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瑕瑜  拼音:xiá yú
瑕,玉之斑痕;瑜,玉之光彩。「瑕瑜」比喻美德与过失、优点与缺点。如:「瑕瑜互见」。唐。武翊黄〈瑕瑜不相掩〉诗:「泾渭流终异,瑕瑜自不同。」《宋史。卷二○二。艺文志一》:「虽其间釽裂大道,疣赘圣谟,幽怪恍惚,琐碎支离,有所不免,然而瑕瑜相形,雅郑各趣。」
《漢語大詞典》:瑕颣(瑕纇)
瑕,玉上的斑点;纇,丝上的疙瘩。比喻事物的缺点、毛病。 唐 柳宗元 《与吕道州温论〈非国语〉书》:“凡为六十七篇,命之曰《非国语》……思欲尽其瑕纇,以别白中正。” 元 蒋易 《〈极玄集〉序》:“盖当是时以诗鸣者,人有其集,製作虽多,鲜克全美,譬之握珠怀璧,岂得悉无瑕纇者哉。” 清 李楷 《〈嵞山集〉序》:“凡古人之不合於我者,輒訾其瑕纇。”
《漢語大詞典》:掩瑕
遮盖缺点。南史·陆厥传:“至於掩瑕藏疾,合少繆多,则 临淄 所云‘人之著述,不能无病’者也。” 明 胡应麟 诗薮·近体下:“絶调易卑,五言絶即拙匠易於掩瑕,七言絶虽高手难於中的。”
分類:遮盖缺点
《漢語大詞典》:瑕秽(瑕穢)
(1).玉的斑痕,杂质。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执贽:“玉至清而不蔽其恶,内有瑕秽,必见之于外,故君子不隐其短。”法苑珠林卷五六:“﹝圣王﹞还 清旦殿 上坐,自然神珠忽现在前,质色清彻,无有瑕秽。”
(2).比喻事物的缺点;人的过失或恶行。 汉 王充 论衡·自纪:“通人造书,文无瑕秽。”后汉书·霍谞传:“﹝ 宋光 ﹞位极州郡,日望徵辟,亦无瑕秽纤介之累。” 宋 袁褧 枫窗小牍卷下:“夫赦令国之大恩,所以荡涤瑕秽,纳於自新之地。” 孙中山 《第二次讨袁宣言》:“将尽扫政治上、社会上之恶毒瑕秽,而后复纳之约宪之治。”
《漢語大詞典》:瑕玼
见“ 瑕疵 ”。
《國語辭典》:瑕疵  拼音:xiá cī
比喻缺点、毛病。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或有劫持宰相瑕疵,而获酬谢。」唐。韩愈〈进学解〉:「忘己量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也作「瑕颣」。
《國語辭典》:瑕衅(瑕釁)  拼音:xiá xìn
1.罅隙,可乘之机。《史记。卷八七。李斯传。太史公曰》:「李斯以闾阎历诸侯,入事秦,因以瑕衅,以辅始皇,卒成帝业。」
2.比喻过失。《后汉书。卷四一。第五伦传》:「然诸出入贵戚者,类多瑕衅禁锢之人。」《北史。卷六三。苏绰传》:「威自陈精诚不能上感,瑕衅屡彰,罪当万死。」
《漢語大詞典》:绝瑕
谓毫无瑕疵。 唐 韩愈 《奉和杜相公》:“贵相山瞻峻,清文玉絶瑕。” 明 胡应麟 诗薮·近体中:“又‘春’字两见篇中,则二君( 王维 、 岑参 )之作,尚匪絶瑕之璧也。”
《漢語大詞典》:求瑕
寻觅疵病或过失。含有故意挑剔之义。北史·崔浩传:“南镇诸将,闻而生羡,亦欲南抄,以取资财。是以妄张贼势,披毛求瑕,冀得肆心。” 宋 欧阳修 《论杜衍范仲淹等罢政事状》:“夫去一善人,而众善人尚在,则未为小人之利;欲尽去之,则善人少过,难为一二求瑕,惟有指以为朋,则可一时尽逐。”
《國語辭典》:瑕谪(瑕謫)  拼音:xiá zhé
比喻过失。《老子》第二七章:「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宋。苏轼〈追饯正辅表兄至博罗赋诗为别〉:「何时旷荡洗瑕谪?与君归驾相追攀。」也作「瑕谪」。
《漢語大詞典》:瑕适(瑕適)
亦作“ 瑕謫 ”。 玉上的斑痕。比喻人的缺点、过错。管子·水地:“夫玉,温润以泽,仁也……瑕适皆见,精也。” 尹知章 注:“瑕适,玉病也。” 晋 道安 《〈道行般若波罗蜜经〉序》:“幸我同好,饰其瑕讁也。” 唐 韩愈 《唐故朝散大夫尚书库部郎中郑君墓志铭》:“洞然浑朴絶瑕謫,甲子一终反玄宅。” 宋 苏轼 《追钱正辅表兄至博罗赋诗为别》:“何时旷荡洗瑕謫,与君归驾相追攀。”
《漢語大詞典》:郇瑕
左传·成公六年:“ 晋 人谋去 故絳 ,诸大夫皆曰:‘必居 郇 、 瑕氏 之地。’” 杨伯峻 注:“ 郇 在 解池 西北, 瑕 在 解池 南。面积甚大,不可能全部划为 晋国 都城,此云‘居 郇 、 瑕 之地’,盖择其一部也。”后世并称,泛指 山西 临猗 一带 晋国 故地。 晋 陆云 《晋故豫章内史夏府君诔》:“聿临 猗氏 ,接被 郇 瑕 。” 唐 杜甫 《哭韦大夫之晋》诗:“悽愴 郇 瑕 邑,差池弱冠年。” 唐 杜甫 《奉酬寇十侍御锡见寄四韵复寄寇》:“往别 郇 瑕 地,于今四十年。”
分類:后世山西
《韵府拾遗 麻韵》:小瑕
旧唐书赵憬传进贤在于广任用明殿最举大节弃其小瑕随其所能试之以事用人之大纲也
《韵府拾遗 麻韵》:为瑕(为瑕)
文心雕龙混妍𡟎而成体累良质而为瑕陆机文赋引事乖谬虽千载而为瑕
《漢語大詞典》:瑜瑕
(1).谓玉的好坏。瑜,玉的光采;瑕,玉上的斑点或裂痕。 南朝 宋 鲍照 《卖玉器者》诗:“寧能与尔曹,瑜瑕稍辨论。” 唐 敬括 《玉斗赋》:“聚圭合而成量,莹瑜瑕以表义。”
(2).比喻优劣好坏。 晋 孙绰 《康法朗赞》:“人亦有言,瑜瑕弗藏。 朗公 冏冏,能韜其光。” 南朝 梁 江淹 《效阮公诗》:“岂与异乡士,瑜瑕论浅深。” 明沈鲸《双珠记·廷对及第》:“近 嫦娥 ,依袞冕,瑜瑕不掩,红香十里人青眼。”
《漢語大詞典》:罪瑕
罪愆。 前蜀 杜光庭 《亲随为大王修九曜醮词》:“伏惟至圣,俯鉴丹襟,赦已往之罪瑕,解将来之厄会。” 前蜀 杜光庭 《洋州宗夔令公本命醮词》:“荡涤罪瑕,解除寃债。”
分類:罪愆
《漢語大詞典》:瑕翳
玉的斑痕、黑点。亦比喻事物的缺点、毛病。 唐 拾得 《诗》之二八:“一颗水精絶瑕翳,光明透满出人天。”《敦煌变文集·维摩语经讲经文》:“心珠皎洁无瑕翳,此个名为真道场。”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下:“石眼圆晕数重……以中无瑕翳者为活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