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61,分45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班生
押班
班春
班扬
左班
玉笋班
随班
立班
升班
官班
旧班
班次
班序
同班
南班
《漢語大詞典》:班生
(1).指 汉 班嗣 。以信奉 老庄 ,超脱人世著名。宋书·谢灵运传:“愧 班生 之夙悟,惭 尚子 之晚研。”原注:“ 班嗣 本不染世,故曰夙悟。”
(2).指 汉 班固 。 唐 李德裕 《平泉山居诫子孙记》:“吾乃翦荆棘,驱狐狸,始立 班生 之宅,渐成 应叟 之地。” 明 薛蕙 《杂诗》:“ 班生 嗣前烈, 马融 遁远方。”参见“ 班生庐 ”。
(3).指 汉 班超 。其以投笔从戎,立功异域著称。后为弃文就武之典。 唐 豆卢诜 《岭南节度判官宗公神道碑》:“不安 颜子 之贫,遂投 班生 之笔。” 元 杨载 《送王元礼归平城》诗之二:“牧羊怜 马援 ,投笔困 班生 。” 清 孙枝蔚 《幼孙董儿读书戏成一绝相嘲》:“ 班生 所投笔,三世手同操。”
《漢語大詞典》:班生庐(班生廬)
汉 班固 《幽通赋》:“终保己而貽则兮,里上仁之所庐。”后因称隐者之居为“班生庐”。 晋 陶潜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诗:“聊且凭化迁,终返 班生 庐。” 唐 丘丹 《奉酬重送归山》诗:“猥蒙《招隐》作,岂媿 班生 庐。”亦作“ 班氏庐 ”。 唐 张九龄 《初发道中赠王司马兼寄诸公》:“林隔 王公 轝,云迷 班氏 庐。”
分類:隐者
《漢語大詞典》:押班
(1).百官朝会时领班,管理百官朝会位次。 唐 制,以监察御史二人任其事。 宋 制,由参知政事、宰相分日押班。新唐书·百官志三:“朝会,则率其属正百官之班序,迟明列於两观,监察御史二人押班,侍御史顓举不如法者。” 唐 李洞 《题刘相公光德里新构茅亭》诗:“野色迷亭晓,龙墀待押班。”宋史·吕端传:“﹝ 端 ﹞虑与 寇準 同列,先居相位,恐 準 不平,乃请参知政事与宰相分日押班知印,同升政事堂, 太宗 从之。”警世通言·李谪仙醉草吓蛮书:“ 李白 奏道:‘臣前入试春闈,被 杨太师 批落, 高太尉 赶逐,今日见二人押班,臣之神气不旺。’”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卷二七:“ 韩魏公 荐 王陶 ,而 陶 劾 魏公 不押班以为跋扈。”
(2).内宫女官的首领。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大观四年:“冬,十月,丁酉,立贵妃 郑氏 为皇后。后, 开封 人,本 钦圣殿 押班。”
(3).伶人的领班。《隋唐演义》第八六回:“ 玄宗 喜其聪慧知音,遂命为押班梨园之长,时常得供奉左右……自此 李謩 更得尽传内府新声,其技愈加精妙。”
《漢語大詞典》:班春
颁布春令,指古代地方官督导农耕之政令。后汉书·崔篆传:“ 篆 为 新建 大尹……称疾不视事,三年不行县。门下掾 倪敞 諫, 篆 乃强起颁春。” 李贤 注:“﹝班春﹞班布春令。” 宋 王安石 《次韵春日感事》:“病得一官随太守,班春无助愧 周任 。” 明 杨慎 《放春行春发春班春》:“汉书,太守有班春之文。” 清 赵翼 《吊汤纬堂殉难凤山》诗:“一官海外正班春,伏莽无端起劫尘。”
《國語辭典》:班扬(班揚)  拼音:bān yáng
John Bunyan
人名。(西元1628~1688)英国小说家。幼年贫苦失学,曾任浸信会牧师,从事布道工作。西元一六六○年,英国王政复辟之后,以叛离国教罪名,被捕下狱,历时十二年。著有宗教寓言小说《天路历程》,影响极大。也译作「邦扬」、「彭扬」。
《骈字类编》:左班
元 张昱 辇下曲一百二首,有序 其八 国戚来朝总盛容,左班翘鹖右王封。
《漢語大詞典》:玉笋班(玉筍班)
亦作“ 玉笋班 ”。 指英才济济的朝班。 唐 郑谷 《九日偶怀寄左省张起居》诗:“浑无酒泛金英菊,漫道官趋玉笋班。” 宋 张元干 《奉送晁伯南归金溪》诗:“文元勛业金甌字,昭德风流玉笋班。” 金 元好问 《王子端内翰山水同屏山赋》诗之二:“眼明今日题诗处,却见明昌玉笋班。” 明 刘基 《送金华何生还乡觐亲》诗:“故家文物依然在,似汝须归玉笋班。”参见“ 玉笋 ”。
分類:英才朝班
《國語辭典》:玉笋(玉筍)  拼音:yù sǔn
1.笋的美称。
2.形容才士众多杰出,如笋般并出。《新唐书。卷一七四。李宗闵传》:「俄复为中书舍人,典贡举,所取多知名士,若唐冲、薛庠、袁都等,世谓之『玉笋』。」
3.形容女子洁白纤细的手脚。唐。韩偓 咏手诗:「腕白肤红玉笋芽,调琴抽线露尖斜。」唐。杜牧 咏袜诗:「钿尺裁量减四分,纤纤玉笋裹轻云。」
4.比喻尖耸秀丽的山峰。宋。杨万里 真阳峡诗:「夹岸对排双玉笋,此峰外面万青山。」
《漢語大詞典》:随班(隨班)
谓依照官位等次入朝供奉。宋史·职官志二:“初除説书二人,皆以隐逸起, 蔡崈 、 吕瓘 ,仍遂其性,詔以士服随班朝謁入侍。” 明 高明 《琵琶记·丹陛陈情》:“朝朝宿卫,早早随班。”红楼梦第五八回:“谁知上回所表的那位老太妃薨,凡誥命等皆入朝随班,按爵守制。”
《漢語大詞典》:立班
上朝时依品秩站立。 唐 白居易 《待漏入阁书事奉赠元九学士阁老》诗:“彩笔停书命,花甎趁立班。”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中:“於礼,羣臣无一日不朝者,故正衙虽不坐,常参官犹立班,俟放朝乃退。”
《國語辭典》:升班  拼音:shēng bān
学生升至高一级的班。如:「这孩子的认知能力与心智发展超越同龄的学生,应该考虑让他升班学习。」
《漢語大詞典》:官班
官职的等级位次。 唐 刘肃 《大唐新语·识量》:“ 张説 拜集贤学士,於院所讌会,举酒, 説 推让不肯先饮,谓诸学士曰:‘学士之礼,以道义相高,不以官班为前后。’” 唐 刘禹锡 《和仆射牛相公见示长句》:“流辈尽来多叹息,官班高后少过从。” 唐 白居易 《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官班分内外,游处遂参差。”
《漢語大詞典》:旧班(舊班)
从前的职位。班,位次。 宋 苏轼 《次韵钱穆父》:“老入 明光 踏旧班,染鬚那復唱《阳关》。”
《國語辭典》:班次  拼音:bān cì
1.朝廷官位的分列次序。《后汉书。卷三三。朱冯虞郑周列传。郑弘》:「时举将第五伦为司空,班次在下,每正朔朝见,弘曲躬而自卑。」《歧路灯》第四回:「这接诏官员,排定班次,礼生高唱行礼。」
2.学校中的班级次序。如:「你的班次比我高,我当然要称呼你为学长。」
3.交通运输工具定时往来的开行次数。如:「为了输运旅客,铁、公路都增加了许多班次。」
4.泛指排列的次序或等级。汉。应玚〈驰射赋〉:「筹算克明,班次均壹。」《春秋。僖公二十八年》「盟于践土」唐。孔颖达疏:「会之班次,以国大小为序。」
5.执行工作任务的规定时间顺序或次数。如:「排得如此密的班次,工作人员有适当的睡眠吗?」
《國語辭典》:班序  拼音:bān xù
1.班列次序。《国语。齐语》:「班序颠毛,以为民纪统。」
2.依官爵或年纪排列的次序。《旧唐书。卷四三。职官志二》:「凡文武百僚之班序,官同者先爵,爵同者先齿。」
《國語辭典》:同班  拼音:tóng bān
在同一个班级求学或任事。如:「两人从小到大都同班,这样的缘分实在难得。」
《漢語大詞典》:南班
宋仁宗 于南郊大祀时,赐皇族子弟的官爵,谓之南班。班,爵禄。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故事二:“宗子授南班官,世传 王文正 太尉为宰相日,始开此议,不然也。故事,宗子无迁官法,唯遇稀旷大庆,则普迁一官。 景祐 中,初定祖宗并配南郊,宗室欲缘大礼乞推恩,使诸王宫教授 刁约 草表上闻……自此遂有南班之授。”宋史·光宗纪:“﹝ 绍熙 元年﹞秋七月癸丑,詔 秀王 诸孙并授南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