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缳首(繯首)  拼音:huán shǒu
一种用绳结为环套而加以勒绞的刑罚。《福惠全书。卷一四。刑名部。人命上》:「故杀情由,叙招详覆,亦不为晚,何则斗杀止于缳首。」
《漢語大詞典》:撒子
亦称“ 撒子角 ”。 即桚子。一种刑具。用绳子穿着五条小木棍,施刑时套在指上收紧。 宋 无名氏 《小孙屠》戏文第十一出:“公吏人排列两边,不由我心惊胆战。怎推这铁锁沉枷,麻槌撒子。”《水浒传》第十二回:“杀威棒,狱卒断时腰痛;撒子角,囚人见了心惊。”
《國語辭典》:绳梯(繩梯)  拼音:shéng tī
用绳索编制而成的梯子。《宋史。卷三四八。赵遹传》:「暮夜,复遣土丁负绳梯登崖颠。」
《国语辞典》:缢颈(缢颈)  拼音:yì jǐng
用绳索缠绕脖子自杀。《初刻拍案惊奇》卷九:「原来速哥失里在轿中偷解缠脚纱带,缢颈而死,已此绝气了。」
《国语辞典》:网子(网子)  拼音:wǎng zi
用绳线编成作为捕捉动物的器具。如:「她用网子捕住一只蝴蝶。」
《漢語大詞典》:贯结(貫結)
用绳子穿起来结牢。形容牢记在心。太平经丙部之五:“真人请问神人:‘前所赐不达之生策书九十字,未知趋向、义理所归,愿为一一解,以遗后世,贯结而不忘。’神人言:‘为子直解之。’”太平经丁部之十五:“善哉,子之难问,可谓得天意,迺入天心,可万万世贯结著不復去也。”
《國語辭典》:串联(串聯)  拼音:chuàn lián
1.为了共同的目的,一个一个的联系起来,共同行动,使参与的人数越来越多。如:「南北学生大串联」。
2.电路上各元件头尾相连,形成电流单一路径的连结法。
《國語辭典》:系蹄(係蹄)  拼音:xì tí
以绳套住兽足的捕兽工具。《战国策。赵策三》:「人有置系蹄者而得虎,虎怒,决蹯而去。」也称为「系蹄」。
《漢語大詞典》:维绳(維繩)
用绳系缚。比喻加以束缚。《淮南子·道应训》:“故大人之行,不掩以绳,至所极而已矣,此所谓 筦子 梟飞而维绳者。” 高诱 注:“言为士者,上下无常,进退无恒,不可绳也。以喻飞梟,从下绳维之,而欲翱翔,则不可也。”
《漢語大詞典》:条属(條屬)
谓用绳子连缀。古代丧冠之制。条,通“ 绦 ”。仪礼·丧服:“冠绳缨,条属,右缝。” 郑玄 注:“属,犹著也。通屈一条绳为武,垂下为缨,著之冠也。” 李如圭 集释:“条属者,丧冠之制也。条,谓冠之缨武,其材以一条绳若布围之,两相交过,缀之以为武,垂其餘者以为缨。属,谓著冠于武,冠与武相连属也。”礼记·杂记上:“丧冠条属,以别吉凶。三年之练冠,亦条属右缝。”
《漢語大詞典》:索约(索約)
用绳索捆扎。周礼·考工记·匠人:“凡任索约,大汲其版,谓之无任。” 郑玄 注:“约,缩也。” 孙诒让 正义:“ 玄 谓‘约,缩也’者,尔雅·释器云:‘绳之,谓之缩之。’ 郭 注云:‘缩者,约束之。’”
《漢語大詞典》:缒人(縋人)
用绳索吊人,使之上下。新唐书·忠义传中·张巡:“其后復夜縋人,贼笑,不设备,乃以死士五百斫 潮 营,军大乱。”《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六:“只见井上有好些人喊嚷,临井一看道:‘强盗在此了!’就将索縋人下来。”
《国语辞典》:套牢  拼音:tào láo
1.用绳套紧紧系住。如:「那牛仔把绳套一丢,就将小牛套牢了。」
2.比喻两人交往情感已固定下来。如:「经过二年的交往,他已被她套牢了。」
3.股票术语。指投资人买进股票等證券后,股价不涨反跌,因不愿赔钱卖出,或乏人承接而长期持股。如:「最近股价下跌,许多投资人的资金都被套牢了。」
《漢語大詞典》:贝夹(貝夾)
指佛经。贝叶经用绳带缀连两木板夹藏,故称。亦称梵夹或经夹。 唐 李商隐 《上河东公启》之三:“昨者爰託翠珉,将翻贝夹,方资护念,粗冀标题。”
《國語辭典》:吊床  拼音:diào chuáng
用绳网等材料编成,可以悬挂于固定支架上的床。
分類:悬挂用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