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武装(武裝)  拼音:wǔ zhuāng
1.军服、武器等装备。如:「全副武装」。
2.以物质的装备或心理的建设来加强。如:「一旦外侮入侵,全国人民都要武装起来。」
《國語辭典》:消毒  拼音:xiāo dú
以物理或化学等不同方式杀灭细菌、病菌等微生物,以中止细菌的生长或病菌的传染。
《國語辭典》:常卖(常賣)  拼音:cháng mài
1.挑物叫卖于乡市。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七:「方言以微细物博易于乡市中自唱曰常卖。」
2.挑物叫卖于乡市的小贩。《醒世恒言。卷一四。闹樊楼多情周胜仙》:「原来开封府有一个常卖董贵,当日绾著一个篮儿,出城门外去。」
《國語辭典》:料物  拼音:liào wù
1.调味品。元。姚守中〈粉蝶儿。性鲁心愚套。耍孩儿〉曲:「刬地加料物宽锅中烂煮,煮得美甘甘、香喷喷软如酥。」
2.材料、物资。《三国演义》第四六回:「公瑾教我十日完办,工匠料物,都不应手。」
《漢語大詞典》:运车(運車)
指载运军用物资的车辆。宋书·刘勔传:“虏 于都公 閼于拔 又率三百人防运车□□千两,於 汝阳臺 东水上结营。” 蔡东藩 《南北史演义》第二三回:“ 元德 ( 申元德 )击退 魏 兵,且斩 魏 于都公 閼于拔 ,获运车千三百乘。”
《漢語大詞典》:内局
制造和供应皇宫中应用物品的机构,大多在皇城内。 明 朝有八局:兵仗局、银作局、浣衣局、巾帽局、鍼工局、内织染局、酒醋面局、司苑局。 明 李东阳 《先叔父前金吾左卫百户李公墓志铭》:“吾祖 允三 府君在 永乐 初与靖难,功授小旗改金吾左卫,寻入内局督工作。”
《漢語大詞典》:乏军兴(乏軍興)
古代违反军律的一种罪名。耽误军事行动或军用物资的征集调拨,叫“乏军兴”。官府徵集物资叫“兴”。汉书·赵广汉传:“又坐贼杀不辜,鞠狱故不以实,擅斥除骑士乏军兴数罪。”汉书·黄霸传:“坐发民治驰道不先以闻,又发骑士诣北军马不适士,劾乏军兴,连贬秩。”
《国语辞典》:脱盐(脱盐)  拼音:tuō yán
应用物理、化学方法降低或除去水中无机盐类的处理过程。
《国语辞典》:随身宝(随身宝)  拼音:suí shēn bǎo
1.带在身上的宝物。比喻爱不释手,视如珍宝的事物。元。郑廷玉《忍字记》第一折:「他道这忍字是我随身宝。」
2.泛指可随身携带的实用物品。如:「这根竹杖可是我登山时的随身宝,驱蛇、赶狗、当拐杖,都靠它。」
《漢語大詞典》:鼎鬯
古代祭祀时的用物,故亦借指祭祀。明史·张慎言传:“若夫鼎湖再泣,宗庙鼎鬯为重,则先帝之簪履为轻。”
分類:祭祀用物
《漢語大詞典》:针线包(針綫包)
放置针、线等缝补用物的包。 贺敬之 《放歌集·西去列车的窗口》:“悄悄打开针线包呵,给‘新兵们’缝缀衣扣。”《人民日报》1960.11.30:“过去老红军、八路军一人都有一个针线包。” 束为 《好人田木瓜》:“爬上炕去,搬开他老伴的被子、针线包子、梳头盒子,检翻起来。”
《漢語大詞典》:物殉
用物品殉葬。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墨家节葬不非殉》:“墨家是主张节用的,物殉太浪费了,故加以反对。”
《漢語大詞典》:香库(香庫)
古代内府供用物资的仓库。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大内规制纪略:“再东过小石桥曰香库,乃内府供用库,答应钱粮之所。”
《漢語大詞典》:小袋
用于装物或运物的小包。例如:子弹袋;烟叶袋。
;特指递送头等邮件或外交信函的、有封口装置的袋子
小而薄的包装用物(如信封或扁平的袋)
常指皮革或帆布制平底、附有背带的小包
《国语辞典》:塑性加工  拼音:sù xìng jiā gōng
利用物体的塑形变性制出各种形状的成品。相对于切削加工而言。如辊轧、挤制、抽拉、锻造、板金工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