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621,分175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典故(续上)
倪生经锄
耽书
七十古来稀
杜甫骑驴
杜老草堂
杜陵饥客
斫却桂更光辉
冷官
杜陵野老心同流水
恩波凤池
屋梁落月相照
子美游蜀无心恋
冠章甫
关心药里
捐佩遗交甫(又作:琼佩遗交甫)
典故
倪生经锄
 
带经
 
带经人
 
带经而锄
 
带经锄

相关人物
儿宽
 
常林
 
皇甫谧


《汉书》卷五十八〈公孙弘卜式儿宽传·儿宽〉~2628~
儿宽,千乘人也。治《尚书》,事欧阳生。以郡国选诣博士,受业孔安国。贫无资用,尝为弟子都养。时行赁作,带经而锄,休息辄读诵,其精如此。以射策为掌故,功次,补廷尉文学卒史。
《三国志》卷二十三〈魏书·常林传〉~659~
南朝宋·裴松之注引《魏略》曰:「林少单贫。虽贫,自非手力,不取之于人。性好学,汉末为诸生,带经耕锄。其妻常自馈饷之,林虽在田野,其相敬如宾。」
《晋书》卷五十一《皇甫谧传》
皇甫谧字士安,幼名静,安定朝那人,汉太尉嵩之曾孙也。出后叔父,徙居新安。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尝得瓜果,辄进所后叔母任氏。任氏曰:「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汝今年馀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无以慰我。」因叹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阙,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居贫,躬自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沈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著礼乐、圣真之论。后得风痹疾,犹手不辍卷。

例句

常林带经,高凤漂麦。 李瀚 蒙求

日长农有暇,悔不带经来。 钱起 南溪春耕

典故
相关人物
皇甫谧


《晋书》卷五十一〈皇甫谧列传〉~409~
沈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著礼乐、圣真之论。后得风痹疾,犹手不辍卷。或劝谧修名广交,谧以为「非圣人孰能兼存出处,居田里之中亦可以乐尧舜之道,何必崇接世利,事官鞅掌,然后为名乎」。作《玄守论》以答之,曰:或谓谧曰:「富贵人之所欲,贫贱人之所恶,何故委形待于穷而不变乎?且道之所贵者,理世也;人之所美者,及时也。先生年迈齿变,饥寒不赡,转死沟壑,其谁知乎?」谧曰:「人之所至惜者,命也;道之所必全者,形也;性形所不可犯者,疾病也。若扰全道以损性命,安得去贫贱存所欲哉?吾闻食人之禄者怀人之忧,形强犹不堪,况吾之弱疾乎!且贫者士之常,贱者道之实,处常得实,没齿不忧,孰与富贵扰神秏精者乎!又生为人所不知,死为人所不惜,至矣!喑聋之徒,天下之有道者也。夫一人死而天下号者,以为损也;一人生而四海笑者,以为益也。然则号笑非益死损生也。是以至道不损,至德不益。何哉?体足也。如回天下之念以追损生之祸,运四海之心以广非益之病,岂道德之至乎!夫唯无损,则至坚矣;夫唯无益,则至厚矣。坚故终不损,厚故终不薄。苟能体坚厚之实,居不薄之真,立乎损益之外,游乎形骸之表,则我道全矣。」遂不仕。耽玩典籍,忘寝与食,时人谓之「书淫」。或有箴其过笃,将损秏精神。谧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况命之修短分定悬天乎!」

例句

服药颜犹驻,耽书癖已成。 郎士元 送韦逸人归钟山

典故
七十古来稀
 
人生七十稀
 
典春衫
    
杜陵酒债
 
流转为风光
  
解衣贳酒
 
风光流转

相关人物
杜甫


《全唐诗》卷二百二十五〈曲江二首〉
〈曲江二首〉其二:「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案:八尺曰寻。倍寻曰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穿花蛱蝶深深见【穿花蛱蝶深深舞】,点水蜻蜓款款飞【点水蜻蜓缓缓飞】。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典故
下笔如神
 
儒冠误身
 
星星种种坐儒冠
 
杜甫骑驴

相关人物
杜甫


《全唐诗》卷二百一十六〈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纨裤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甫昔少年日【甫昔妙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王翰愿为邻】。自谓颇挺出【自谓颇挺生】【自谓颇挺特】,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骑驴三十载,旅食京华春【旅客京华春】。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主上顷见徵,欻然欲求伸。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案:天宝中。诏徵天下士有一艺者。皆得诣京师就选。李林甫抑之。奏令考试。遂无一人得第者。】。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每于百僚上,猥诵佳句新。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焉能心怏怏,祗是走踆踆。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白鸥没浩荡【白鸥波浩荡】,万里谁能驯。
典故
杜老草堂

相关人物
杜甫


《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下〈文苑列传下·杜甫〉~5054~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
典故
杜陵饥客

相关人物
杜甫


《全唐诗》卷二百一十六〈醉时歌〉【案:原注。赠广文馆博士郑虔。】
诸公衮衮登台省【诸公衮衮登华省】,广文先生官独冷。甲第纷纷厌粱肉,广文先生饭不足。先生有道出羲皇,先生有才过屈宋【先生有文过屈宋】【先生所谈过屈宋】【先生所该过屈宋】【先生所抱过屈宋】。德尊一代常轗轲【德尊一代常轗壈】,名垂万古知何用。杜陵野客人更嗤【杜陵野客人见嗤】,被褐短窄鬓如丝【被褐短穴鬓如丝】。日籴太仓五升米【日籴泰仓五升米】,时赴郑老同襟期【时赴郑老同衾期】。得钱即相觅,沽酒不复疑。忘形到尔汝,痛饮真吾师【痛饮直吾师】。清夜沈沈动春酌,灯前细雨檐花落【檐前细雨灯花落】。但觉高歌有鬼神【但觉高歌感鬼神】,焉知饿死填沟壑。相如逸才亲涤器,子云识字终投阁。先生早赋归去来,石田茅屋荒苍苔。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蹠俱尘埃。不须闻此意惨怆,生前相遇且衔杯。

例句

杜陵饥客眼长寒,蹇驴破帽随金鞍。 苏轼 续丽人行

典故
斫却桂更光辉
 
杜陵泪
 
桂枝须斫,清光更多

相关人物
杜甫


《全唐诗》卷二百二十四〈一百五日夜对月〉
无家对寒食,有泪如金波。斫却月中桂【折尽月中桂】,清光应更多。仳离放红蕊【披离放红蕊】,想像嚬青蛾。牛女漫愁思,秋期犹渡河。
典故 
官冷
 
广文官冷
 
忘形尔汝
 
杜陵野老共襟期
 
相忘尔汝
 
相尔汝
 
石田茅屋
 
诸公衮衮

相关人物
杜甫


《全唐诗》卷二百一十六〈醉时歌〉【案:原注。赠广文馆博士郑虔。】
诸公衮衮登台省【诸公衮衮登华省】,广文先生官独冷。甲第纷纷厌粱肉,广文先生饭不足。先生有道出羲皇,先生有才过屈宋【先生有文过屈宋】【先生所谈过屈宋】【先生所该过屈宋】【先生所抱过屈宋】。德尊一代常轗轲【德尊一代常轗壈】,名垂万古知何用。杜陵野客人更嗤【杜陵野客人见嗤】,被褐短窄鬓如丝【被褐短穴鬓如丝】。日籴太仓五升米【日籴泰仓五升米】,时赴郑老同襟期【时赴郑老同衾期】。得钱即相觅,沽酒不复疑。忘形到尔汝,痛饮真吾师【痛饮直吾师】。清夜沈沈动春酌,灯前细雨檐花落【檐前细雨灯花落】。但觉高歌有鬼神【但觉高歌感鬼神】,焉知饿死填沟壑。相如逸才亲涤器,子云识字终投阁。先生早赋归去来,石田茅屋荒苍苔。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蹠俱尘埃。不须闻此意惨怆,生前相遇且衔杯。
典故
杜陵野老心同流水
 
水竞不流心
 
烟水自流心不竟

相关人物
杜甫


《全唐诗》卷二百二十六〈江亭〉
坦腹江亭暖【坦腹江亭卧】,长吟野望时。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寂寂春将晚,欣欣物自私。故林归未得,排闷强裁诗【江东犹苦战。回首一颦眉】。
典故
恩波凤池

相关人物
杜甫
 
王维
 
贾至


《全唐诗》卷二百三十五〈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
银烛熏天紫陌长【银烛朝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绕建章【百啭流莺满建章】。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衣冠身染御炉香】。共沐恩波凤池上【共沐恩波凤池里】,朝朝染翰侍君王。
典故
屋梁落月相照
 
枫林关塞

相关人物
杜甫


《全唐诗》卷二百一十八〈梦李白二首〉
〈梦李白二首〉其一:「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远客无消息】。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路迷不可测】。魂来枫叶青【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梦返关塞黑】。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何似有羽翼】。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犹疑见颜色】。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典故
子美游蜀无心恋
 
少陵情浅
 
少陵慵吟
 
工部无心

相关人物
杜甫


《全唐诗》卷六百七十五〈蜀中赏海棠〉
浓澹芳春满蜀乡,半随风雨断莺肠【半随风雨断人肠】。浣花溪上堪惆怅,子美无心为发扬【子美无情为发扬】。【案:杜工部居西蜀。诗集中无海棠之题。】
典故
冠章甫


《礼记注疏》卷五十九〈儒行〉~974~
丘少居鲁,衣逢掖之衣。长居宋,冠章甫之冠。

例句

时看介士阅犀渠,每狎儒生冠章甫。 权德舆 太原郑尚书远寄新诗走笔酬赠因代书贺

自古全才贵文武,懦夫只解冠章甫。 权德舆 奉和张仆射朝天行

典故
关心药里

相关人物
杜甫
 
高适


《全唐诗》卷二百三十三〈酬郭十五受判官〉
才微岁老尚虚名【才微岁晚尚虚名】,卧病江湖春复生。药裹关心诗总废,花枝照眼句还成。祗同燕石能星陨,自得隋珠觉夜明。乔口橘洲风浪促,系帆何惜片时程。
典故
佩失
 
投佩
 
捐佩遗交甫
  
江皋解佩
 
汉上衿
  
汉浦解佩
 
汉浦遗玦
  
汉皋佩冷
 
汉皋佩失
 
汉皋珠佩
 
汉皋解佩
 
琼佩遗交甫
  
双佩

相关人物
郑交甫


《列仙传》卷上《江妃二女》
江妃二女者,不知何所人也。出游于江汉之湄,逢郑交甫。见而悦之,不知其神人也。谓其仆曰:「我欲下,请其佩。」……遂手解佩与交甫。交甫悦爱而怀之中当心,趋去数十步,视佩,空怀无佩。顾二女,忽然不见。

简释

汉皋佩:咏仙,或喻情人间馈赠信物。唐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心摇汉皋佩,泪堕岘亭碑。”


例句

不复闻双佩,山门空夕阳。 储嗣宗 圣女祠

邂逅当投佩,难难莫拊楹。 吴融 个人三十韵

汉水访游女,解佩欲谁与。 张九龄 杂诗五首之四

履朔求衣早,临阳解佩羞。 徐夤 依御史温

羞杀登墙女,饶将解佩人。 徐夤 和仆射二十四丈牡丹八韵

从今艳色归空后,湘浦应无解佩人。 杨郇伯 送妓人出家

心摇汉皋佩,泪堕岘亭碑。 白居易 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

汉浦蔑闻虚解佩,临邛焉用枉当垆。 薛能 赠歌者

汉佩琮琤寒溜雨,秦箫缥缈夜敲风。 郑损 玉声亭

画眉今日空留语,解佩他年更可期。 韩偓 别锦儿

《漢語大詞典》:耽书(耽書)
酷嗜书籍。 唐 皇甫冉 《送韦山人归所居锺山》诗:“服药颜虽驻,耽书癖已成。” 唐 秦韬玉 《采茶歌》:“耽书病酒两多情,坐对 闽 甌 睡先足。” 金 元好问 《杨焕然生子》诗之三:“半生辛苦坐耽书,我笑先生老更迂。”
《漢語大詞典》:典衣
(1).典押衣服。 唐 杜甫 《曲江》之二:“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2).指饮酒。 清 曹寅 《读朱赤霞寄后陶诗漫和》:“衙罢典衣违例禁,病餘丸药避章纠。”
《漢語大詞典》:古希
见“ 古稀 ”。
分類:古希
《國語辭典》:古稀  拼音:gǔ xī
语本唐。杜甫 曲江二首之一:「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指人七十岁。《文明小史》第一回:「目下年纪虽已古稀,却是最能顺时达变,所有书院里的学生,无有一个不佩服他的。」
分類:七十
《漢語大詞典》:希年
古稀之年,古指七十岁。 宋 刘克庄 《最高楼·乙卯生日》词:“几曾三宿为归计,更巴一岁是希年。”参见“ 古稀 ”。
分類:七十
《國語辭典》:古稀  拼音:gǔ xī
语本唐。杜甫 曲江二首之一:「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指人七十岁。《文明小史》第一回:「目下年纪虽已古稀,却是最能顺时达变,所有书院里的学生,无有一个不佩服他的。」
分類:七十
《漢語大詞典》:稀年
杜甫 《曲江》之二:“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因以“稀年”为七十岁的代称。 宋 李昴 《水调歌头·寿参政徐意一》词:“地位到公辅,耆艾过稀年。”参见“ 古稀 ”。
分類:七十
《國語辭典》:古稀  拼音:gǔ xī
语本唐。杜甫 曲江二首之一:「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指人七十岁。《文明小史》第一回:「目下年纪虽已古稀,却是最能顺时达变,所有书院里的学生,无有一个不佩服他的。」
分類:七十
《國語辭典》:冷官  拼音:lěng guān
清閒、地位不重要的官职。唐。张籍 早春閒游诗:「年长身多病,独宜作冷官。」宋。苏轼 九月二十日微雪怀子由弟诗二首之一:「短日送寒砧杵急,冷官无事屋庐深。」也作「冷宦」。
《國語辭典》:江妃  拼音:jiāng fēi
相传为出游于长江、汉水间的两位女神。见汉。刘向《列仙传。卷上。江妃二女》。也称为「江斐」。
分類:神女
《漢語大詞典》:汉佩(漢珮)
亦作“ 汉珮 ”。 即 汉皋 珠。 宋 孙光宪 《临江仙》词之二:“终是有心投 汉 珮,低头但理 秦 筝。” 清 魏源 《秦淮灯船引》:“泉落鮫宫万游戏, 汉 佩 湘 珠千出没。”参见“ 汉皋 ”、“ 汉皋珠 ”。
分類:汉皋
《漢語大詞典》:汉皋佩(漢皋佩)
即 汉皋 珠。 唐 白居易 《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心摇 汉皋 佩,泪堕 峴亭 碑。” 宋 石孝友 《玉楼春》词:“ 汉皋 珮失诚相误, 楚峡 云归无觅处。”参见“ 汉皋珠 ”。
分類:汉皋
《漢語大詞典》:汉皋珠(漢臯珠)
相传 周 郑交甫 于 汉皋 台 下遇二女,二女解珠佩相赠。后因以为男女爱慕赠答的典实。 张素 《无题》诗:“临 江 早弄 汉皋 珠,眇曼风流旷世无。”参见“ 汉皋 ”。
分類:汉皋二女
《國語辭典》:解佩  拼音:jiě pèi
1.古代文官辞职时,解下身上所佩带的物品。比喻辞官退隐。南朝宋。鲍照〈拟古〉诗三首之三:「解佩袭犀渠,卷帙奉卢弓。」
2.相传郑交甫到汉皋台下游玩时,遇见二仙女,解佩相赠后忽不见。见汉。刘向《列仙传。卷上。江妃二女》。后遂以解佩为男女情爱期许之表徵。宋。晏殊 木兰花。燕鸿过后莺归去词:「闻琴解佩神仙侣,挽断罗衣留不住。」也作「解佩」。
《國語辭典》:卖剑买牛(賣劍買牛)  拼音:mài jiàn mǎi niú
汉宣帝时,渤海因饥荒,居民多带持刀剑为盗,龚遂为太守后,劝民舍弃刀剑,改业归农。见《汉书。卷八九。循吏传。龚遂传》。后比喻舍弃剽掠而改行务农。宋。陆游 答吴提宫启:「卖剑买牛,念即归于农亩,乘车载笠,尚永记于交盟。」也作「买牛卖剑」、「买犁卖剑」、「卖刀买犊」、「卖刀买牛」、「卖剑渤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