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铁 → 鋨铁”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铁木(鐵木)
(1).泛指用铁或木制成的刑具。 南朝 齐 王琰 《冥祥记》:“ 徽 ( 韩徽 )以兄子繫於郡狱,铁木竟体,钳梏甚严。”
(2).桄榔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三·桄榔子
《漢語大詞典》:铁胎(鐵胎)
(1).用铁制作的内部衬垫物。新五代史·杂传十五·慕容彦超:“其被围也,勉其城守者曰:‘吾有银数千鋌,当悉以赐汝。’军士私相谓曰:‘此铁胎尔,復何用哉!’皆不为之用。”
(2).指胎土含铁量较多的瓷器。如 宋 建窑兔毫盏之类。参阅《文物》1959年第2期 冯先铭 《瓷器浅说》
《国语辞典》:铁像(铁像)  拼音:tiě xiàng
1.用铁铸成的像。《旧唐书。卷一八。武宗本纪》:「其铁像委本州铸为农器。」
2.绝对相似。如:「既是用相机拍的,不用说,与他本人铁像的!」
《國語辭典》:炸弹(炸彈)  拼音:zhà dàn
内装炸药的炮弹。分炮用、手用、飞机用三种,一般由飞机投掷。
《國語辭典》:铁幕(鐵幕)  拼音:tiě mù
Iron Curtain
原指伦敦皇家戏院西元1794年所用的防火新式布幕,后用于比喻被严密封锁的地区。特指二次大战之后苏俄所主导的共产势力严禁封锁,阻绝对外沟通,形成与西方世界对抗的共产势力。此词汇因为英国首相邱吉尔在多次公开演讲时使用而广为流行。
《国语辞典》:铁鍊(铁鍊)  拼音:tiě liàn
用铁环相连成的条状物。《儒林外史》第四九回:「后面跟著二十多个快手,当先两个,走到上面,把万中书一把揪住,用一条铁鍊套在颈子里,就抓了出去。」也作「铁链」。
《國語辭典》:固姑  拼音:gù gū
蒙古贵族妇女特有的礼冠。以铁丝结成,约长三尺,头冠高耸,并饰以红青锦绣或珠玉,华丽繁复,能增添雍容华贵的气势。也作「罟罟」、「故故」。
《漢語大詞典》:寸节(寸節)
马鞭。古时马鞭的柄用竹根制成,或用铁制,亦刻成竹根状,长仅四五寸。故名。 唐 戎昱 《赋得铁马鞭》诗:“为怜持寸节,长拟静三边。”
《國語辭典》:铁器(鐵器)  拼音:tiě qì
以铁铸成的器具。如:「铁器时代」。
《漢語大詞典》:铁索桥(鐵索橋)
用铁链组成的桥。通常指 大渡河 铁索桥,又名 泸定桥 。位于 四川省 甘孜藏族自治州 泸定县 大渡河 上。 清 康熙 年间建成。古为 川 康 间交通要道。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为强渡 大渡河 而勇夺此桥。桥净跨长100米,净宽2.8米。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张爱萍 《从遵义到大渡河》:“我军主力夹 大渡河 溯江北上,抢夺天险的 泸定 铁索桥。” 杨成武 《飞夺泸定桥·要桥不要枪》:“再看看桥吧,既不是石桥,也不是木桥,而是一条铁索桥。从东岸到西岸扯了十三根用粗铁环一个套一个联成的长铁索,每根有普通的饭碗粗。两边各两根,做成桥拦,底下并排几根,作为桥面。”
《國語辭典》:栅栏(柵欄)  拼音:zhà lán
用竹子、铁条、木条或其他物品做成形似篱笆的围栏。《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六:「元来是一间地窖子,四围磨砖砌著,又有周围栅栏,一面门窗,对著石壁天井,乃是人迹不到之所。」《儒林外史》第四二回:「贡院前先放三个炮,把栅栏子开了;又放三个炮,把大门开了。」
《漢語大詞典》:铁墓(鐵墓)
用铁封固的坟墓。特指 河南省 淮阳县 柳湖 旁所存 西周 初年 陈国 国君 陈胡公 之墓。 宋 苏轼 《和子由柳湖久涸忽有水开元寺山茶旧无花今岁盛开》之一:“ 太昊祠 东 铁墓 西,一樽曾与子同携。” 宋 苏轼 《东坡志林·铁墓厄台》:“余旧过 陈州 ,留七十餘日,近城可游观者无不至。 柳湖 旁有丘,俗谓之 铁墓 ,云 陈胡公 墓也。城濠水往嚙其址,见有铁錮之。”
《漢語大詞典》:锁缚(鎖縛)
用铁链或绳索捆缚。《元典章·刑部十二·放火》:“ 杨青 自行锁缚伊男 杨买儿 到官状告。”
《國語辭典》:铁砂(鐵砂)  拼音:tiě shā
含铁的矿砂,多为磁铁矿。铁砂经过提炼以后可得生铁,再加上锰、钨等,可精炼成钢。
《漢語大詞典》:铁链(鐵鏈)
铁锁链。用铁环连串而成。 茅盾 《虹》十:“今天 南京路 的枪声,将引起全 中国 各处的火焰,把帝国主义,还有军阀,套在我们颈上的铁链烧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