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076,分139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典故(续上)
计然未用
金砺用
仕羞捷径
铅刀用
吾谋适不用(又作:吾谋适可用)
弱翁方大用
三冬足用
适不用吾谋
天用莫如龙
用卿法
用舍行藏
用行舍藏
词典
不用
何用
是用
典故
计然之策
 
计然未用
 
计然策
 
计然术

相关人物
范蠡
 
计然


《史记》卷一百二十九〈货殖列传〉~3256~
昔者越王句践困于会稽之上,乃用范蠡、计然。计然曰:「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二者形则万货之情可得而观已。故岁在金,穰;水,毁;木,饥;火,旱。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物之理也。六岁穰,六岁旱,十二岁一大饥。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末病则财不出,农病则草不辟矣。上不过八十,下不减三十,则农末俱利,平粜齐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积著之理,务完物,无息币。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论其有馀不足,则知贵贱。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财币欲其行如流水。」修之十年,国富,厚赂战士,士赴矢石,如渴得饮,遂报彊吴,观兵中国,称号「五霸」。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喟然而叹曰:「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于国,吾欲用之家。」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适齐为鸱夷子皮,之陶为朱公。朱公以为陶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乃治产积居。与时逐而不责于人。故善治生者,能择人而任时。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后年衰老而听子孙,子孙脩业而息之,遂至巨万。故言富者皆称陶朱公。
《汉书》卷九十一〈货殖列传·范蠡〉~3683~
昔粤王句践困于会稽之上,乃用范蠡、计然。计然曰:「知则修备,时用则知物,二者形则万货之情可得见矣。故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物之理也。」推此类而脩之,十年国富,厚赂战士,遂报彊吴,刷会稽之耻。范蠡叹曰:「计然之策,十用其五而得意。既以施国,吾欲施之家。」乃乘扁舟,浮江湖,变姓名,适齐为鸱夷子皮,之陶为朱公。以为陶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乃治产积居,与时逐而不责于人。故善治产者,能择人而任时。十九年之间三致千金,而再散分与贫友昆弟。后年衰老,听子孙脩业而息之,遂至钜万。故言富者称陶朱。
典故
作砺
 
金砺用

相关人物
傅说


《尚书·商书·说命上》
「说筑傅岩之野,惟肖,爰立作相,王置诸其左右。命之曰:『朝夕纳诲,以辅台德。若金,用汝作砺。』」旧题汉·孔安国传:「铁须砺以成利器。」

例句

终随金砺用,不学玉山颓。 白居易 奉和思黯相公以李苏州所寄太湖石奇状绝伦因题二十韵见示兼呈梦得

自然须作砺,不必恨临戎。 罗隐 投宣武郑尚书二十韵

典故
仕羞捷径
 
南山捷径
 
终南
 
终南径捷
 
相关人物
卢藏用


《大唐新语》卷十〈隐逸〉~57~
卢藏用始隐于终南山中,中宗朝累居要职。有道士司马承祯者,睿宗迎至京,将还,藏用指终南山谓之曰:「此中大有佳处,何必在远!」承祯徐答曰:「以仆所观,乃仕宦捷径耳。」藏用有惭色。藏用博学工文章,善草隶,投壶弹琴;莫不尽妙。未仕时,尝辟谷练气,颇有高尚之致。及登朝,附权要,纵情奢逸,卒陷宪纲,悲夫!
《大唐新语》卷十《隐逸第二十三》~57~
卢藏用始隐于终南山中,中宗朝累居要职。有道士司马承祯者,睿宗迎至京,将还,藏用指终南山谓之曰:「此中大有佳处,何必在远!」承祯徐答曰:「以仆所观,乃仕宦捷径耳。」藏用有惭色。藏用博学工文章,善草隶,投壶弹琴;莫不尽妙。未仕时,尝辟谷练气,颇有高尚之致。及登朝,附权要,纵情奢逸,卒陷宪纲,悲夫!

简释

南山捷径:指隐居沽名而求做官,或喻投机取巧的便捷途径。宋范成大《逍遥席上赠张邦达教授》:“谁怜蛮府清池句,不着南山捷径鞭。”

典故  
铅刀用


《东观汉记》卷十六〈班超传〉~658~
班超上疏曰:「臣乘圣汉威神,出万死之志,冀效铅刀一割之用。」
《后汉书》卷四十七〈班梁列传·班超〉~575~
建初三年,超率疏勒、康居、于窴、拘弥兵一万人攻姑墨石城,破之,斩首七百级。超欲因此叵平诸国,乃上疏请兵。曰:「……昔魏绛列国大夫,尚能和辑诸戎,况臣奉大汉之威,而无铅刀一割之用乎?……」
典故
吾谋适不用
 
吾谋适可用
   
绕朝赠
 
绕朝赠策
  
相关人物
士会
 
绕朝


《春秋左传正义》卷十九下〈文公·传十三年〉
传十三年,春,晋侯使詹嘉处瑕,以守桃林之塞,晋人患秦之用士会也。夏,六卿相见于诸浮,赵宣子曰;「随会在秦,贾季在狄,难日至矣,若之何?」中行桓子曰:「请复贾季,能外事,且由旧勋。」郤成子曰:「贾季乱,且罪大,不如随会,能贱而有耻,柔而不犯,其知足使也,且无罪。」乃使魏寿余伪以魏叛者以诱士会,执其帑于晋,使夜逸。请自归于秦,秦伯许之。履士会之足于朝。秦伯师于河西,魏人在东。寿余曰:「请东人之能与夫二三有司言者,吾与之先。」使士会。士会辞曰:「晋人,虎狼也,若背其言,臣死,妻子为戮,无益于君,不可悔也。」秦伯曰:「若背其言,所不归尔帑者,有如河。」乃行。绕朝赠之以策,曰:「子无谓秦无人,吾谋适不用也。」既济,魏人噪而还,秦人归其帑,其处者为刘氏。晋·杜预注:「策,马檛,临别授之马檛,并示己所策以展情。绕朝,秦大夫。」

例句

敢献绕朝策,思同郭泰船。 李白 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

莫道词人无胆气,临行将赠绕朝鞭。 李白 送羽林陶将本

赠尔秦人策,莫鞭辕下驹。 杜甫 别苏徯

吾谋适可用,天路岂寥廓。 王昌龄 淇上酬薛据兼寄郭微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王维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离言欲赠策,高辨正连环。 卢照邻 绵州官池赠别同赋湾字

远别无轻绕朝策,平戎早寄仲宣诗。 高适 送浑将军出塞

典故
弱翁方大用

相关人物
魏弱翁


《汉书》卷七十四《魏相传》
魏相字弱翁,济阴定陶人也,徙平陵。少学易,为郡卒史,举贤良,以对策高第,为茂陵令。顷之,御史大夫桑弘羊客诈称御史止传,丞不以时谒,客怒缚丞。相疑其有奸,收捕,案致其罪,论弃客市,茂陵大治。后迁河南太守,禁止奸邪,豪彊畏服。会丞相车千秋死,先是千秋子为雒阳武库令,自见失父,而相治郡严,恐久获罪,乃自免去。相使掾追呼之,遂不肯还。相独恨曰:「大将军闻此令去官,必以为我用丞相死不能遇其子。使当世贵人非我,殆矣!」武库令西至长安,大将军霍光果以责过相曰:「幼主新立,以为函谷京师之固,武库精兵所聚,故以丞相弟为关都尉,子为武库令。今河南太守不深惟国家大策,苟见丞相不在而斥逐其子,何浅薄也!」后人有告相贼杀不辜,事下有司。河南卒戍中都官者二三千人,遮大将军,自言愿复留作一年以赎太守罪。河南老弱万馀人守关欲入上书,关吏以闻。大将军用武库令事,遂下相廷尉狱。久系踰冬,会赦出。复有诏守茂陵令,迁杨州刺史。考案郡国守相,多所贬退。相与丙吉相善,时吉为光禄大夫,与相书曰:「朝廷已深知弱翁治行,方且大用矣。愿少慎事自重,臧器于身。」相心善其言,为霁威严。居部二岁,徵为谏大夫,复为河南太守。

例句

弱翁方大用,延首迟双鱼。 羊士谔 郡中端居有怀袁州王员外使君

典故 
三冬学
 
三冬文史
 
三冬足
 
三冬足文狩史
 
三冬足用
 
文史三冬

相关人物
东方朔


《汉书》卷六十五〈东方朔列传〉~284~
东方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人也。武帝初即位,徵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四方士多上书言得失,自衒鬻者以千数,其不足采者辄报闻罢。朔初来,上书曰:「臣朔少失父母,长养兄嫂。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十五学击剑。十六学诗书,诵二十二万言。十九学孙吴兵法,战阵之具,钲鼓之教,亦诵二十二万言。凡臣朔固已诵四十四万言。又常服子路之言。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勇若孟贲,捷若庆忌,廉若鲍叔,信若尾生。若此,可以为天子大臣矣。臣朔昧死再拜以闻。」
京房《易传》
蜺,日旁气也。
刘禹锡《竞渡曲》
沅(一作湘)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䌽舟。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杨桴(一作枹)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先鸣馀勇争鼓舞,未至衔枚言色沮。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䌽旗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

简释

三冬学:咏读书。唐罗隐《投浙东王大夫二十韵》;“自愧三冬学。来窥数仞墙。”


例句

曼倩三冬,陈思七步。 李瀚 蒙求

古人已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馀。 杜甫 柏学士茅屋

自愧三冬学,来窥数仞墙。 罗隐 投渐东王大夫二十韵

才怜曼倩三冬后,艺许由基一箭中。 罗隐 隐尝在江陵忝故中令白公叨蒙知遇今复重过渚宫感事悲身遂成长句

典故
适不用吾谋

相关人物
士会


《春秋左传正义》卷十九下〈文公·传十三年〉~332~
晋人患秦之用士会也。夏,六卿相见于诸浮,赵宣子曰:「随会在秦,贾季在狄,难日至矣,若之何?」中行桓子曰:「请复贾季,能外事,且由旧勋。」郤成子曰:「贾季乱,且罪大,不如随会,能贱而有耻,柔而不犯,其知足使也,且无罪。」乃使魏寿馀伪以魏叛者,以诱士会,执其帑于晋,使夜逸,请自归于秦,秦伯许之。履士会之足于朝,秦伯师于河西,魏人在东,寿馀曰:「请东人之能与夫二三有司言者,吾与之。」先使士会。士会辞曰:「晋人虎狼也,若背其言,臣死,妻子为戮,无益于君,不可悔也。」秦伯曰:「若背其言,所不归尔帑者,有如河。」乃行,绕朝赠之以策,曰:「子无谓秦无人,吾谋适不用也。」晋·杜预注:「示已觉其情。」
典故
天用莫如龙


《史记》卷三十《平准书》
又造银锡为白金。以为天用莫如龙,地用莫如马,人用莫如龟,故白金三品:其一曰重八两,圜之,其文龙,名曰「白选」,直三千;二曰以重差小,方之,其文马,直五百;三曰复小,撱之,其文龟,直三百。令县官销半两钱,更铸三铢钱,文如其重。盗铸诸金钱罪皆死,而吏民之盗铸白金者不可胜数。

例句

天用莫如龙,有时系扶桑。 杜甫 遣兴五首

典故
用卿法

相关人物
王夷甫


《世说新语笺疏》中卷上〈方正〉~303~
王太尉不与庾子嵩交,庾卿之不置。王曰:「君不得为尔。」庾曰:「卿自君我,我自卿卿。我自用我法,卿自用卿法。」

《论语注疏·述而》~6~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宋·邢炳疏:「言时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用舍随时,行藏不忤于物。」
典故
相关人物
孔子


《论语注疏·述而》~6~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國語辭典》:不用  拼音:bù yòng
1.不使用。汉。武帝 贤良诏:「周之成康,刑措不用,德及鸟兽。」
2.不必、不需要。《红楼梦》第二九回:「到明儿我在正面楼上,你在旁边楼上,你也不用到我这边来立规矩,可好不好?」
《國語辭典》:何用  拼音:hé yòng
1.为何、为什么。《诗经。小雅。节南山》:「国既卒斩,何用不监?」《谷梁传。庄公六年》:「何用弗受也?为以王命绝之也。」
2.用什么、凭什么。《谷梁传。僖公元年》:「『是齐侯与?』『齐侯也。』『何用见其是齐侯也?』」汉。王充《论衡。骨相》:「知之何用?用之骨体。」
3.反问的语气,表示不须、不用。《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七:「知音已有新裁句,何用重挑焦尾琴?」
《漢語大詞典》:是用
因此。《左传·襄公八年》:“如匪行迈谋,是用不得于道。” 汉 张衡 《东京赋》:“百姓弗能忍,是用息肩於大 汉 ,而欣戴 高祖 。”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是用沥血鸣神,剖心告世。”
分類:是用因此
《國語辭典》:终南捷径(終南捷徑)  拼音:zhōng nán jié jìng
唐代卢藏用举进士,然不受重用,遂隐居终南山以求高名,后果被召任官的故事。见《新唐书。卷一二三。列传。卢藏用》。后用于比喻求官或求名利的便捷途径。明。章懋〈与韩侍郎书〉:「又休退多年,今骤得美官,而强颜复出,恐贻终南捷径之诮。」《文明小史》第四四回:「张宝瓒借此认识了几位当道,又结交了几家富贾豪商,自以为终南捷径。」
《國語辭典》:铅刀(鉛刀)  拼音:qiān dāo
以铅制成的刀。因为它不锐利,所以用来比喻才力微薄。《文选。贾谊。吊屈原文》:「莫邪为钝兮,铅刀为铦。」《文选。王粲。从军诗五首之四》:「虽无铅刀用,庶几奋薄身。」
《漢語大詞典》:铅刀一割(鉛刀一割)
亦作“鈆刀一割”。 铅质的刀虽纯,但总可以割一次。比喻钝驽无能,但是还可一用。后汉书·班超传:“况臣奉大 汉 之威,而无鈆刀一割之用乎?” 唐 吴兢 《贞观政要·公平》:“铅刀一割,良工之所不重,小善不足以掩众恶也。” 章炳麟 《革命道德说》:“若曰是尚可行,则请与二三君子守此迂介,幸而时济,庶几比于铅刀一割。”
《漢語大詞典》:秦人策
左传·文公十三年:“﹝ 秦伯 ﹞使 士会 。 士会 辞,曰:‘ 晋 人,虎狼也。若背其言,臣死,妻子为戮,无益於君,不可悔也。’ 秦伯 曰:‘若背其言,所不归尔帑者,有如 河 !’乃行。 绕朝 赠之以策,曰:‘子无谓 秦 无人,吾谋适不用也。’” 杜预 注:“策,马檛。临别授之马檛,并示已所策以展情。”后借指马鞭。 唐 杜甫 《别苏徯》诗:“赠尔 秦 人策,莫鞭辕下驹。”
分類:马鞭
《漢語大詞典》:绕朝策(繞朝策)
春秋 晋 大夫 士会 因事奔 秦 ,为 秦 所用。 晋 人患 秦 之用 士会 ,乃使 魏 寿馀 伪以 魏 叛而入 秦 ,诱 士会 返 晋 。计得逞, 士会 欲行, 秦 大夫 绕朝 赠之以策,曰:“子无谓 秦 无人,吾谋适不用也。”按,策有二义,一为策书,即简策之策;一为马檛,即鞭策之策。 汉 服虔 主前一义, 晋 杜预 主后一义。见左传·文公十三年 杜预 注、 孔颖达 疏。后以“绕朝策”喻指有先见的谋略。 唐 李白 《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诗:“敢献 绕朝 策,思同 郭泰 船。” 唐 李白 《送羽林陶将军》:“莫道词人无胆气,临行将赠 绕朝 鞭。”
分類:大夫
《漢語大詞典》:绕朝鞭(繞朝鞭)
见“ 绕朝策 ”。
《漢語大詞典》:绕朝策(繞朝策)
春秋 晋 大夫 士会 因事奔 秦 ,为 秦 所用。 晋 人患 秦 之用 士会 ,乃使 魏 寿馀 伪以 魏 叛而入 秦 ,诱 士会 返 晋 。计得逞, 士会 欲行, 秦 大夫 绕朝 赠之以策,曰:“子无谓 秦 无人,吾谋适不用也。”按,策有二义,一为策书,即简策之策;一为马檛,即鞭策之策。 汉 服虔 主前一义, 晋 杜预 主后一义。见左传·文公十三年 杜预 注、 孔颖达 疏。后以“绕朝策”喻指有先见的谋略。 唐 李白 《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诗:“敢献 绕朝 策,思同 郭泰 船。” 唐 李白 《送羽林陶将军》:“莫道词人无胆气,临行将赠 绕朝 鞭。”
分類:大夫
《國語辭典》:赠策(贈策)  拼音:zèng cè
策,马鞭。赠策指春秋时代,晋国的随会投奔秦国,晋国害怕他的才能为秦国所用,便用计劝说他回国。秦大夫绕朝为随会送行时以马鞭相赠,并且说:「子无谓秦无人,吾谋适不用也。」表示自己已看穿晋国招回随会的计谋。见《左传。文公十三年》。后泛指临别时赠送物品或言语,以表明自己的心意。唐。卢照邻〈绵州官池赠别同赋湾字〉诗:「离言欲赠策,高辨正连环。」
《國語辭典》:三冬  拼音:sān dōng
1.冬季的三个月。指孟冬(阴历十月)、仲冬(阴历十一月)、季冬(阴历十二月)。
2.三个冬季,即三年。《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
《國語辭典》:用舍行藏  拼音:yòng shě xíng cáng
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不强求富贵名利的处世态度。参见「用行舍藏」条。「舍」文献异文作「舍」。宋。苏轼〈贺欧阳仕少师致启〉:「是以用舍行藏,仲尼独许于颜子。」
《國語辭典》:用行舍藏  拼音:yòng xíng shě cáng
指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不强求富贵名利的处世态度。《晋书。卷六一。刘乔传》:「至人之道,用行舍藏。」也作「用舍行藏」。
分類:就行退隐
《國語辭典》:用行舍藏  拼音:yòng xíng shě cáng
指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不强求富贵名利的处世态度。《晋书。卷六一。刘乔传》:「至人之道,用行舍藏。」也作「用舍行藏」。
分類:就行退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