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833,分1789页显示 上一页 48 49 50 51 52 54 55 56 57 下一页
杨凝式(字 景度 号 虚白、癸巳子、希维居士、癸巳人、杨虚白、关西老农 世称 杨少师、杨风子 )
释道简( 道简 号 安乐树神 )
释道贤(号 阿阇梨 )
僧诚慧( 李 法雨大师 号 国师 法雨 )
僧智佺( 张 号 杰然者、归政 )
张敬达(字 志通 生铁 )
刘日新(字 继平 号 金华大师、正和先生 )
陈守元( 洞真先生 )
韩必(号 八友 )
僧匡仁(别称 光仁 世称 疏山和尚 号 禅窟 )
尹玉羽(号 自然先生 )
冯道(字 可道 号 长乐老 燕国公、瀛王、始平郡公 文懿 )
释岩俊( 廉 号 净戒 )
连重遇(号 亲兵 )
其它辞典(续上)
梁震(号 荆台隐士 名 霭 震 )杨凝式(字 景度 号 虚白、癸巳子、希维居士、癸巳人、杨虚白、关西老农 世称 杨少师、杨风子 )
释道简( 道简 号 安乐树神 )
释道贤(号 阿阇梨 )
僧诚慧( 李 法雨大师 号 国师 法雨 )
僧智佺( 张 号 杰然者、归政 )
张敬达(字 志通 生铁 )
刘日新(字 继平 号 金华大师、正和先生 )
陈守元( 洞真先生 )
韩必(号 八友 )
僧匡仁(别称 光仁 世称 疏山和尚 号 禅窟 )
尹玉羽(号 自然先生 )
冯道(字 可道 号 长乐老 燕国公、瀛王、始平郡公 文懿 )
释岩俊( 廉 号 净戒 )
连重遇(号 亲兵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邛州依政人,号荆台隐士。唐末进士。后梁太祖开平初,荆南高季兴欲奏为判官,震自以唐臣,不受辟。自称前进士。季兴朝后唐,震谏不听,几不免。高从诲立,尤见委任,以兄礼事之。后退居监利。有集。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初名霭,后改名震,邛州依政(今四川邛崃)人。有才略,唐末登进士第,流寓京师。后梁开平二年(908),归蜀途中过江陵,高季兴爱其才,挽留之,欲奏为判官。震自以唐臣,耻为强藩属吏,辞不受辟,乃以前进士为宾客。后季兴卒,复佐其子从诲。晚年退居监利,自称“荆台隐士”,优游以终。生平散见《五代史补》卷四、《三楚新录》卷三、《太平广记》卷二二三、《十国春秋》本传。震好篇咏,与僧齐己唱酬尤多。有《梁震集》1卷,《宋史·艺文志七》又著录《梁震表状》1卷,皆已佚。《全唐诗》存诗1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73—954 【介绍】: 五代时华阴人,字景度,号虚白、癸巳子、希维居士等。杨涉子。幼颖悟,富有文藻,大为时辈所推。唐天祐进士,授秘书郎,直史馆。后历事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官至太子太保,人称杨少师。以心疾致仕。长于歌诗,善于笔札,尤工行草,得欧阳询、颜真卿笔法。洛川寺观蓝墙粉壁上,题纪殆遍,时人以其纵诞,有杨疯子之号。有《步虚词》等。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73—954 字景度,自号癸巳人、杨虚白、希维居士、关西老农。性狂傲纵诞,人称杨风子。同州冯翊(今陕西大荔)人。哀帝天祐二年(905)登进士第,释褐度支巡官,迁秘书郎。后梁开平时,任殿中侍御史,礼部、考功两员外郎。后唐时,累迁中书舍人,历右散骑常侍,工、礼、户、兵四部侍郎。又历仕后晋、后汉、后周三朝。显德元年(954),任左仆射、太子太保。是年冬卒。生平见《五代史补》卷一,新、旧《五代史》本传,《宣和书谱》卷一九。凝式博览经籍,能文工书,大为时辈所推。尤长于歌诗,遇山水胜景则流连赏咏。诗“多杂以诙谐”(《旧五代史》本传)。“院似禅心静,花如觉性圆”句,人称“清丽可喜”。《全唐诗》存诗4首、断句3,《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2首。全唐文·卷八百五十八
凝式字景度。华阴人。昭宗朝举进士。再迁秘书郎。梁开平中累迁考功员外郎。后唐同光初历给事中史馆修撰。明宗即位。拜中书舍人。长兴中历右常侍工户二部侍郎。清泰初迁兵部侍郎。晋天福初以礼部尚书致仕。开运中除太子少保。分司于洛。汉乾祐中历少傅少师。周广顺中以右仆射致仕。显德初改左仆射。又改太子太保致仕。卒年八十五。赠太子太傅。
人物简介
禅林僧宝传·卷第九
禅师名道简。其先范阳人。史失其氏。天姿粹美。闲静寡言。童子剃落。受满分戒。遍游丛席。造云居。谒膺禅师。膺与语连三日。大奇之。而诫令。刻苦事众。于是简躬探井臼。司樵㸑。遍掌寺务。不妨商略古今。众莫有知者。以腊高为堂中第一座。先是高安洞山。有神灵甚。膺公住三峰时受服役。既来云居。神亦从至。舍于枯树之下。而树茂。号安乐树神。属膺将顺寂。主事僧白曰。和尚即不讳。谁可继者。曰堂中简。主事僧意不在简。谓令拣选。可当说法者。佥曰第二座可。然且摄礼。先请简。简岂敢当也。既申请。简无所辞让。即自持道具。入方丈。摄众演法自如。主事僧大沮。简知之。一夕遁去。安乐树神者号泣。诘旦众追至麦庄。悔过迎归。闻空中连呼。曰和尚来也。僧问。如何是和尚家风。曰随处得自在。问维摩岂不是金粟如来。曰是。曰为什么却在释迦会下听法。曰他不争人我。问如何是朱顶王菩萨。曰问这赤头汉作么。问横身盖覆时如何。曰还盖得么。问蛇子为什么吞却蛇。师曰。在理何伤。问诸佛道不得处。和尚还道得么。曰汝道。什么处诸圣道不得。问路逢猛虎时如何。曰千人万人不逢。偏汝便逢。问独宿孤峰时如何。曰闲著七间僧堂不宿。阿谁教汝孤峰独宿。问古人云。若欲保任此事。直须向高高山顶立。深深海里行。意旨如何。曰高峰深海迥绝孤危。似汝闺閤中软暖么。又问。丛林多好论。尊贵边事如何。曰要汝知大唐天子不书断。会么。简契悟精深。履践明验。而对机应物。度越格量。天下宗之。师寿八十馀。无疾而化。庐州帅张崇为建塔于本山。 赞曰。大阳明安。尝疏药山之语曰。高高山上标不出。深深海底藏不没。其儿孙遵承之。以为妙得其旨。及闻云居之言。则如真虎踞地而吼。百兽震恐。乃悟明安所示。盖裴旻之虎也。予为作偈曰。高高山上立。深深海底行。道人行立处。尘世有谁争。无间功不立。渠侬尊贵生。詶君颠倒欲。枯木一枝荣。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禅师道简。其先范阳人。史失其氏。天姿粹美。闲静寡言。童子剃发。受满分戒。遍游丛席。造云居谒膺禅师。膺与语连三日。大奇之。戒令刻苦事众。遂躬操井臼。司樵爨。遍掌寺务。不妨商略古今。众莫有知者。以腊高为堂中第一座。先是高安洞山。有神灵甚。膺公往三峰。时受服役。既来云居。神亦从至。舍于枯树下。树茂。号安乐树神。属膺将顺寂。主事僧白曰。和尚即不讳。谁可继者。曰。堂中简。主事僧。意不在简。谓令拣选可当说法者。佥曰。第二座可然。且摄礼先请简。简岂敢当也。既申请。简无所辞让。即自持道具入方丈。摄众演法自如。主事僧大沮。师知之。一夕遁去。安乐树神号泣。诘旦众追至麦庄。悔过迎归。闻空中连呼。曰和尚来也。僧问。如何是和尚家风。曰。随处得自在。问维摩岂不是金粟如来。曰是。曰。为甚么却在释迦会下听法。曰。他不争人我。问如何是朱顶王菩萨。曰。问这赤头汉作么。问横身盖覆时如何。曰。还盖得么。问蛇子什么吞却蛇师。曰。在理何伤。问。诸佛道不得处。和尚还道得么。曰。汝道什么处道不得。问。路逢猛虎时如何。曰。千人万人不逢。偏汝便逢。问。独宿孤峰时如何。曰。闲著七间堂。谁教汝孤峰独宿。问。古人云。若欲保任此事。直须向高高山顶立。深深海里行。意旨如何。曰。高峰深海。迥绝孤危。似汝闺阁中软暖么。又问。丛林多好论尊贵边事如何。曰。要汝知大唐天子。不会书断会么。简契悟精深。履践明验。而对机应物。度越凡量。天下宗之。寿八十馀。无疾而化。庐州帅张崇。为建塔本山。 系曰。有同安丕禅师者。与师同为膺公嫡嗣。难兄弟也。丕之嗣曰同安志。志之嗣曰梁山缘观。自丕。自观。皆失考生。缘不及传。观之子。则为大阳玄矣。别具膺公。见宋传。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三十 神化科(二)
始以持诵孔雀明王经获徵验。后每梦从佛行虚空中。俄顷数百万里。佛辄指其下。以语贤曰。此南印度。此西印度。此摩竭陁国也。此占波国也。此迦湿弥罗等国也。且行且语。喜跃不自胜。及窹顿解五天梵音。悉昙章等。又默受瑜伽灌顶法。往往能斥诸胡之伪。为五天以绐中国者。于是陇坻间。皆禀承秘密。号阿阇梨。长兴四年。上晏驾。少子魏王从厚立。时潞王从珂镇凤翔。至是徙镇河东。王不奉诏。诏西京留守王思同讨之。王婴城固守。思同且克矣。王惧召贤问吉凶状。贤曰。窦八郎知之。可召而问也。窦至。擐甲持戈作迎斗势。已而解甲投戈走。王方出。乘城抚众。贤谓王曰。窦八郎所示。敌降之兆也。王无忧。未几。思同果以士卒自溃乱而败。王因与贤拥兵东入洛即帝位。改元清泰。贤叹曰。国家终为石氏有乎。已兆见于年号。所谓水清石见也。二年诏徙并州帅石敬瑭。帅天平。敬瑭阻兵自固。潜结契丹。长驱入洛。清泰自焚死。石见之验不诬矣。晋兵未入洛。贤卒。窦八郎者。岐之富人也。每荷器鬻水于市。或散发披衣狂走。遇牛驴车则抚掌大笑。言语不常。及死而焚之。则于火聚中。尽化为金色蛱蝶飞去。或揽扑而得之者。可供养以致灵异。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五 读诵篇第八之二
释道贤。不知何许人也。持讽孔雀王经以为日计。末则受瑜伽灌顶法。持明之功愈多徵应。尝夜梦佛携贤行。步步蹈履浓云若乘刚焉。每行不知几百里。而指之曰。此摩竭陀国。此占波国。南印度。西印度。迦湿弥罗等国。且行且记喜跃不胜。及寤觉冥解五天梵音悉昙语言。时西域僧到岐下葱岭北诸胡僧往往伪称五印人。贤以一接语言。先斥之曰。汝是某国人。北戎南梵无敢绐之。陇坻道俗皆禀承密藏号阿阇黎也。迨长兴末明宗晏驾立从厚为帝。凤翔清泰不恭其命。遣王思同帅师伐之。清泰乃婴城自守。清泰问贤曰。危甚矣如何。对曰。召窦八郎。可逆知胜负也。清泰出乘城抚众。其窦八介甲持戈来马前作迎斗之状。跳跃已解甲投戈而走。贤曰。此外敌必降之象也。果如斯说。清泰乃拥兵而东。召贤俱行。入洛即帝位欤。改元曰清泰。贤奏曰。年号不佳。何邪。水清石见。至二年敕移并州。晋高祖为天平军乃阻兵自固。潜连契丹长驱入洛。清泰自焚。果石见之应矣。晋兵未至。贤先终于洛。今两京传大教者。皆法孙之曾玄矣。窦八郎者岐人也。家且富焉。自荷器鬻水。言语不常。唯散发披衣狂走与李顺兴相类或遇牛驴车必抚掌而笑。迨死焚之。火聚中尽化金色胡蝶而飞去。或手掬衣扇行之。归家供养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僧。灵丘人。俗姓李。初出家于五台山,能修戒律,以方术著,不远千里而至者众。后唐庄宗同光时,京师旱,迎至洛下求雨,祷祝数旬,略无征应,惧而遁去。卒年八十,赐号法雨大师。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八 摄念科(二)
姓李氏。蔚州灵丘人。父母尝为五台之游。共即文殊像前。祷之而生。后真容殿释法润。睹其俊秀。于是劝之出家。而落发登具焉。慧学间经论。性嗜林泉。王子寺沙门湛崇等。久餐令闻。愿挹清规。因相与请为寺主。莅事之暇。转华严经数盈百部。时克用以节度使。据并门。梁太祖。方受唐禅。干戈相寻。中原涂炭。先是克用。与慧有旧。会中流矢。创不时发。念欲见慧。以道衷曲。且托之祈福。慧至。克用躬拜。号之国师焉。庄宗即位。诏赐紫衣。仍赐号。固辞。同光三年十二月。嘱累门人廷圭曰。吾化缘已毕。请自此辞。各宜进道。理无相代。言讫入丈室。右胁而终。寿五十。腊三十。上闻哀悼。丧事遣内侍监护。赐祭三日。阇维收舍利五色。起塔。谥曰法雨。塔号慈云。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七 兴福篇第九之二
释诚慧。元礼之宗盟祖派。蔚州灵丘之故邑。父母深信注意清凉。因瞻大圣之容。乃乞兴邦之子。既而有孕。遂诞贤童。才当丱年器𠏉天假。自诣台山永为佛子。时真容殿释法顺睹其俊哲。化以苦空。劝舍俗衣令披法服。暨登具足尤习毗尼。自后孤游溪谷多处林泉。有王子寺僧湛崇等。请居兹寺。慧主任之。馀暇内外典教靡舍斯须。供赡精严非不勤恪。恒转华严经数盈百部。每至卷终恳发愿曰。以我捧经之手。救彼苦恼之人。而属武皇与梁太祖日寻干戈中原未定。武皇中流矢。创痛楚难任。思忆慧师翘想焚香。痛苦乃息遥飞雁帛远达鸡园。命下重峦迎归丹阙。武皇躬拜感谢慈悲。便号国师矣。后乞归本寺。金峰显耀玉树相依。九州之珍宝皆来。百寺之楼台普建。庄宗即位诏赐紫衣。次宣师号。慧坚不受。帝复宣。厥后再朝天阙更极显荣。受恩一月却返五台。同光三年乙酉岁十二月。嘱累门人廷圭曰。吾今化缘将毕。为吾进遗表达于宸听。宜各努力理无相代。言讫入丈室右胁而终也。俗龄五十。僧腊三十。帝闻恻怆。遣高品监护丧筵。仍敕赐祭三朝。火烬五色骨存。收取舍利而起塔焉。谥曰法雨塔曰慈云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76—958 【介绍】: 五代时僧。铜台永济人。九岁于临清王舍城寺出家。受戒后,往滑州明福寺,从彦晖学,为一门之冠。寻住汴京万岁百法院,化行河淮间,前后饭僧三十万。晚住魏府观音院。魏帅陈思让笃志归依,表荐赐紫,署号归政。晚年颇学欧王书体。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张姓。邺之永济人。九岁获事师于临清王舍城寺。暨受具戒。克勤佛事。诵经之暇。礼拜旋绕。必昼三夜三。不少废。已而本师遣从滑台明福寺晖公。听习未期月。顿领玄要。晖公之门。畴昔号为杰然者。数十辈。皆出其下。于是徇睢阳之请。法泽霶霈矣。久之汴都信士舍宅。筑万岁百法院致居之。随赴诸檀。所得衬施。前后斋僧三十万。天雄军戴张郭三氏。以观音院召。抑其衰莫疲薾之时乎。佺于百法尤淹贯。登座辩给。初不临文。每览大藏。以辅知见。讽诵诚悫。当深夜无人声。或闻户外。弹指赞叹者。魏帅陈君思让笃志归向。表荐得紫衣归政大师号。显德五年。年八十有三矣。忽命弟子奉晏等。造木舆曰。必以西方礼。阇维我。其年十一月十一日。奄尔而逝。塔其遗骨焉。宋高僧传·卷第七 义解篇第二之四
释智佺。姓张氏。铜台永济人也。九岁于邺都临清王舍城寺事师。暨受具戒身器挺然八尺面色玉如。行步若舒雁。言音如扣钟。人望之凛然。佥曰。美丈夫也。恒诵诸经昼三夜三礼佛无阙。本师知其法器。遣往滑台。抵明福寺就晖师讲肆。期月顿见诸法体用。喜不自任。时晖之门生炮勇炰干者数十员。皆出佺之下。徇睢阳人请讲。未久又今东京。遇信士舍宅为万岁百法院。由此洛京陈许徐宿维青琴台咸乐请其敷演。自鸠聚檀嚫。前后饭僧三十万。天雄军戴张郭三家。同建观音院命居之。佺敏利之性天资。初终讲百法论可百许遍。登法座多不临文。悬述辩给。后三过览大藏经以辅见知。其诵讽经咒也。尝闻户外阒然有弹指声者。感鬼神赞叹欤。魏帅陈君思让。笃志归依。表荐紫衣师号曰归政。殆临八十一而剋意学欧王书体。仅入能妙。或问之。曰吾习来生字耳。显德五年年八十三。呼弟子奉晏等嘱累令造木舆一所歛送阇维。至其年十一月十一日奄终。奉木塔举高三丈馀。纵燎时有白鹤哀鸣紫云旋覆。收拾舍利建塔缄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36 【介绍】: 五代时代州人,字志通,小字生铁。善骑射。仕后唐。庄宗时为厅直军使。明宗时迁云州刺史。石敬瑭引契丹入寇,为北面行营都招讨使与契丹战,大败,为副将杨光远所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78—953 【介绍】: 五代时福州侯官人,字继平。唐昭宗中和四年,年七岁,举童子擢第。释褐京兆府文学。振衣南归,受师于问政山聂尊师。南唐时,居金陵紫极宫,号金华大师、正和先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39 【介绍】: 五代时闽县人。道士。见信于闽主王鏻,作宝皇宫居之。鏻避位及复位,一听于守元,赐号洞真先生。王继鹏嗣立,尊为天师,凡更易将相,刑罚选举,多与之议。守元受贿,请托无所不至。又劝继鹏作三清殿于禁中,昼夜作乐,焚香祷祀,举国若狂。连重遇作乱,为乱兵所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人。唐末与吴崧、罗隐等八人同居长兴八座山,号八友。吴越钱镠时,与崧偕隐于落坞,日以炼丹为事。镠遣罗隐招之,两人隐入石壁中,后人名为“二仙石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吉州新淦人。初投本州元證禅师出家。辞师赴东都,复至江西参洞山良价,为其法嗣。又历参大沩安和尚、明招德谦诸僧,曾与香严智闲、岩头全豁、镜清道怤等僧论道。晚住抚州疏山,世称疏山和尚。撰有《四大等颂略》、《华严长者论》等。后梁时卒。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宋高僧传》避宋太祖讳作光仁。约为晚唐时人,禅宗僧侣,嗣洞山良价。曾参大安和尚,又尝与香严智闲、镜清道怤等论道。撰有《四大等颂略》、《华严长者论》等。《宋高僧传》卷一三、《祖堂集》卷八、《景德传灯录》卷一七均有传,后二书录存匡仁诗偈2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传宗科
不知何许人。丛林号矮师叔。以其形质矬陋也。然气槩精爽。其说法。且不以杖拂为用。时时扪抚木蛇。或问焉。则曰。曹家女也。机办宏峻。四方学者所严惮。盖洞山门下之雄杰士也。 僧问如何是和尚家风。仁云尺五头巾。又问。如何是尺五头巾。仁云圆中取不得。 仁一日举香严旨重不得全话。问镜清云。怤道者作么生会。镜清云全归旨重。仁云作么生不得全。清云个中无旨路。仁云始惬病僧意。 冬至上堂。僧问如何是冬来意。仁云京师出大黄。 仁迁化时有偈曰。我路碧空外。白云闲处闲。世有无根树。黄叶风送还。又著四大等颂。李长者华严论略。行世。既入龛。有白鹿。屈膝龛前。宋高僧传·卷第十三 习禅篇第三之六(正传十七人附见六人)唐东京封禅寺圆绍传
释光仁。不知何许人也。其形矬而么么。幼则气槩凌物。精爽殆与常不同。早参洞山深入玄奥。其辩给又多于人也。尝问香严禅师。答微有偏负。曰某累茧重胝而至。得无劳乎。唾地而去。后居临川疏。山。毳客趋请颇有言辞。著四大等颂略华严长者论行于世。终入龛中。已有白鹿至灵前屈膝而起。时众谓为作吊焉。次筠州白水院释本仁。不知何许人也。得心于洞山法席。仁罕谈道。而四方之人若影之附形。却之还至。乃徇丹阳人请住。无几时。天复中至洪井高安白水院聚徒。垂欲入灭。先触处告违。乃集众焚香曰。至香烟尽处是某涅槃时。如其言端坐而化。次龙牙山释居遁。姓郭氏。临川南城人也。年殆十四警世无常。而守恬。淡白亲往求出家于庐陵满田寺。于嵩山受具戒。已思其择木。乃参翠微禅会。迷复未归莫知投诣。闻洞上言玄格峻。而躬造之。遁少进问曰。何谓祖意。答曰。若洞水逆流即当为说。而于言下体解玄微。隐众栖息。七八年间孜孜戢曜。时不我知。久则通矣。天策府楚王马氏素藉芳音。奉之若孝悌之门禀毗长矣。乃请居龙牙山妙济禅院。侁侁徒侣常聚半千。爰奏举诏。赐紫袈裟。并师号證空焉。则梁贞明初也方岳之下。号为禅窟。窥其室得其门者亦相继矣。至龙德三年癸未岁八月。遘疾弥留。九月十三日归寂。遁出世近四十馀龄。语详别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0 【介绍】: 五代时京兆长安人,号自然先生。唐昭宗天复中,随计京师,有文名,无仕宦之意。后梁末帝贞明中,刘浔辟为节度判官,历雍、汴、滑、兖从事。后唐末帝清泰中授光禄少卿,退归秦中。以林泉诗酒自娱。后晋高祖入洛,受诏,贡《自然经》,授少府监致仕。有《武库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82—954 【介绍】: 五代时瀛州景城人,字可道。好学能文。唐末,事刘守光。守光败,事河东监军张承业。承业重其文章,后梁时,荐于李存勖(后唐庄宗),为太原掌书记。后唐建立,充翰林学士,迁中书舍人、户部侍郎。明宗即位,拜端明殿学士,官至宰相。入后晋,仍为宰相。契丹灭后晋,道事契丹为太傅。后汉、后周时均为太师。道历事四朝与契丹,未尝谏诤。自号长乐老,有《长乐老叙》。后唐至后周间,曾主持校定《九经》文字,雕版印书,世称“五代监本”,为我国官府正式刻印书籍之始。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82—954 字可道,自号长乐老,瀛州景城(今河北河间东)人。唐末为刘守光幽州掾。后唐庄宗同光元年(923)为翰林学士,迁中书舍人、户部侍郎。明宗天成元年(926),拜端明殿学士,迁中书侍郎、刑部尚书平章事,改门下侍郎,户部、吏部尚书,集贤殿弘文馆大学士,加尚书左仆射。末帝立,出为同州节度使,入为司空。后晋时,守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少帝时,进封燕国公。后又历仕契丹、后汉、后周。广顺初,拜太师兼中书令。显德元年(954)卒。追封瀛王,谥文懿。道历事四朝,在相位20余年,生平见新、旧《五代史》本传。道好学能文,暇时唯以披诵吟讽为事。《旧五代史》谓其文“典丽之外,义含古道”。吴处厚称其“诗虽浅近而多谙理”(《青箱杂记》卷七)。《宋史·艺文志七》著录《冯道集》6卷、《河间集》5卷、《诗集》10卷,今皆佚。《全唐诗》存诗5首及断句若干,《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2首、断句1。全唐文·卷八百五十七
道字可道。瀛州景城人。天祐中事刘守光为幽州掾。历晋王从事。后唐同光中充翰林学士。迁中书舍人户部侍郎。明宗入洛。累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始平郡公。末帝嗣位。出为同州节度使。拜司空。晋灭唐。又事晋。守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司徒兼侍中。进鲁国公。少帝朝加太尉。进燕国公。罢为匡国节度使。徙镇威胜。契丹灭晋。又事契丹。为太傅。汉祖立。又归汉。以太师奉朝请。周灭汉。又事周。广顺初拜太师中书令。显德元年卒。年七十三。赠尚书令。追封瀛王。谥文懿。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八 摄念科(二)
姓廉氏。荆州人。幼入空门。长圆戒德。乃复遍游衡庐。以探禅指。尝偕一友至凤林。迷道入深谷中。见满地弃掷。皆金银物。其友遽色动。顾谓曰。此间幸无他人在。可攫也。且天与弗取。反受其咎。君其柰何不屑意哉。俊行未即应。友固请。俊曰。昔管宁锄园遇金。视同瓦砾。吾辈出家者流。尤宜慎守贪戒。而有愧古人可乎。然吾兹一身。衣食有馀。得之亦复奚用。他日待吾把茅盖头。第当取以供众也。竟舍去。寻谒舒州投子山同和尚。投子问曰。昨在何处。曰在不动道场。曰既是不动。何由至此。曰至此岂是动耶。曰元来宿不著处。因许入室。受记莂。久之辞还。路出汴京。为陇西公梁资所留。而捐所居宅。为伽蓝。以处俊。 会周受汉禅。宠遇优渥。盖高祖世宗。皆于俊寔布衣旧。异日相见。每施拜跪。及是赐赉故加厚云。乾德四年三月。疾笃。弟子使医进药。噤不受。垂戒嘱后事。合掌怡颜而灭。享寿八十五。坐夏六十五。四月八日。葬全身于东郊之丰台村。寺额观音。一门三院。东西二堂。众常不减数百。五十年间。率饭僧万百千计。诚京城第一禅林也。赐紫袈裟。号净戒。皆周命。宋高僧传·卷第二十八 兴福篇第九之三
释岩俊。姓廉氏。邢台人也。诞育之来蔚繁神异。挺身去缚誓入空门。从捧戒珠终身圆莹。乃持杯锡言遍参寻。陟彼衡庐登乎岷蜀。尝至凤林。欻逢深谷。见一区之晃耀。原七宝之纵横。时同侣相顾曰。奇哉可俯拾乎。俊曰。古人锄园触黄金若瓦砾耳。苟欲怀之自速祸也。徯吾野菅覆顶须此供四方僧。言讫舍去。造谒舒州投子山主问之曰。客来昨宿何处。俊曰。在不动道场。曰既言不动曷由至此。对曰。至此岂是动耶。曰元来宿不著处。然山主默认许之。迨思还赵。路出陈留。抵今东京。属乎梁少保陇西公资。即河阳节度使赠中书令芝之昆也。虽居贵仕酷信空门。接俊谈玄。若刘遗民之奉贾远也。相与议舍第宅俾建仁祠。俊弗让违以安形性。既考禅室而行祖风。慕道穷玄堂宇盈塞。周高祖世宗二帝潜隐地。与俊布衣之交。每登方丈必施跪礼。及其即位延迟优渥。至乎朝达见必稽颡。高谈虚论若至宝山焉。以乾德丙寅三月示身有疾。弥留弟子求医奉药。瞋目噤唇不食。垂诫门人后已。当怡颜俨肃合掌诀众而灭。享龄八十五。坐夏六十五。初俊被朝恩赐紫袈裟也。受而不服锡净戒师号也。有而不称。属其策杖清羸。周祖敕侍者辈勿令大师一中食。俾其日昃更进祛阇尼矣。俊诺而难遵。慈柔被物。暨乎自狭而广实三院一门也。二堂东西恒不减数百众。五十年间计供僧万百千数。京城禅林居其甲矣。以其年四月八日。归葬于东郊丰台村。白塔存焉。于日神都寺院。各率幡幢吹贝鸣铙相继二三里。道俗送殡者万数。知制诰王著为碑昭懋厥德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5 【介绍】: 五代时光山人。仕闽。王鏻用为控鹤都将,号亲兵。及王昶立,更募勇士,赐与独厚。遂与朱文进作乱,迎王曦为君,昶被杀。寻又杀曦,立文进为闽主。后晋出帝开运初为林仁翰所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