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6833,分1789页显示  上一页  107  108  109  110  111  113  114  115  116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释怀贤( 怀贤 潜道 圆通大师、圆通 五客、稚耄典记 )
陈襄(述古 世称 古灵先生 )
韩退(知止 安逸处士、稷山逸民 )
苏随(紫云先生 )
王向(子直 公默、公默先生 )
周敦颐(世称 周子 敦实 茂叔 濂溪 元、元公 惇实 )
文同(与可 笑笑先生 世称 石室先生、锦江道人 )
郑穆(闳中 四先生 )
曾巩(子固 世称 南丰先生 文定 )
韩迥(东山野叟 )
黄庶(亚父、亚夫 青社 )
刘敞(原父、原甫 公是 )
陆经(子履 嵩山老人 )
释浩宏(了空大师 )
释显忠(祖印禅师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6—1082 【介绍】: 宋僧。永嘉人,字潜道。俗姓何。真宗天禧二年受具戒,屡依高僧,四主名刹。多才艺,工诗,字画有法。赐号圆通大师。
全宋诗
释怀贤(一○一六~一○八二),字潜道,赐号圆通,俗姓何,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真宗天禧二年(一○一八)落发受戒。后屡依高僧,四主名刹。神宗元丰五年卒,年六十七。所著诗颂文集凡五卷及《稚耄典记》一篇,已佚。事见《淮海集》卷三六《圆通禅师行状》。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金山龙游寺。圆通禅师。讳怀贤。字潜道。温州永嘉何氏子。在襁褓中。能合掌僧坐。四岁从嗣仁社主。出家受戒。有讲席辄往听。尽得其学。及长叹曰。说食能饱人乎。别社主。去遍参。最后见达观颖于润之因圣。初师从瑞新禅师游颇久。具知宗门承袭宾主之说。自谓无以复加。比至达观会中。闻所开示类。皆世缘俗谛。非谈谐嵬𤨏。则骂詈不已。心窃陋之。乃潜诣丈室。请白曰。为人天师。当只说法。奈何预以世间事。且僧有过斥去则已。何足追骂至累日乎。观颔而不答。师因此省悟。初开法于太平隐静。嗣主金山。金山当孔道。客至无虚日。师颇厌之。熙宁元年。遂谢事。隐于金牛山。山去丹阳数十里。人迹罕。至庭养猿鹤孔雀鹦鹉白鹇。皆就掌取食。号五客。各为一诗。赠之士大夫。欲相见者。就山中访焉。庐山之圆通。明州之雪窦。相次坚恳。各住一年。雪窦至。前后二十年间。三请乃赴。其行由海道。遇大风。漂至慈溪东岸。舟破。从者多人皆散走。师独安坐水中不动。以元丰五年九月甲午。示灭于金牛。寿六十七。腊六十三。弟子觉澄等。塔全身于西陇淮海。秦少游观为师状曰。师操行卓越。而遇人有恩意。虽对宾客。未尝与众异馔。夜辄从众僧寝于堂中。不入丈室。雅性乐施。所得金钱缯帛。率缘手尽。又多才艺。工于诗字画有法。閒居绝口。不挂事事。虽交至错出。处之晏然。无不集者当时贤士大夫闻其风。皆倾意愿与之游。始用参知政事高公若讷奏。赐紫方袍。又用节度使李公端愿。奏赐号圆通大师。凡十被请从之者四。皆天下名山巨刹。道化方行。辄托事隐去。州郡虽欲挽而留之。不可得也。弟子五十有五人。所著诗颂文集。凡五卷。又撰次其自少至老出处之迹一篇。号稚耄典记。以自见云。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一
释怀贤,字潜道。姓何氏,温州永嘉人也。儿时夙根萌发,常合掌僧坐,父母异之。时郡之西山有僧嗣仁,修西方白莲净观,行甚高,众多归之,号“嗣仁社主”,乃以贤从社主出家。天禧二年,普度天下僧,遂落发。受具戒时,年十四也。贤既得法器,又仰高规,艺行日进,同侣无与比。有讲肄,辄往听受。久之,尽传其学。慨然长怀,有志四方,辞仁远参,所至处,延居上游,最后见达观禅师昙颖于润之因圣,遂得法焉。皇佑初,润守王公珙雅闻贤敏悟,乃见礼请,传法甘露。而太平繁昌又以隐静相召,贤以甘露颇近城市,隐静僻在深山,遂从太平繁昌之请。初贤从瑞新游十有二年,具知宗门,承袭宾主之事。比至达观会中,闻所开示,类皆世缘俗谛,或杂以委琐恢奇之言。又尝以事斥一僧去,每升座辄追论前事,矢口谩骂,累日不休。贤心陋之,乃潜诣丈室,请达观曰:“为人天师,当只说法,奈何预以世俗间事,且僧有过,斥去则已,何足重辱?”达观颔而不答,贤亦因此省悟,居隐静七年,王公移守金陵,复召以清凉,辞不赴。明年,达观自明州雪窦徙金山之龙游。州人乃以雪窦召贤,既行,道过龙游,留一月。会达示寂,润之衣冠缁素因以状诣郡,请止贤继焉。而龙游主者故事,当禀命朝廷,郡守以白部使者,上之,报可。龙游自火灾之后,栋宇灰烬,瑞新禅师实中兴之,未既而卒。贤述其事,积勤八载,殿堂廊庑,灿然具备,今宫宇之盛,冠绝淮海。虽始于新,多成于贤。然其地当长江下游,帆穑迅至,游客登临,日不暇给,贤颇厌之。熙宁元年,遂谢去,隐于金牛山,去丹阳县数十里,人迹䍐至,庭养猿、鹤、孔雀、鹦鹉、白鹇,皆就掌取食,号“五客”,各为一诗赠之。士大夫欲相见者,就山中访焉。三年,刘公述商守九江,招贤主圆通,贤闻匡庐山水幽秀,得疏欣然,题诗壁间,有“岁晚当期返竹门”之句,示不久留也。居匡庐山下一年,果谢去,复还金牛。明州复以雪窦来请,固以疾辞。史官刁公约谓贤曰:“雪窦东南名山,明觉、达观相继居其地,二十年间,请者三至,可谓勤矣。今又不赴,无乃孤其望乎。”贤素善刁公,从之乘舟,遵海北转海门,遇大飓卒起,风樯摧败,黑夜漂泊至慈溪东岸,触礁舟破,从者百馀人皆散走,贤独淹坐水中,从者还救,乃免。居雪窦一年,复谢去,还金牛。以元丰五年九月甲午示寂,寿六十有七,腊五十三,葬于金牛之西垄,累坟为塔。秦少游状其行。贤操行卓越,遇人有恩,虽对宾客,未尝与众异馔,雅好施予,所得金钱缯帛率以散众,人多归之。又多才艺,工于诗,字画有法,当时贤士大夫皆倾意愿与之游。以参知政事高若讷奏,赐紫。复以节度使李端愿奏,赐号“圆通大师”。凡十被请,从之者四,皆天下名山巨刹,道化方行,辄托事隐去,州郡虽欲挽留不可得。弟子五十有五人,所著诗颂文集,凡五卷。又撰次其自少至老出处之迹一篇,号《稚耄典记》,以自见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7—1080 【介绍】: 宋福州候官人,字述古,人称古灵先生。与陈烈、周希孟、郑穆友称“四先生”,倡理学。仁宗庆历二年进士。神宗朝为侍御史知杂事,论青苗法不便,出知陈州、杭州。后以枢密直学士知通进、银台司兼侍读,判尚书都省。尝荐司马光、苏轼等三十三人。有《古灵集》。
全宋诗
陈襄(一○一七~一○八○),字述古,福州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因家在古灵村,人号古灵先生。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初仕浦城主簿,历知仙居、河阳、濛阳等县。嘉祐二年(一○五七),入为秘阁校理、判祠部事。六年,出知常州。英宗治平初,复为开封府推官、三司盐铁判官。神宗即位,出知明州。熙宁二年(一○六九),同修起居注,知谏院、改知制诰。寻直学士院。四年,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出知陈州。五年,知杭州。七年,复知陈州。八年,召还,知通进银台司兼侍读,判尚书都省。元丰三年卒,年六十四。有《古灵先生文集》。事见宋陈晔《古灵先生年谱》(《永乐大典》卷三一四二),《宋史》卷三二一有传。 陈襄诗四卷,以宋刻《古灵先生文集》(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清影宋本(简称影宋本,藏上海图书馆)、清钞本(藏上海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集外诗编为第五卷。
全宋文·卷一○七七
陈襄(一○一七——一○八○),字述古,福州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庆历二年进士及第,授蒲城县主簿,后知仙居、河阳。嘉祐二年迁太常博士,六年出知常州。英宗时曾任开封府推官、三司盐铁判官。神宗立,奉使契丹,还,出知明州。熙宁二年召为刑部郎中,修起居注,寻知谏院,除侍御史知杂事。踰年为知制诰,还吏部郎中。后出知陈州,旋移知杭州。熙宁八年召还,以枢密直学士知通进、银台司兼侍读,迁右司郎中。元丰三年卒。有《郊庙奉祀礼文》三十卷(已佚)、文集二十五卷。见《陈先生墓志铭》(《古灵集》附),《宋史》卷三二一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稷山人,字知止,号安逸处士。师事种放。母死,负土成坟,徒跣终丧。隐嵩山,有诗名。吴遵路、石延年论其高节,诏赐粟帛。以寿终。
全宋诗
韩退,字知止,绛州稷山(今属山西)人。师事种放。母死,负土成坟,徒跣终丧,去隐嵩山。赐号安逸处士。事见《宋史》卷四五七《高怿传》。
全宋文·卷四八○
韩退,绛州稷山(今山西稷山)人,自号稷山逸民。师事种放。母死,负土成坟,徒跣终丧,去隐嵩山。吴遵路、石延年、孙抃等论其高节,嘉祐二年六月诏赐粟帛,号安逸处士。以寿终。《宋史》卷四五七《高怿传》有附传,又见《宋会要辑稿》崇儒六之二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泉州晋江人,号紫云先生。仁宗嘉祐二年进士。历博罗令,弃官归里。葆神练气,不与俗接。后端坐而卒。
全宋诗
苏随,晋江(今福建泉州)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知博罗县(清乾隆《福建通志》卷三三)。弃官归里,崇奉道术,自号紫云先生(《泉南杂志》卷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福州侯官人,徙居颍州汝阴,字子直,号公默。王回弟。仁宗嘉祐二年进士。仕为县主簿。工古文,宗欧阳修,尤长于序事。早逝。有文集。
全宋文·卷一六三六
王向,字子直,号公默先生,福州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后徙汝阴。嘉祐二年进士。曾为三班借职、勾当滁州一镇,欧阳修称誉其才。早逝,仕止于县主簿,为文长于序事,有文集。见沈括《梦溪笔谈》卷一五《艺文》二,曾巩《元丰类稿》卷一二《王子直文集序》,《宋史》卷四三二《王回传》有附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7—1073 【介绍】: 本名敦实。宋道州营道人,字茂叔,号濂溪。周辅成子。以荫为分宁县主簿,历南安军司理参军、虔州通判等,有治绩。神宗熙宁初,知郴州,擢广南东路转运判官,移提点刑狱。后以疾求知南康军,因家庐山莲花峰下。精于《》学,喜谈名理,提出无极、太极、理、气、心、性、命等哲学范畴,以及立诚、主静学说,为道学创始人,程颢、程颐皆从其受业。卒谥元。有《太极图说》、《通书》及文集,后人合编为《周子全书》。
全宋诗
周敦颐(一○一七~一○七三),原名敦实,避英宗旧讳改,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以舅郑向荫得官,初仕分宁主簿,历知桂阳、南昌县,合州判官,虔州通判。神宗熙宁初,迁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以疾求知南康军,因家庐山莲花峰下。峰前有溪,以营道故居濂溪名之,学者因称濂溪先生。六年卒,年五十七。敦颐为宋代道学创始人之一,程颢、程颐皆出其门下。宁宗嘉定十三年(一二二○)赐谥元公,理宗淳祐元年(一二四一)从祀孔庙。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周敦颐诗,以清康熙张伯行刊《正谊堂集·周濂溪集》为底本,校以清乾隆董榕辑《周濂溪集》(简称董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周元公集》(简称四库本)等。辑录之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一○七三
周惇颐(一○一七——一○七三),原名惇实,避英宗旧讳改,字茂叔,号濂溪,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少孤,养于外家。仁宗景祐中,以舅父郑向荫补试将作监主簿,授洪州分宁主簿。调南安军司理参军,移郴州郴、桂阳二县令。知洪州南昌县,签署合州判官事,通判虔州、永州,摄邵州事。熙宁中擢广南东路转运判官、提点刑狱。移知南康军,自请分司南京而归。六年六月卒,年五十七。嘉定中赐谥曰「元」。喜谈名理,精于《》学,程颢、程颐从之学,为宋代理学开山之祖。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见朱熹《濂溪先生事实记》,度正《濂溪先生周元公年表》(宋刻《濂溪集》附)。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8—1079 【介绍】: 宋梓州永泰人,字与可,号笑笑先生,世称石室先生、锦江道人。仁宗皇祐元年进士。历知陵、洋、湖州。与司马光、苏轼相契。工诗文,善篆、隶、行、草、飞白,尤长于画竹。有《丹渊集》。
全宋诗
文同(一○一八~一○七九),字与可,号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初仕邛州军事判官。至和二年(一○五五)调静难军节度判官,嘉祐四年(一○五九)召试馆职。六年,出通判邛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改汉州。三年,迁知普州。神宗熙宁三年(一○七○)召知太常礼院。因议新法不合,四年,出知陵州,历知兴元府、洋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改知湖州。二年,赴任途中卒于陈州,年六十二。文同除诗外尤以墨竹知名,画家称文湖州竹派。后人编有《丹渊集》四十卷,拾遗二卷,附范百禄所撰墓志及家诚之所撰年谱。《宋史》卷四四三有传。 文同诗二十卷,以《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毛晋汲古阁重刊明万历三十八年吴一标刻《陈眉公先生订正丹渊集》为底本,参校明万历四十年蒲以怿刊《新刻石室先生丹渊集》(简称新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梁山舟校新刻本(简称梁校,藏南京图书馆),及近人傅增湘校汲古阁本(简称傅校,藏北京图书馆)。另辑录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一○九八
文同(一○一八——一○七九),字与可,自号笑笑先生,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北)人。汉文翁之后,世称石室先生。皇祐元年进士,授邛州军事判官;至和元年代还,再调静难军节度判官。嘉祐四年,召试馆职,判尚书职方,兼编校史馆书籍。历通判邛州、汉州,知普州、陵州、兴元府、洋州。官至尚书司封员外郎、集贤校理。元丰元年被命知湖州,明年,途经陈州卒,年六十二。事迹见范百禄《文公墓志铭》(《丹渊集》卷首),《宋史》卷四四三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8—1092 【介绍】: 宋福州侯官人,字闳中。性淳谨好学,门人千数。与陈襄、陈烈、周希孟为友,号四先生。仁宗皇祐五年进士。为寿安主簿。神宗熙宁中,召为岐王侍讲。元丰中,出知越州。哲宗元祐初,召拜国子祭酒,除宝文阁待制。请老归,太学生数千人请留,至空学相送。
全宋诗
郑穆(一○一八~一○九二),字闳中,福州侯官(今福建福州)人。仁宗皇祐五年(一○五三)进士(清乾隆《福建通志》卷四三),为寿安主簿。召为国子监直讲,改集贤校理,出通判汾州。神宗熙宁三年(一○七○),为岐王府侍讲。元丰三年(一○八○),出知越州。哲宗元祐初,召拜国子祭酒。三年(一○八八),除直集贤院。四年,拜给事中兼祭酒。六年,请老,提举洞霄宫。七年卒,年七十五。《宋史》卷三四七有传。今录诗五首。
全宋文·卷一一一四
郑穆(一○一八——一○九二),字闳中,福州侯官(今福建福州)人。醇谨好学,与陈襄、陈烈、周希孟为友,闽中号「四先生」,弟子以千数。皇祐四年登进士第。居馆阁三十年。元丰三年知越州。元祐元年除国子祭酒,五年擢宝文阁待制。七年卒,年七十五。见范祖禹《宝文阁待制郑公墓志铭》(《范太史集》卷四三),《宋史》卷三四七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9—1083 【介绍】: 宋建昌军南丰人,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曾易占子。仁宗嘉祐二年进士。少有文名,为欧阳修所赏识,又曾与王安石交游。累官通判越州,历知齐、襄、洪、福诸州,所至多有政绩。神宗元丰三年,判三班院,上言以节用为理财之要。次年,加史馆修撰,典修五朝国史,管勾编修院,旋擢中书舍人。曾校理《战国策》、《说苑》、《新序》、《列女传》等典籍。尤擅散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追谥文定。有《元丰类稿》。
全宋诗
曾巩(一○一九~一○八三),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建昌军南丰县(今江西南丰)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历官太平州司法参军、馆阁校勘、集贤校理兼判官告院,出通判越州,历知齐、襄、洪、福、明、亳、沧诸州。神宗元丰三年(一○八○)判三班院,迁史馆修撰。五年,为中书舍人。六年,病逝于江宁,年六十五。理宗时追谥文定。《宋史》卷三一九有传。曾巩出欧阳修门下,以散文著称。有《元丰类稿》五十卷,《续元丰类稿》四十卷,《外集》十卷。今仅存《元丰类稿》,并有宋刻《曾南丰先生文粹》十卷和金刻《南丰曾子固先生集》三十四卷传世。 曾巩诗九卷,以清康熙五十六年长洲顾崧龄刻《元丰类稿》为底本,校以元大德八年东平丁思敬刻本(简称元刻本),并吸收清何焯《义门读书记》(简称读书记)中的校勘成果。参校本有:明正统十二年邹旦刻本(简称正统本),明嘉靖四十一年黄希宪刻本,有顾之逵跋并录何焯批校(简称顾校本),明嘉靖王抒刻本,有吴慈培录何焯校跋(简称吴校本),明隆庆五年邵廉刻本,有傅增湘校跋并录何焯校跋(简称傅校本),明万历二十五年曾敏才等刻本(简称万历本),明万历二十五年曾敏才等刻清顺治十五年重修本,有章钰校并录何焯、姚椿校(简称章校本),金刻本《南丰曾子固先生集》(简称曾子固集)等。集外诗附于编末。
词学图录
曾巩(1019-1083) 字子固。建昌南丰(今江西南丰)人,世称"南丰先生"。"唐宋八大家"之一。好藏书,珍藏古籍达两万余册,收集篆刻500卷,名为《金石录》。曾校勘《战国策》、《说苑》、《列女传》、《李太白集》和《陈书》等。陈师道、王无咎、曾肇、曾布等皆其门弟子。有《元丰类稿》50卷、《续元丰类稿》 40卷、《外集》10卷流行于世。另有《卫道录》、《大学稽中传》、《礼经类编》、《杂职》、《宋朝政要策》、《诗经教考》等。有词见《梅苑》。
全宋文·卷一二三一
曾巩(一○一九——一○八三),字子固,建昌军南丰县(今江西南丰)人,致尧孙。仁宗嘉祐二年进士,历官太平州司法参军、馆阁校勘、集贤校理、英宗实录院检讨官,出通判越州,历知齐、襄、洪、福、明、亳诸州。神宗元丰三年留判三班院、迁史馆修撰、管勾编修院,兼判太常寺;五年拜中书舍人,六年病逝于江宁府,年六十五。人称南丰先生,理宗时追谥文定。见曾肇《行状》,林希《墓志铭》(《元丰类稿》附录),《宋史》卷三一九有传。曾巩诗文俱称著于世,尤以散文见长,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著《元丰类稿》五十卷(存)、《续元丰类稿》四十卷、《外集》十卷,另有史学著作《隆平集》。
韩迥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昭州人,号东山野叟。累官太子中舍。仁宗嘉祐中引疾归。转运使李师中尝赠诗称其气概。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洪州分宁人,字亚父。黄湜子。仁宗庆历二年进士。历佐一府三州,皆为从事。后摄知康州。工诗。有《伐檀集》。
全宋诗
黄庶(一○一九~一○五八),字亚夫(或作亚父),晚号青社。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庭坚父。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时年二十五(《伐檀集自序》)。其后历一府三州,皆为从事(同上书)。以其诗文及交游事迹考之,初幕长安,庆历末徙凤翔,旋随宋祁幕许州。后随晏殊重幕长安。皇祐三年(一○五一),又改幕许州,受知于文彦博。五年,文彦博徙知青州,辟庶为通判(清光绪《益都县图志·官师志》)。至和中,摄知康州。嘉祐三年,卒于任所,年四十。事见《黄氏金字牒谱》。曾自编《伐檀集》,《宋史·艺文志》著录《黄庶集》六卷,已佚。今仅存《伐檀集》二卷,卷上为诗。 黄庶诗,以明嘉靖六年乔迁订补本《伐檀集》(《山谷全集》附刻)为底本(藏江西省图书馆,有叶德辉亲笔跋),校以清乾隆缉香堂本(简称缉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同治南城宜秋馆据明滇中李友梅本校刊本(简称宜本),清光绪黄菊秋翻刻《山谷全书》附刻本(简称黄本)等。
全宋文·卷一一一一
黄庶(一○一八——一○五八),字亚夫,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庭坚父。庆历二年年二十五登进士乙科,为信州属吏。后丁父忧归山中。皇祐中,历京兆府、许州、青州幕职。官终大理寺丞、摄知康州。嘉祐三年卒于任,年四十。庶工诗文,不蹈陈因,不作骈偶纤浓之词,「庭坚之学韩愈,实自庶先倡」(《四库提要》)。其事迹略见本集及《后山居士文集》卷一八《李夫人墓志铭》、《黄氏金字谍谱》。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9—1068 【介绍】: 宋临江军新喻人,字原父,号公是。仁宗庆历六年进士。历吏部南曹、知制诰。奉使契丹,熟知其山川地理,契丹人称服。出知扬州,徙郓州兼京东西路安抚使,旋召为纠察在京刑狱及修玉牒,谏阻仁宗受群臣所上尊号。以言事与台谏相忤,出知永兴军,岁余因病召还。复求外,官终判南京御史台。学问博洽,长于《春秋》学,不拘传注,开宋人评议汉儒先声。有《春权权衡》、《七经小传》、《公是集》等,又与弟刘放、子刘奉世合著《汉书标注》。
全宋诗
刘敞(一○一九~一○六八),字原父,或作原甫,新喻(今江西新余)人。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皇祐三年(一○五一),迁太子中允、直集贤院。至和元年(一○五四),迁右正言、知制诰。二年,奉使契丹。三年,出知扬州。岁馀,迁起居舍人徙知郓州、兼京东西路安抚使。旋召还纠察在京刑狱。嘉祐四年(一○五九),知贡举。五年,以翰林侍读学士充永兴军路安抚使、兼知永兴军府事。英宗治平三年(一○六六),改集贤院学士、恒南京留守司御史台。神宗熙宁元年卒于官,年五十(《欧阳文忠公集》卷三五《集贤院学士刘公墓志铭》)。有《公是集》七十五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成五十四卷,其中诗二十七卷。《宋史》卷三一九有传。 刘敞诗,以青武英殿聚珍版《公是集》(福建本)为底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两宋名贤小集》所收六卷本(简称名贤本)、《宋百家诗存》所收一卷本(简称诗存本)、不分卷明抄本(简称明抄本)、清乾隆十五年刘氏刊四卷本(简称刘本)。并酌采清鲍廷博校记(简称鲍校)、近人傅增湘校记(简称傅校)。清光绪二十五年广雅书局刻本(简称广雅本),与底本同一系统,偶有异文,亦予出校。新辑得的集外诗编为第二八卷。
全宋文·卷一二七六
刘敞(一○一九——一○六八),字原父,号公是,临江军新喻(今江西新余)人。庆历六年进士,授大理评事,通判蔡州。皇祐三年召试学士院,擢太子中允,直集贤院,明年改判吏部南曹。至和元年迁右正言,知制诰。二年八月奉使契丹,使还,出知扬州,徙知郓州,兼京东西路安抚使。旋召还纠察在京刑狱。嘉祐五年因言事与台谏异,自请出知永兴军。八年还朝判三班院。后知汝州。治平三年改集贤院学士、判南京御史台。熙宁元年卒,年五十。敞学问渊博,为文敏赡。著有《公是集》及《春秋权衡》、《春秋传》、《春秋意林》、《春秋传说例》、《七经小传》、《公是先生弟子记》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越州人,字子履。母再嫁陈见素,因冒姓陈,见素卒,还本姓。仁宗朝,官至集贤殿修撰,坐谪流落。与欧阳修、苏舜钦辈游。善真行书,时有《寓山集》。
全宋诗
陆经,字子履,越州(今浙江绍兴)人。其母再嫁陈见素,冒姓陈。仁宗景祐二年(一○三五),见素卒,复姓陆(《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三四)。庆历元年(一○四一),为集贤校理(同上书卷一三四)。三年,贬监汝州酒税。神宗熙宁五年(一○七二),判太常寺(同上书卷二三二)。十年,知河中府,召直史馆(同上书卷二八○)。善真行书(《宣和书谱》卷六)。有《寓山集》(《周文忠公集》卷五三《陆子履寓山集序》),已佚。今录诗六首。
全宋文·卷五七九
陆经,字子履,越州(今浙江绍兴)人,一说洛阳(今河南洛阳)人,自号嵩山老人。庆历初以大理评事为集贤校理,同知太常礼院。三年,以议礼反复,落职兼汝州酒税,寻复。四年,又为台官诬构,责授袁州别驾,沦落江淮十馀年。至嘉祐初乃复馆职。熙宁中历刑部、兵部员外郎,曾知苏、颍等州,终知河中府。十年,迁集贤殿修撰,命再任。召知审官东西院,方向于用,而已老矣。经善真行书,每与人书碑志,前辈高文,必求经书,故经之石刻殆遍天下。著有《嵩山集》十二卷。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三四、一三九、一五三、二二三、二八○,《东轩笔录》卷一○,《清献集》卷六,《宣和书谱》卷六,《周文忠公集》卷五三,乾隆《江南通志》卷一○一。
释浩宏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一四二七
浩宏,嘉祐中杭州梵天寺僧。传天台教,获赐紫方袍,号了空大师。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显忠,号祖印禅师,仁宗嘉祐间人(《嘉泰会稽续志》卷四)。为南岳下十一世,金山颖禅师法嗣,住越州石佛寺。事见《五灯会元》卷一二。今录诗十八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