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由 → 繇由”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由行
谓依其道而行。由,通“ 迪 ”。《诗·大雅·荡》:“ 文王 曰咨,咨女 殷 商 ,如蜩如螗,如沸如羹。小大近丧,人尚乎由行。” 毛 传:“言居人上欲用行是道也。” 郑玄 笺:“ 殷紂 之时,君臣失其道如此且丧亡矣,时人化之甚,尚欲从而行之,不知其非。”
分類:由行
《分类字锦》:平繇行水
汉书沟洫志上曰左右内史地名山川原甚众细民未知其利故为通沟渎畜陂泽所以备旱也今内史稻田租挈重不与郡同其议减令吏民勉农尽地利平繇行水勿使失时注师古曰平徭者均齐渠堰之力役谓俱得水利也繇读曰徭
《國語辭典》:自便  拼音:zì biàn
随各人的方便行事。《红楼梦》第一回:「士隐待客既散,知雨村自便,也不去再邀。」《文明小史》第一九回:「于是把手一松,随嘴轻薄了两句,听他四人自便。」
《國語辭典》:牵制(牽制)  拼音:qiān zhì
1.牵缠控制,约束而使不能自由。《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下》:「愿募敢死勇斗之士,每日与彦章排战以牵制之,使之旬日不得东下,则我城可成。」《三国演义》第三八回:「操欲令我遣子入朝,是牵制诸侯之法也。」也作「牵掣」。
2.棒球比赛时,投手投球给垒手,使在垒上的对方球员不敢随便盗垒,称为「牵制」。
《漢語大詞典》:安抚使(安撫使)
官名。 隋 代曾设安抚大使,由行军主帅兼任。 唐 代前期派大臣巡视抚恤经过战争的地区或灾区,称安抚使。 宋 代为掌管一方军民两政之官,称安抚使,或称经略安抚使。常由知州、知府兼任。以二品以上大臣充任时称安抚大使。 辽 金 元 称安抚使或安抚司,设在西南边远地区。 明 清 沿置,为武职土官。
《國語辭典》:专命(專命)  拼音:zhuān mìng
不待请命而行事。《左传。闵公二年》:「师在制命而已,禀命则不威,专命则不孝。」
《国语辞典》:老脚(老脚)  拼音:lǎo jiǎo
通行无阻的识途老马。引申为可自由行动的命令或信物。《金瓶梅》第一三回:「哥刚才已是讨了老脚来,咱去的也放心。」
《漢語大詞典》:自选
动作者自由的选择,或他所希望的自由行动的。例如:自选手枪五十米赛。
可任意选择的,可由自己斟酌决定的,不强迫的、不强制的。例如:自选动作。
《漢語大詞典》:牵缀(牽綴)
(1).犹牵制。谓缀其后使不得自由行动。《三国志·吴志·周鲂传》:“如使 石阳 及 青 徐 诸军首尾相衔,牵缀往兵,使不得速退者,则善之善也。” 清 梁章钜 退庵随笔·知兵:“要知此兵之屯,在於牵缀贼势,使其左顾右虑,不敢併力攻城,而胜算在我矣。” 郭希仁 《从戎纪略》:“幸东南原及 黄河 岸诸路均未开战,各住画定地点,牵缀敌兵,得以无事。”
(2).连接。 晋 崔豹 古今注·草木:“合欢,树似梧桐,枝弱叶繁,互相交结,每风来,輒自相解,了不相牵缀,树之阶庭,使人不忿。”
(3).牵强凑合。 宋 陈亮 《书〈欧阳文粹〉后》:“学者又习於当时之所谓经义者,剥裂牵缀,气日以卑。”
《國語辭典》:禁闭(禁閉)  拼音:jìn bì
军中对犯错士兵的处罚方式。除作战训练及差勤外,于禁闭室行之,令犯错的士兵反省改过;禁闭期间为一日以上,三十日以下。
《漢語大詞典》:颛命(顓命)
谓不奉上命而自由行事。顓,通“ 专 ”。《汉书·陈汤传》:“ 汤 以吏二千石奉使,顓命蛮夷中,不正身以先下,而盗所收 康居 财物,戒官属曰絶域事不覆校。” 颜师古 注:“顓与专同。”
《國語辭典》:软禁(軟禁)  拼音:ruǎn jìn
将人限制于一固定区域或住宅内,从旁监视看管,使其失去行动的自由。《红楼梦》第六一回:「这里五人被人软禁起来,一步不敢多走。」
《国语辞典》:绿色矽岛(绿色矽岛)  拼音:lǜ sè xì dǎo
民国九十年由行政部门所提出新世纪的国家发展愿景。将以十年为期,建设台湾成为「绿色矽岛」。「绿色」意指永续发展,不仅重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协调并进,更强调环保优先的发展策略。「矽岛」意指师法美国矽谷的科技研发、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作为台湾经济持续稳健成长的主导力量。
《国语辞典》:清杆运动(清杆运动)  拼音:qīng gǎn yùn dòng
民国八十一年八月,由行政院长郝柏村主导的为期二个月的运动。旨在清除架设在电线杆上的有线电视电缆,让台湾的电线杆「恢复青天」。在民国八十二年底有线电视暂行条例通过以前,有线电视的经营一直处于『第四台』的地下时代,政府屡有取缔行动。
《国语辞典》:国定假日(国定假日)  拼音:guó dìng jià rì
由行政院人事局核定全国政府机关、学校及民营机构休假的日子。如元旦、青年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