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73,分25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丧元
苟延
身殉
超生
死刑
含气
生类
惜死
殉节
糜躯
宅生
物命
惜身
重命
命终
《國語辭典》:丧元(喪元)  拼音:sàng yuán
元,头也。丧元指被杀身亡。《文选。曹植。杂诗六首之六》:「国雠亮不塞,甘心思丧元。」明。叶宪祖《易水寒》第三折:「便捐生何足骇?常言道勇士丧元无害。」
《漢語大詞典》:苟延
谓勉强延续生命。 明 李贽 《代深有告文》:“念本院诸僧虽居山林旷野,而将就度日,不免懒散苟延,心虽不敢以遂非,性或偏护而祗悔。” 清 李渔 《玉搔头·抗节》:“既然如此,我且苟延片刻,在家中待罪便了。” 鲁迅 《而已集·小杂感》:“大儒的刺,一用则苟延了他自己的生命。”
《漢語大詞典》:身殉
指为某种信念而舍弃生命。 郭沫若 《万引》:“她也坠楼身殉了。” 巴金 《静夜的悲剧》:“四天后,她在断头台上身殉她的愚蠢行为。”
《國語辭典》:超生  拼音:chāo shēng
1.投胎为人。如:「永世不得超生。」《西游记》第一三回:「我在阴司里苦难难脱,日久不得超生。」《红楼梦》第二八回:「就便死了,也是屈死鬼,任凭高僧高道忏悔,也不能超生。」
2.宽宥其生命。常用于祈求他人怜悯救助。《红楼梦》第六七回:「只求奶奶超生!奴才再不敢撒一个字儿的谎。」《文明小史》第一回:「连忙自己摘掉帽子,爬在地下磕响头,嘴里说:『大人恩典!大人超生!』」
《國語辭典》:死刑  拼音:sǐ xíng
剥夺受刑人生命的刑罚。
《漢語大詞典》:含气(含氣)
(1).含藏元气。《淮南子·本经训》:“阴阳者承天地之和,形万殊之体,含气化物,以成埒类。”
(2).含有气息。形容有生命者。亦特指人。汉书·贾捐之传:“故君臣歌德,含气之物各得其宜。”魏书·节义传·王玄威:“先帝统御万国,慈泽被於苍生,含气之类莫不仰赖。”新唐书·于志宁传:“世谓 神农氏 尝药以拯含气,而 黄帝 以前文字不传。” 宋 曾巩 《移沧州过阙上殿札子》:“至於六府顺敍,百嘉鬯遂,凡在天地之内,含气之属,皆裕如也。”
《漢語大詞典》:生类(生類)
(1).泛指一切有生命之物。列子·说符:“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类无贵贱。”文选·张衡〈东京赋〉:“方其用财取物,常畏生类之殄也。” 薛综 注:“生类,谓天下万物之类也。”《宋史·食货志上一》:“其或昆虫未蛰,草木犹蕃,輒纵燎原,则伤生类。”
(2).特指动物。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三生:“﹝ 刘孝廉 ﹞遂矢志不残生类,饥吞木实。”
《漢語大詞典》:惜死
(1).珍惜生命,不轻于死。吕氏春秋·长利:“我国士也,为天下惜死;子不肖人也,不足爱也。” 陈奇猷 校释:“惜死,係一专词,义谓爱惜其死,即不作无谓牺牲。”
(2).犹怕死。旧题 汉 李陵 《答苏武书》:“ 子卿 视 陵 ,岂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新唐书·姚崇传:“臣非惜死,恐不益王。”宋史·岳飞传:“或问天下何时太平, 飞 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國語辭典》:殉节(殉節)  拼音:xùn jié
为保全志节而死。《晋书。卷八十九。忠义传。赞曰》:「重义轻生,亡躯殉节。」《儒林外史》第四十八回:「亲家,我仔细想来,我这小女要殉节的真切,倒也由著他行罢!」
《漢語大詞典》:糜躯(糜軀)
粉身碎骨,献出生命。 三国 魏 曹植 《圣皇篇》:“思一効筋力,糜躯以报国。”南齐书·王僧虔传:“祖兄二世,糜躯奉国。”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乌仗那国:“欲报此德,糜躯未谢。”
《漢語大詞典》:宅生
犹言寄托生命。 唐 张九龄 《上封事》:“今六合之间,元元之众,莫不悬命於县令,宅生於刺史。”《元典章·吏部八·差委》:“窃闻四海百姓宅生於刺史,悬命於县令,亲民之官,民命之所由寄也。”
《漢語大詞典》:物命
(1).物类的寿命或生命。 汉 王充 论衡·气寿:“百岁之寿,盖人年之正数也,犹物至秋而死,物命之正期也。”
(2).有生命的物类。法苑珠林卷二二:“臣闻佛神清洁,不进酒肉,爱重物命,如护一子。所有供养,烧香而已;所可祭祀,饼果之属。” 金 元好问 《苏彦远墓铭》:“ 彦远 资禀仁厚,自幼重惜物命,有不忍之爱。”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天圣五年:“禁中以翡翠为服玩,詔市於 南越 。 修古 以为重伤物命;且 真宗 尝禁采狨毛,故事未远,宜罢之。”
《国语辞典》:惜身  拼音:xí shēn
爱惜生命。《三国演义》第二一回:「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漢語大詞典》:重命
(1).赋予重大使命。《书·益稷》“天其申命用休” 孔 传:“天又重命用美。”史记·夏本纪:“天其重命用休。” 裴駰 集解引 郑玄 曰:“天将重命汝以美应,谓符瑞也。”
(2).旧谓重视天命。后汉书·祭祀志上:“今因旧封,窜寄玉牒故石下,恐非重命之义。”
(3).重视生命。韩非子·六反:“重命畏事,尊上之民也。”三国志·吴志·孙休传:“使家给户赡,足相供养,则爱身重命,不犯科法。”北史·魏纪三·孝文帝:“但矜愚重命,犹所不忍。”
《漢語大詞典》:命终(命終)
生命终止。指死亡。百喻经·尝庵婆罗果喻:“一旦命终,财物丧失。”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五:“﹝屠者 张 某﹞惟祈命终之日,不值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