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柏格曼  拼音:bó gé màn
Ingmar Bergman
人名。(西元1918~?)瑞典电影导演。早年风格受义大利写实电影影响,后来逐渐倾向幻想式的象徵表现,以神和恶魔的纠葛为主题,透过神的沉默、性和暴力等,显示出人性的阴暗面。主要作品有《第七封印》、《野草莓》、《沉默》等。
《国语辞典》:摄氏(摄氏)  拼音:shè shì
摄氏温标的简称,为瑞典人Celsius所制定的温度计刻度法,常用符号℃来表示。水在常压下的冰点定为0℃,沸点定为100℃。
《国语辞典》:爱伦凯(爱伦凯)  拼音:ài lún kǎi
Ellen Key
人名。(西元1849~1926)瑞典教育家,妇女解放论者,提倡言论自由、妇女解放。
《国语辞典》:旅鼠  拼音:lǚ shǔ
动物名。哺乳纲齧齿目。产于挪威、瑞典及拉伯兰等处。毛色黄褐,杂有黑点。身体肥胖短小,繁殖力极强。常由山中成群结队向海岸游行迁徙,故称为「旅鼠」。
《国语辞典》:欧耳(欧耳)  拼音:ōu ěr
瑞典、丹麦、挪威等国的货币名称。为英语ore的音译。
《国语辞典》:维京人(维京人)  拼音:wéi jīng rén
丹麦、挪威、瑞典人的祖先。西元九到十二世纪时,居住在北欧斯堪的那维亚半岛,由于气候阴湿,土壤贫瘠,所以多向海上发展。拥有高超的航海技术及造船技巧,常在海上掠夺其他船只,因此有「海盗」、「海上战士」之称。维京人为求航行的快速,将船只建造成狭长的形状,船身平浅,船尾高跷,不仅造型特殊,且性能卓越。这些技术随著维京人的侵略而传播到各地,奠定欧洲商业兴盛的基础。也称为「北蛮人」、「诺曼人」。参见「诺曼人」条。
《漢語大詞典》:哥德堡
瑞典第二大城市和最大港口。人口42.6万(1982年)。地处运河网中。有造船、汽车、木材等工业。北欧大商港,港口终年不冻。
《漢語大詞典》:芬兰人
芬兰的主体民族。少数分布在美国、瑞典、俄罗斯、加拿大等国。约534万人(1985年)。讲芬兰语。多信基督教新教。主要从事工业、农业和林业。
《國語辭典》:北方战争(北方戰爭)  拼音:běi fāng zhàn zhēng
西元一七○○年俄国为争夺波罗的海的控制权,联合波兰、丹麦、萨克森向瑞典宣战,至一七二一年结束,历经二十二年。战后签订尼斯塔特和约,瑞典将其波罗的海东岸地区及出海口的控制权转交俄国。
《國語辭典》:诺贝尔(諾貝爾)  拼音:nuò bèi ěr
Alfred Bernhard Nobel
人名。(西元1833~1896)生于斯德哥尔摩。瑞典化学家,西元一八六七年成功混合硝化甘油与矽藻土而制成炸药。此后更发明无烟火药,又投资从事其他专利产品的制造而致富。晚年捐赠巨款,设置举世闻名的诺贝尔奖。
《國語辭典》:摄氏温度计(攝氏溫度計)  拼音:shè shì wēn dù jì
以摄氏温标制作的温度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