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铁 → 鋨铁”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国语辞典》:擞火(擞火)  拼音:sòu huǒ
用铁条疏通炉火。
《国语辞典》:乾刻版  拼音:gān kè bǎn
一种铜版画。不用腐蚀剂,而直接在版上用铁针刻划图形,然后在凹处上油墨,再以压印机印刷出来的图画。
《国语辞典》:撇火石  拼音:piē huǒ shí
打火石。古时无火柴,取火时必须用铁片在黑色的打火石上削击产生火花,以便燃烧硝纸取火。《喻世明言。卷三六。宋四公大闹禁魂张》:「宋四公怀中取出一个小罐儿,安些个作怪的药在中面,把块撇火石,取些火烧著,喷鼻馨香。」
《国语辞典》:铁栏杆(铁栏杆)  拼音:tiě lán gān
用铁条做成的栏杆,通常铁条会漆上一层油漆以防止生锈。如:「公园里的池塘四周用铁栏杆围著,以防止游客不小心跌落。」《文明小史》第五一回:「趿了双拖鞋,拿著枝水烟筒,来到甲板上,站著铁栏杆内凭眺一切。」
《國語辭典》:纺锤(紡錘)  拼音:fǎng chuí
两端细而中间粗的纺纱用具,古时用陶土制,后多为铁或木制。
《漢語大詞典》:发碇(發碇)
谓开船。碇,系船的石礅(现用铁锚)。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二章第九节:“ 张世杰 命令以十船为一方,非有号令,不得发碇(起锚)。”
《漢語大詞典》:蝴蝶铰(蝴蝶鉸)
门窗、屏风、橱柜等所设的铰链。用铁或铜制成。分左右或上下各一片,状似蝴蝶翅的开合,故称。
《漢語大詞典》:刀子秤
秤的一种。灵敏准确,用铁或钢做成,安装在秤杆上的构件呈刀刃状,故名。 萧也牧 《秋葵》:“‘唉,傻妮儿--什么秤呵?’‘我哥家的刀子秤哩!’”
《漢語大詞典》:强盗骨(强盜骨)
指锁骨。旧时抓获强盗后,多用铁丝穿其锁骨,以防逃脱,故称。 曹亚伯 《武昌革命真史·黄克强长沙革命之失败》:“ 马福益 被捕时,用铁练锁其肩骨,俗名强盗骨,以刀洞穿肩骨,繫之以练,解至 长沙 ,观者如堵。”
《漢語大詞典》:内画壶(内畫壺)
料器制成的小瓶子,用铁砂在瓶内摇磨成乳白色,然后用极其精细的竹笔蘸色,在瓶内反画出各种人物、山水、花卉等,故名。创于 清 咸丰 年间,主要作鼻烟壶用。解放后发展了台灯等新品种。主要产地是 北京 和 山东 博山 两地。 李玲修 《笼鹰志》:“那 故宫 巍峨的大门,定会认识他,他对内画鼻烟壶艺术有一种恋人的痴情。”
《漢語大詞典》:水落管
引檐沟水到地面的水管,多用铁皮等制成。也叫“雨水管”
《漢語大詞典》:燃肉身灯(燃肉身燈)
用铁钩钩皮肤,钩上遍挂灯盏,贮油燃点。一种假借或误解佛教的“无义苦行”。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二年“禁僧俗捨身、断手足、炼指、掛灯、带钳之类幻惑流俗者” 元 胡三省 注:“掛灯者,裸体,以小铁鉤徧鉤其肤,凡鉤皆掛小灯,圈灯盏,贮油而燃之,俚俗谓之燃肉身灯。”
《國語辭典》:三节棍(三節棍)  拼音:sān jié gùn
武器名。旧式兵器之一。棍端有短棍两节,用铁鍊连缀,可以击破用盾的敌人。
《漢語大詞典》:坎土镘(坎土鏝)
维吾尔族地区主要农具之一,用铁制成,与锄头类似,用以锄地、挖土等。《中国民间故事选·阿克尔姑娘》:“ 铁力米尔扎 一听,又赶紧跳下马来,用坎土镘挖掘着道路。”《中国民间故事选·阿克尔姑娘》:“傻孩子,用坎土镘是缩不短道路的,打算缩短这漫长道路,必得用快马加鞭和谈话的办法。”
《國語辭典》:链球(鏈球)  拼音:liàn qiú
1.一种田赛运动。由运动员双手握著链球的握把,人和球、金属鍊同时旋转,藉由所产生的投掷动力而将球掷出。以所掷的远近决定胜负。
2.链球比赛所使用的球。由一金属球体系上金属长鍊和握把组合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