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833,分1789页显示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7 18 19 20 下一页
毛穆之(字 宪祖 武生 建安侯 烈 )
谢安(世称 谢傅、谢舅、谢太傅、东山安石 号 东山 别称 东山太傅 字 安石 建昌县公、庐陵郡公 文靖 )
张大豫(号 抚军将军、凉州牧 )
瞿硎先生
苻生( 越厉王、厉王 字 长生 )
释慧持( 道仪 号 成都王 )
王恭(字 孝伯 号 讨王愉 阿宁 忠简 )
孙恩(字 灵秀 号 征东将军 )
湛方生
杨定( 武王 号 仇池公、假之、陇西王 )
丘豆伐可汗( 郁久闾社仑 号 丘豆伐可汗 )
李皓(庙号 太祖 武昭王 字 玄盛 长生 别称 凉州牧 )
张蒲(名 谟 字 玄则 号 公正 )
竺道生(别称 生公、道生 魏 号 大小二生 )
其它辞典(续上)
张廌(号 高士 )毛穆之(字 宪祖 武生 建安侯 烈 )
谢安(世称 谢傅、谢舅、谢太傅、东山安石 号 东山 别称 东山太傅 字 安石 建昌县公、庐陵郡公 文靖 )
张大豫(号 抚军将军、凉州牧 )
瞿硎先生
苻生( 越厉王、厉王 字 长生 )
释慧持( 道仪 号 成都王 )
王恭(字 孝伯 号 讨王愉 阿宁 忠简 )
孙恩(字 灵秀 号 征东将军 )
湛方生
杨定( 武王 号 仇池公、假之、陇西王 )
丘豆伐可汗( 郁久闾社仑 号 丘豆伐可汗 )
李皓(庙号 太祖 武昭王 字 玄盛 长生 别称 凉州牧 )
张蒲(名 谟 字 玄则 号 公正 )
竺道生(别称 生公、道生 魏 号 大小二生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晋河间乐成人。隐居不仕,征辟不应,一郡号为高士。家有苦竹数十顷,构屋竹中。王羲之闻而造访,避竹中不与相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79 【介绍】: 东晋荥阳阳武人,字宪祖,小字武生。毛宝子。初为庾翼参军。袭爵州陵侯。后桓温取为参军。从温入蜀,又平洛,晋穆帝升平初,迁扬威将军、宁州刺史,封建安侯。历官东燕太守、淮南太守,进梁州刺史。苻坚攻蜀汉,桓冲使穆之为右将军、益州刺史假节。欲伐坚,至于巴西,以粮运乏少,退屯巴东,病卒。谥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20—385 【介绍】: 东晋陈郡阳夏人,字安石。少有重名。善行书。初无处世意,累辟不就。与王羲之、许询、支遁等放情丘壑。年四十余始出仕。为桓温司马。晋孝武时,进中书监,录尚书事。时前秦强盛,晋军屡败。太元八年,前秦大军南下,次淝水,江东震动,安任征讨大都督,使弟谢石与侄谢玄加强防御,指挥作战,终获大胜。封建昌县公。继又使石等北征,收复洛阳及青、兖等州,进都督扬、江、荆等十五州军事。时会稽王司马道子专权,受排挤,出镇广陵。旋疾卒。谥文靖。全晋文·卷八十三
安字安石,尚从弟,寓居会稽,屡徵不就。年四十馀,桓温请为征西司马,除吴兴太守,徵拜侍中,迁吏部尚书中护军。孝武即位,为尚书仆射,领吏部,加后将军,总中书事;又领扬州刺史,进中书监骠骑将军,录尚书事,加司徒复加侍中,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幽州之燕国诸军事假节,拜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建昌县公。苻坚入寇,加征讨大都督。坚破、进拜太保,都督扬荆、司、豫、徐、兖、青、冀、幽、并、宁、益、雍、梁十五州军事,加黄钺。寻为会稽王道子所构,出镇广陵之步丘。卒赠太傅,更封庐陵郡公,谥曰文靖。
人物简介
简介
张大豫(?—387年),前凉王张天锡的世子。淝水之战后,张天锡南奔东晋,前秦长水校尉王穆藏匿了张大豫,与他一起奔河西,依附秃发思复鞬,秃发思复鞬送他们到魏安。魏安人焦松、齐肃、张济等聚兵数千人,迎张大豫为主。386年二月,攻克吕光占据的昌松郡,捉住了太守王世强。吕光使辅国将军杜进进击,杜进兵败,张大豫兵临姑臧(今甘肃武威)。王穆谏曰:「光粮丰城固,甲兵精锐,逼之非利;不如席捲岭西,砺兵积粟,然后东向与之争,不及期年,光可取也。」张大豫不从,自号抚军将军、凉州牧,改元凤凰,以王穆为长史,传檄郡县,建康太守李隰、祁连都尉严纯皆起兵响应,有众三万,据守杨坞。张大豫从杨坞改屯姑臧城西,王穆和秃发思复鞬子秃发奚于帅众三万屯守城南;吕光出击,斩秃发奚于。387年,张大豫从西郡攻入临洮,掠民五千馀户,保据俱城。吕光率领彭晃、徐炅攻张大豫,张大豫奔广武,王穆奔建康。八月,广武人押解张大豫送到姑臧,吕光斩张大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晋人。佚其姓名、籍贯。晋海西公太和末,居宣城郡界文脊山中,山有瞿硎,因以名焉。大司马桓温尝造之,见先生披鹿裘,坐石室,神无忤色,莫测高深,乃命伏滔为之铭赞。后卒于山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35—357 【介绍】: 十六国时前秦主。略阳临渭人,氐族,字长生。苻健子。幼而无赖,及长力举千钧,雄勇好杀。晋将桓温来攻,生单马入阵,搴旗斩将者前后十数。健死嗣位,荒耽淫虐,杀戮无道。宗室大臣,被杀几尽。后欲杀苻坚,谋泄,坚废之为越王,俄而杀之。在位二年。全晋文
生字长生,健第三子,以晋永和十一年僭即皇帝位,改元寿光,在位三年,为苻坚等所杀,谥曰厉王。
人物简介
全晋文
慧持,慧远弟,年十八为僧,与兄俱师事道安,后随道安之襄阳。襄阳陷,随兄之庐山。隆安初入蜀,义熙八年卒,年七十三。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九 持志科
慧远之弟也。冲默有远量。长八尺。风神俊爽。年十四。读书日倍同学。年十八出家。与远俱师事安公。精究经论。在庐山三千僧。推以为冠。其姑为尼。名道仪。自江夏观化都下。持送之。止东安寺。卫军王珣因赏识。珣既请西域沙门僧伽罗叉。出中阿含经。持为详定。后还山。豫章太守范宁。请讲法华毗昙。于是珣以书问宁。远持兄弟孰愈。宁答曰。诚今日之二难也。王曰。然观其兄。则足以见其弟矣。又恶得而优劣哉。罗什致书。愿结为友。持欲游蛾眉。远留之不可。曰人生爱聚。若独喜离何如。持曰。出家当以西方为期耳。径去不顾。时桓玄殷仲堪在荆州。持无停意。止蜀之龙渊精舍。大弘佛法。刺史毛璩。雅相倾挹。道俗争追崇之。有谯纵者。攻杀毛璩。据蜀自王。纵有从子道福。凶悖尤甚。将兵入持所居。众惊溃。持方盥漱。神色无忤。道福至旁。持弹指漉水。淡然自若。福愧汗下。出谓人曰。大人故与众异也。以义熙八年卒。将终谓弟子曰。经言。戒如平地。众善由生。若行住坐卧。宜自谨。经籍在东间者。以付道泓。在西间者。付昙兰。遂殁。寿七十六。高僧传·卷第六 义解三
释慧持者。慧远之弟也。冲默有远量。年十四学读书。一日所得当他一旬。善文史巧才制。年十八出家。与兄共伏事道安法师。遍学众经游刃三藏。及安在襄阳遣远东下。持亦俱行。初憩荆州上明寺。后适庐山。皆随远共止。持形长八尺风神俊爽。常蹑革屣纳衣半胫。庐山徒属莫匪英秀。往反三千皆以持为称首。持有姑为尼名道仪。住在江夏。仪闻京师盛于佛法。欲下观化。持乃送姑至都止于东安寺。晋卫军琅琊王珣深相器重。时有西域沙门僧伽罗叉。善诵四含。珣请出中阿含经。持乃校阅文言搜括详定。后还山。少时豫章太守范宁请讲法华毗昙。于是四方云聚千里遥集。王珣与范宁书云。远公持公孰愈。范答书云。诚为贤兄弟也。王重书曰。但令如兄诚未易有。况复弟贤耶。兖州刺史琅琊王恭。致书于沙门僧检曰。远持兄弟至德何如。检答曰。远持兄弟也。绰绰焉信有道风矣。罗什在关遥相钦敬。致书通好。结为善友。持后闻成都地沃民丰。志往传化兼欲观瞩峨嵋振锡岷岫。乃以晋隆安三年辞远入蜀。远苦留不止。远叹曰。人生爱聚汝乃乐离如何。持亦悲曰。若滞情爱聚者本不应出家。今既割欲求道。正以西方为期耳。于是兄弟收泪悯默而别。行达荆州。刺史殷仲堪礼遇欣重。时桓玄亦在彼。玄虽涉学功疏而一往神出。见持有邻几独绝尤叹。是今古无比大欲结欢。持既疑其为人。遂弃而不纳。殷桓二人苦欲留之。持益无停意。临去与玄书曰。本欲栖病峨嵋之屾观化流沙之表。不能负其发足之怀。便束装首路。玄得书惆怅。知其不可止。遂乃到蜀。止龙渊精舍。大弘佛法。井络四方慕德成侣。刺史毛璩雅相崇挹。时有沙门慧岩僧恭。先在岷蜀人情倾盖。及持至止皆望风推服。有升持堂者皆号登龙门。恭公幼有才思为蜀郡僧正。岩公内外多解素为毛璩所重。后蜀人谯纵因锋镝之机攻杀毛璩。割据蜀土自号成都王。乃集僧设会逼请岩公。岩不得已而赴。璩既宿昔檀越一旦伤破。睹事增悲痛形颜色。遂为谯纵所忌。因而被害。举邑纷扰白黑危惧。持避难憩陴县中寺。纵有从子道福。凶悖尤甚。将兵往陴有所讨戮。还过入寺人马浴血。众僧大怖一时惊走。持在房前盥洗神色无忤。道福直至持边。持弹指漉水淡然自若。福愧悔流汗。出寺门谓左右曰。大人故与众异。后境内清怗还止龙渊寺。讲说斋忏老而愈笃。以晋义熙八年卒于寺中。春秋七十有六。临终遗命务勖律仪。谓弟子曰。经言。戒如平地众善由生。汝行住坐卧宜其谨哉。以东间经籍付弟子道泓在西间法典嘱弟子昙兰。泓业行清敏。兰神悟天发。并系轨师踪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98 【介绍】: 东晋太原晋阳人,字孝伯。王蕴子。起家佐著作郎。孝武帝太元十五年,以中书令都督五州诸军事,兖、青二州刺史,镇京口。安帝立,会稽王司马道子执政,宠信王国宝,恭数谏,为道子所忌。安帝隆安初,起兵讨国宝,道子杀国宝,乃罢兵。明年复起兵,号为讨王愉、司马尚之兄弟。其部将刘牢之为司马元显收买,击败恭,收送京师斩杀。全晋文·卷二十九
恭字孝伯,小字阿宁,濛孙。历著作佐郎、秘书监、中书郎、吏部郎、建威将军。太元中为丹杨尹,迁中书令,领太子詹事。孝武以后兄擢都督、兖青冀幽并徐州,晋陵诸军事、平北将军兖青二州刺史,假节镇京口,改号前将军,寻降号辅国将军。安帝即位,以为安北将军,不拜。举兵讨王瑜等,为会稽王道子所杀。桓玄执政,赠侍中太保,谥曰忠简。有集五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02 【介绍】: 东晋琅邪人,字灵秀。世奉五斗米道。叔父泰以天师道聚众见杀,恩流亡海岛。时会稽王司马道子之子元显当权。安帝隆安三年,元显发浙东诸郡免奴为客者当兵,群情激忿,恩因聚众起事。攻上虞,陷会稽,吴中八郡一时响应,众至数十万。恩自号征东将军。寻为谢琰、刘牢之所破,逃入海岛。次年,再破馀姚、上虞。谢琰败死,朝廷大震。五年,从水路至京口,图取建康。东晋倾全力防守,恩入海至郁州,为刘裕所败。元兴元年,攻临海,为辛景所破,赴海自沉。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湛方生,东晋诗人。籍贯与生卒年均不详。据他的《庐山神仙诗序》提到“太元十一年”一语,可知他当生活于东晋后期,孝武帝时人,曾任西道县县令、卫军咨议,后辞官归隐。《隋书·经籍志》载《湛方生集》共10卷,今佚。今人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辑其诗9首,另有一些佚句。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辑其文和赋18篇。全晋文
方生为卫军咨议参军,有集十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晋时氐族首领,杨难敌曾孙。仕前秦苻坚为尚书、领军,尽力于坚。坚死,乃率众奔陇右,称藩于晋,自号仇池公,晋孝武帝即以其自号假之,后以为秦州刺史。孝武帝太元中遂拥有秦州之地,自号陇西王,后为西秦乞伏乾归所杀。谥武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10 【介绍】: 北魏时柔然可汗,姓郁久闾氏,名社仑。初居云中,道武帝登国间随父降魏。未几逃奔,袭杀其伯父匹候跋,遁漠北,侵高车,兼并诸部,立庭于敦煌、张掖之北,自号丘豆伐可汗,学中原战阵之法,与北魏常相攻战。魏明元帝永兴二年击之,社仑遁走,死于途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51—417 【介绍】: 十六国时西凉建立者。陇西狄道人,字玄盛,小字长生。世为凉州大族。通涉经史,善文义,习武艺兵法。北凉段业自称凉州牧,署皓效谷令,寻推为宁朔将军、敦煌太守,称藩于业。晋安帝隆安四年(北凉段业天玺二年),据敦煌、酒泉,称凉公,建立西凉政权。招纳中原流人,重视农业、教育。立十七年卒,谥武昭王,庙号太祖。全晋文
字玄盛,小字长生,陇西成纪人。居狄道,段业以为效谷令,寻为宁朔将军敦煌太守,进号冠军,拜安西将军,领护西胡校尉,进持都督凉兴己西诸军事、镇西将军、领护西夷校尉,以晋隆安四年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凉公、领秦凉二州牧、护羌校尉。建元庚子,迁都酒泉。义熙八年死,谥曰武昭王,庙号太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55—426 【介绍】: 北魏河内修武人,本名谟,字玄则。任后燕慕容宝为阳平、河间二郡太守,尚书左丞。后归魏,道武帝仍拜为尚书左丞。明元帝即位,为内都大官,赐爵泰昌子。参决庶狱,号为公正。泰常初,平丁零翟猛雀起事。太武帝即位,出为相州刺史,在官扶弱抑强,进善黜恶。卒于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55—434 【介绍】: 即道生,俗称生公。南朝宋僧。钜鹿人,寓居彭城。俗姓魏。幼从竺法汰出家,随师姓竺。后游长安,从鸠摩罗什受业关中,罗什门下有“四圣”、“十哲”,道生都预其列。东晋安帝义熙五年还至建康,住青园寺。入宋,深为文帝所敬重。主张“顿悟成佛”、“一阐提人皆有佛性”等。时大经未至,闻者难信,忤众被摈。遂南下虎丘山。传说曾聚石为徒,讲《涅槃经》,石为点头。后入庐山,预莲社。卒于山中。文帝元嘉七年,大本《涅槃》传到建业,一阐提有佛性,果如其说。著述甚多,有《维摩》、《法华》诸经义疏及《善不受报义》、《顿悟成佛义》等,多已佚失,今存《法华经疏》。全宋文·卷六十二
道生,彭城人,师事法汰,初住龙光寺,隆安中入庐山,寻往长安,师事鸠摩罗什。义熙中南归,元嘉十一年卒。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一 弘法科
出魏氏。钜鹿人也。客居彭城。世衣冠。父为广威令。生幼而卓异。沙门竺法汰见之。大惊曰。此儿岂受功名富贵缚者耶。而生亦欣然。愿随归山中为弟子。年十五。便能讲授。一时名流。莫敢犯其词锋。于是名震法苑。居庐山七年。与慧严慧睿入长安。从罗什受业。什门英豪数百。无有出其右者。还都馆于青园寺。宋太祖文皇帝特加礼敬。方设大会。帝地坐亲同众斋。食至。众疑日晚。不敢下箸。帝曰。日未晚也。才中耳。生曰。向日丽天。今天言日中。何得非中。举钵便食。一众从之。帝大悦。王弘范泰颜延之。皆造门结好。生每以真丹所译经文。未能尽达佛旨。而学者又滞见闻。然其所谓。善不受报。顿悟成佛。惟忘言得旨者知之。乃著二谛论。佛性常有论。法身无色论。佛无净土论。应有缘论。皆网罗旧说。发其渊奥。皎如日星。而或者憎嫉之。已而涅槃泥洹前品。先至秦京。生熟读之曰。一阐提人。自当成佛。此经未尽耳。于是讲辈交攻之。诬以为邪说。据律当摈。生白众誓曰。若我所说。不合经义。愿于此身目见恶报。若实契佛心。愿舍寿时据狮子座。乃受摈袖手南还。仍馆青园。其年夏雷震青园佛殿。有龙升天。光射西壁。改名龙光。众疑其异。俄生果去青园。而至吴之虎丘山。日竖石为听徒。讲涅槃经。至阐提有佛性处。则谓石曰。如我所说。义契佛心否。石皆为动。若首肯之者。遂还庐山销景岩。及涅槃大本至南京。果言阐提皆有佛性。生见而尉喜不自胜。宋元嘉十一年十一月庚子。升法座。词音朗润。听者悦悟。俄麈尾堕地。隐几而化。有释慧生者。继止龙光。有高行。时号大小生以别之。神僧传·卷第三
竺道生。本姓魏氏。钜鹿人。生而颖悟聪哲若神。其父知非凡器爱而异之。后值沙门竺法汰。遂改俗归依。及年在志学便登讲座。吐纳问辩辞清珠玉。虽宿望学僧当时名士。皆虑挫词穷莫敢詶抗。年至具戒器鉴日深。初入庐山幽栖七年。常以入道之要慧解为本。故钻研群经。万里从师不惮疲苦。后游长安从什公受业。关中僧众咸谓神悟。还止青园寺。宋太祖文皇深加叹重。后太祖设会。帝亲同众御于地筵。下食良久。众咸疑日晚。帝曰。始可中耳。生曰。白日丽天。天言始中。何得非中。遂取钵便食。于是一众从之。莫不叹其枢机得衷。时涅槃后品未至。生曰。阐提皆当成佛。此经来未尽耳。于是文字之师。诬生为邪摈而遣之。生白众誓曰。若我所说不合经义。请于见身即见恶报。若实契佛心愿舍寿时据师子座。竟拂衣入吴之虎丘山。竖石为徒讲涅槃经。至阐提有佛性处曰。如我所说契佛心否。群石皆首肯之。其年夏雷震青园佛殿。龙升于天光影西壁。因改寺名曰龙光。时人叹曰。龙既去生必行矣。俄而投迹庐山肖影岩岫。山中僧众咸共敬服。后涅槃大本至于南京。果称阐提悉有佛性。与生所说若合符契。生既获斯经。寻即讲说。以宋元嘉十一年。于庐山升于法座讲说涅槃。将毕忽见麈尾纷然而坠。端坐正容隐几而卒。高僧传·卷第七 义解四
竺道生。本姓魏。钜鹿人。寓居彭城家世仕族。父为广戚令。乡里称为善人。生幼而颖悟聪哲若神。其父知非凡器。爱而异之。后值沙门竺法汰。遂改俗归依。伏膺受业。既践法门俊思奇拔。研味句义即自开解。故年在志学便登讲座。吐纳问辩辞清珠玉。虽宿望学僧当世名士。皆虑挫词穷。莫敢酬抗。年至具戒器鉴日深。性度机警神气清穆。初入庐山幽栖七年。以求其志。常以入道之要慧解为本。故钻仰群经斟酌杂论。万里随法不惮疲苦。后与慧睿慧严同游长安。从什公受业。关中僧众咸谓神悟。后还都止青园寺。寺是晋恭思皇后褚氏所立本种青处因以为名。生既当时法匠。请以居焉。宋太祖文皇深加叹重。后太祖设会。帝亲同众御于地筵。下食良久。众咸疑日晚。帝曰。始可中耳。生曰。白日丽天。天言始中何得非中。遂取钵便食。于是一众从之。莫不叹其枢机得衷。王弘范泰颜延并挹。敬风猷从之问道。生既潜思日久彻悟言外。乃喟然叹曰。夫象以尽意。得意则象忘。言以诠理。入理则言息。自经典东流译人重阻。多守滞文鲜见圆义。若忘筌取鱼始可与言道矣。于是校阅真俗研思因果。乃立善不受报顿悟成佛。又著二谛论佛性当有论法身无色论佛无净土论应有缘论等。笼罩旧说妙有渊旨。而守文之徒多生嫌嫉。与夺之声纷然竞起。又六卷泥洹先至京师。生剖析经理洞入幽微。乃说阿阐提人皆得成佛。于时大本未传。孤明先发独见忤众。于是旧学以为邪说讥愤滋甚。遂显大众摈而遣之。生于大众中正容誓曰。若我所说反于经义者。请于现身即表厉疾。若与实相不相违背者。愿舍寿之时据师子座。言竟拂衣而游。初投吴之虎丘山。旬日之中学徒数百。其年夏雷震青园佛殿。龙升于天光影西壁。因改寺名号曰龙光。时人叹曰。龙既已去生必行矣。俄而投迹庐山。销影岩岫。山中僧众咸共敬服。后涅槃大本至于南京。果称阐提悉有佛性。与前所说合若符契。生既获斯经寻即讲说。以宋元嘉十一年冬十一月庚子。于庐山精舍升于法座。神色开朗德音俊发。论议数番穷理尽妙。观听之众莫不悟悦。法席将毕忽见麈尾纷然而坠。端坐正容隐几而卒。颜色不异似若入定。道俗嗟骇远近悲泣。于是京邑诸僧内惭自疚追而信服。其神鉴之至徵瑞如此。仍葬庐山之阜。初生与睿公及严观同学齐名。故时人评曰。生睿发天真。严观洼流得。慧义彭享进。寇渊于默塞。生及睿公独标天真之目。故以秀出群士矣。初关中僧肇始注维摩。世咸玩味。生乃更发深旨显畅新异及诸经义疏。世皆宝焉。王微以生比郭林宗。乃为之立传旌其遗德。时人以生推阐提得佛。此语有据。顿悟不受报等时亦为宪章。宋太祖尝述生顿悟义。沙门僧弼等皆设巨难。帝曰。若使逝者可兴。岂为诸君所屈。后龙光又有沙门宝林。初经长安受学。后祖述生公诸义。时人号曰游玄生。著涅槃记及注异宗论檄魔文等。林弟子法宝亦学兼内外。著金刚后心论等。亦祖述生义焉。近代又有释慧生者。亦止龙光寺。蔬食善众经兼工草隶。时人以同寺相继。号曰大小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