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41,分50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申用
申慰
申说
申守
申繻
申许
礼申
上申
申结
申释
申讨
申制
申包胥
面申
申达
《漢語大詞典》:申用
采用。《魏书·律历志上》:“中坚将军、屯骑校尉 张洪 ,故太史令 张明豫 息盪寇将军 龙祥 ,校书郎 李业兴 等三家并上新历,各求申用。”
分類:采用
《漢語大詞典》:申慰
表示慰问。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南人冬至岁首,不诣丧家;若不脩书,则过节束带以申慰。”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三月﹞初七日夜将半,復命 秋菊 、 秋鸿 、 素娥 三人来,次第申慰惜别之情。”
分類:慰问
《國語辭典》:申说(申說)  拼音:shēn shuō
详细辩解、说明。《后汉书。卷八一。独行传。陈重传》:「主疑重所取,重不自申说,而市裤以偿之。」也作「申述」。
《漢語大詞典》:申守
谓加强戒备,设置守卫。左传·成公十六年:“将行, 姜 又命公如初。公又申守而行。” 杨伯峻 注:“申宫设守也。”
《韵府拾遗 虞韵》:申繻
史记鲁周公世家桓公将有行遂与夫人如齐申繻谏止公公不听
《漢語大詞典》:申许(申許)
应允。南史·王昙首传:“贤兄比屡称疾,固辞州任,将来若相申许,此处非卿而谁?”南史·何尚之传:“ 羊 孟 尚不得告谢, 尚之 任遇有殊,便当未宜申许。”
分類:应允
《韵府拾遗 真韵》:礼申(礼申)
隋书音乐志礼申官次命改朝衣
《骈字类编》:上申
《漢語大詞典》:申结(申結)
申款交结;申好结合。 唐 吴兢 贞观政要·任贤:“及有谋臣猛将与之潜相申结,各致死力。”新唐书·房玄龄传:“与诸将密相申结,人人愿尽死力。” 宋 秦观 《婚书》:“既事契之久敦,宜婚姻之申结。”
分類:交结结合
《漢語大詞典》:申释(申釋)
说明解释。后汉书·冯勤传:“ 勤 还,陈 霸 本意,申释事理,帝意稍解,拜 勤 尚书僕射。”文献通考·经籍十四:“《五礼精义》十卷……首载 唐 礼,参引古义,申释其文。”
《國語辭典》:申讨(申討)  拼音:shēn tǎo
声讨、公开谴责。如:「申讨贪官污吏,才能端正社会风气。」
《漢語大詞典》:申制
伸张法制。《宋书·殷景仁传》:“体至公者,悬爵赏於无私;奉天统者,每屈情以申制。”
分類:伸张法制
《国语辞典》:申包胥  拼音:shēn bāo xū
人名。生卒年不详。春秋时楚国大夫。本姓公孙,名包胥,因封于申,故号申包胥。与伍员友善,员以吴师伐楚,入郢,包胥入秦乞师,依庭墙哭七日,秦伯乃遣将定其国难,后昭王返国赏功,逃而不受。
《漢語大詞典》:面申
当面申述。周书·韦孝宽传:“帝曰:‘往已面申本怀,何烦重请也。’”
分類:当面申述
《漢語大詞典》:申达(申達)
(1).显达。魏书·甄琛传:“於时 赵脩 盛宠, 琛 倾身事之。 琛 父 凝 为中散大夫,弟 僧林 为本州别驾,皆託 脩 申达。”
(2).指使显达。北史·宋弁传:“时大选内外羣官,并定四海士族, 弁 专参銓量之任……高门大族意所不便者, 弁 因毁之;至於旧族沦滞而人非可忌者,又申达之。”
分類:显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