄影机或放映机上,由透镜组成的光学装置。其作用是在胶片或萤幕上形成影像。
2.由一组凹凸玻璃所组成,用来摄取景物的仪器。而构成影片的基本单位也称为「镜头」。
《国语辞典》:上片  拼音:shàng piàn
指电影片杀青后开始在戏院里播映。如:「春节期间,许多新电影纷纷上片。」
《国语辞典》:倒摄(倒摄)  拼音:dào shè
电影摄影的手法。以反方向运转进行摄影,用正向的放映机播映,而获得与实际行动方向相反的效果。多用于拍摄惊险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