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包场(包場)  拼音:bāo cháng
1.预先订下剧院或其他场所全部或大部分的座位。如:「他们预先将餐厅包场,以便举行生日派对。」
2.保證、担保。《官场现形记》第一七回:「看上去不至于落空,至于一定要若干,我却不敢包场。」
《漢語大詞典》:暴力镜头
对血腥暴力动作的描画(如于电影所见)
《漢語大詞典》:鲍方
(1922- )电影演员、导演。安徽歙县人。广西大学法律系毕业。1948年在香港从影,先后在《一年之计》《新寡》《故园春梦》等近五十部影片中饰演重要角色。后任导演,自编自导自演的《屈原》,颇获好评。
《漢語大詞典》:大红灯笼高高挂
中国故事片。根据苏童《妻妾成群》改编。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年代国际有限公司1991年联合摄制。倪震编剧,张艺谋导演,巩俐、何赛飞主演。女大学生颂莲嫁给妻妾成群的陈佐千当了四姨太。妻妾们为了争宠,明争暗斗,结果导致三姨太因偷情被处死,颂莲也被逼成疯。然而,陈佐千却又娶了年轻的五姨太。
《國語辭典》:大众传播(大眾傳播)  拼音:dà zhòng chuán bò
透过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对阅听大众传递讯息的过程。
《漢語大詞典》:迭印
1.亦作"叠印"。
2.电影的一种表现手法。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内容不同的画面叠合地印在一起,使这些画面同时在银幕上重叠显现,用以表现剧中人的回忆、幻想;或构成并列形象,使观众产生联想。
3.电影画面上出现的字幕,也是用叠印方法制作的。
4.重叠显现。
《漢語大詞典》:吊杆
在广播电台、电影或电视摄影棚内使用的一种操纵录音话筒的活动长臂
吊住汽锅顶杆的拉杆之一
一种用来从井中汲水的工具
《國語辭典》:电影放映机(電影放映機)  拼音:diàn yǐng fàng yìng jī
放映电影的机器。
《漢語大詞典》:电影剧本(電影劇本)
专门为拍摄电影而写的剧本。有电影文学剧本和电影分镜头剧本。
《國語辭典》:电影院(電影院)  拼音:diàn yǐng yuàn
公开放映电影,供人欣赏的营利娱乐场所。简称为「影院」。
《漢語大詞典》:电化教育(電化教育)
利用录音、广播、电视、幻灯、电影等使用电的设备进行的教育。
《漢語大詞典》:城南旧事
中国故事片。上海电影制片厂1982年摄制。伊明编剧(根据林海音同名小说改编),吴贻弓导演,沈洁、郑振瑶、张闽主演。影片通过女孩英子的眼睛,将疯女人秀贞、靠偷窃养家并供弟弟上学的年青朋友,以及女佣宋妈的命运连结起来,反映了20年代老北京的社会生活。
《漢語大詞典》:城市之光
美国故事片。联美电影公司1931年摄制。卓别林编、导、演。一天,流浪汉救起因酒醉而落水的富翁,富翁赠巨款报答救命之恩。流浪汉将赠款转赠卖花盲少女医治眼疾。富翁酒醒忘了前事,诬流浪汉为劫匪,致使他被捕入狱。数月后,流浪汉出狱,盲少女已复明,从声音中认出恩人。
《漢語大詞典》:陈凯歌
(1952- )电影导演。福建长乐人。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1987-1990年在美国进修。因执导《孩子王》获金鸡奖导演特别奖;《霸王别姬》获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获奖影片还有《黄土地》《大阅兵》等。
《漢語大詞典》:陈鲤庭
(1910- )电影、戏剧导演,理论家。上海市人。毕业于上海大夏大学。1932年加入左翼剧联。1940年从影,先后任中国电影制片厂、中央电影摄影场编导委员,昆仑影业公司艺委会主任。建国后曾任天马电影制片厂厂长、中国影协常务理事、全国政协委员。导演影片有《遥远的爱》《丽人行》《人民的巨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