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相关人物
杨玉环(杨贵妃)


《西京杂记》卷二~076~
司马相如,初与卓文君还成都。居贫愁懑,以所著鹔?裘,就市人阳昌贳酒,与文君为欢。既而文君抱颈而泣,曰:「我平生富足,今乃以衣裘贳酒。」遂相与谋于成都卖酒。相如亲著犊鼻裈涤器以耻王孙,王孙果以为病,乃厚给文君,文君遂为富人。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肌肤柔滑如脂,十七而寡,为人放诞风流,故悦长卿之才而越礼焉。长卿素有消渴疾,及还成都悦文君之色,遂以发痼疾,乃作〈美人赋〉,欲以自刺而终不能改,卒以此疾至死,文君为诔传于世。

例句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白居易 长恨歌

典故
倚新妆
 
解释春风恨
 
语触宫闱
 
醉草清平
 
龟年调

相关人物
李白
 
李隆基(唐玄宗)
 
李龟年
 
杨玉环(杨贵妃)


《太平广记》卷二百四〈乐二·歌·李龟年〉~549~
开元中,禁中初重木芍药,即今牡丹也。(开元《天宝花木记》云,禁中呼木芍药为牡丹)得四本,红、紫、浅红、通白者。上因移植于兴庆池东沉香亭前。会花方繁开,上乘照夜白,太真妃以步辇从。诏特选梨园弟子中尤者,得乐十六部。李龟年以歌擅一时之名,手捧檀板,押众乐前,将歌之。上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为?」遂命龟年持金花笺,宣赐李白,立进《清平调》辞三章。白欣然承旨,犹苦宿酲未解,因援笔赋之。辞曰:「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晓拂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一支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庄。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龟年遽以辞进。上命梨园弟子,约略调抚丝竹,遂促龟年以歌。太真妃持玻璃七宝盏,酌西凉州葡萄酒,笑领歌意甚厚。上因调玉笛以倚曲,每曲遍将换,则迟其声以媚之。太真饮罢,敛绣巾重拜上。龟年常语于五王,独忆以歌得自胜者,无出于此,抑亦一时之极致耳。上自是顾李翰林,尤异于他学士。会高力士终以脱靴为深耻。异日,太真妃重吟前词,力士戏曰:「此为妃子怨李白,深入骨髓。何反拳拳如是?」太真因惊曰:「何翰林学士能辱人如斯?」力士曰:「以飞燕指妃子,是贱之甚矣。」太真颇深然之。上尝三欲命李白官,卒为宫中所捍而止。
典故
贵妃醉脸

相关人物
杨玉环(杨贵妃)


《松窗杂录》
太和、开成中,有程脩己者,以善画得进谒。脩己始以孝廉召入籍,故上不甚以画者流视之。会春暮,内殿赏牡丹花。上颇好诗,因问脩己曰:「今京邑传唱牡丹花诗,谁为首出?」脩己对曰:「臣尝闻公卿者多吟赏中书舍人李正封诗……上闻之,嗟赏移时,杨妃方恃恩宠,上笑谓贤妃曰:「妆镜台前,宜饮以一紫金盏酒,则正封之诗见矣。」
典故
海棠春睡

相关人物
太真妃
 
杨玉环(杨贵妃)


《苏轼诗集》卷二十二〈海棠〉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太真外传》
上皇登沉香亭,诏太真妃子。妃子时卯醉未醒,命力士从侍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上皇笑曰:「岂是妃子醉,真海棠睡未足耳。」
典故
一骑红尘失笑
 
一骑红尘献荔枝
 
玉环旧事
 
红尘一骑妃子笑
 
荔枝无驿使

相关人物
李隆基(唐玄宗)
 
杜牧
 
杨玉环


《全唐诗》卷五百二十一〈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无人知道荔枝来】。」
典故
红荔子驰驿风流

相关人物
杨玉环(杨贵妃)


《新唐书》卷七十六〈后妃列传上·杨贵妃〉~3494~
妃嗜荔支,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
典故
太液池
 
妖妃污太液
 
真妃解语
 
花解语

相关人物
李隆基(唐玄宗)
 
杨玉环


《开元天宝遗事》卷下〈解语花〉
明皇秋八月,太液池,有千叶白莲,数枝盛开。帝与贵戚宴赏,左右皆叹美久之。帝指贵妃示左右曰,争如我解语花。
典故
相关人物
原宪(子思)
 
子贡
 
庄子


《庄子集释》卷九下〈杂篇·让王〉~975~
原宪居鲁,环堵之室,茨以生草,蓬户不完,桑以为枢而瓮牖,二室,褐以为塞,上漏下湿,匡坐而弦。子贡乘大马,中绀而表素,轩车不容巷,往见原宪。原宪华冠縰履,杖藜而应门。子贡曰:「嘻!先生何病?」原宪应之曰:「宪闻之:『无财谓之贫,学而不能行谓之病。』今宪,贫也,非病也。」子贡逡巡而有愧色。原宪笑曰:「夫希世而行,比周而友,学以为人,教以为己,仁义之慝,舆马之饰,宪不忍为也。」唐·成玄英疏:「原宪,孔子弟子,姓原,名思,字宪也。周环各一堵,谓之环堵,犹方丈之室也。以草盖屋,谓之茨也。褐,粗衣也。匡,正也。原宪家贫,室唯环堵,仍以草覆舍,桑条为枢,蓬作门扉,破瓮为牖,夫妻二人各居一室,逢雨湿而弦歌自娱,知命安贫,所以然也。」
《陶渊明集》卷六〈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閒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黔娄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酬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典故 
环儿
 
环妃

相关人物
杨玉环

参考典故
太真


《杨太真外传》
杨贵妃小字玉环,弘农华阴人也。
典故  
连环情未已
 
连环玉
 
连环结
 
连环解
 
连环难解
 
齐后解环

相关人物
君王后
 
秦始皇


《战国策》卷十三〈齐策六·齐闵王之遇杀〉~472~
秦始皇尝使使者遗君王后玉连环,曰:「齐多知,而解此环不?」君王后以示群臣,解臣不知解。君王后引椎椎破之,谢秦使曰:「谨以解矣。」

例句

水精如意玉连环,下蔡城危莫破颜。 李商隐 赠歌妓二首

再三为谢齐皇后,要解连环别与人。 罗虬 比红儿诗之四十一

典故
哭香囊

相关人物
杨玉环(杨贵妃)


《新唐书》卷七十六〈后妃列传上·杨贵妃〉~3495~
帝至自蜀,道过其所,使祭之,且诏改葬。礼部侍郎李揆曰:「龙武将士以国忠负上速乱,为天下杀之。今葬妃,恐反仄自疑。」帝乃止。密遣中使者具棺椁它葬焉。启瘗,故香囊犹在,中人以献,帝视之,悽感流涕,命工貌妃于别殿,朝夕往,必为鲠欷。
《杨太真外传》
上皇密令中官潜移葬于它所。妃之初瘗,以紫褥裹之。及移葬,肌肤已消释矣,胸前尤有锦香囊在焉,中官葬毕以献,上皇置之怀袖。
典故
力士脱靴

相关人物
李白
 
杨玉环(杨贵妃)
 
高力士


《新唐书》卷二百二〈文艺列传中·李白〉~5762~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面,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脩,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月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简释

力士脱靴:指狂傲不羁、蔑视权贵。唐贯休《古意》:“一朝力士脱靴后,玉上青蝇生一个。”

典故
相关人物
安禄山
 
杨国忠
 
杨玉环(杨贵妃)


《太平广记》卷四百八十六〈杂传记三·长恨传〉~3999~
天宝末,兄国忠盗丞相位,愚弄国柄。及安禄山引兵向阙,以讨杨氏为辞。潼关不守,翠华南幸。出咸阳道,次马嵬,六军徘徊,持戟不进。从官郎吏伏上马前,请诛错以谢天下。国忠奉缨盘水,死于道周。左右之意未快,上问之,当时敢言者,请以贵妃塞天下之怒。上知不免,而不忍见其死,反袂掩面,使牵而去之。仓皇展转,竟就绝于尺组之下。既而玄宗狩成都,肃宗禅灵武。明年,大凶归元,大驾还都,尊玄宗为太上皇,就养南宫,自南宫迁于西内。时移事去,乐尽悲来,每至春之日,冬之夜,池莲夏开,宫槐秋落,梨园弟子,玉管发音,闻《霓裳羽衣》一声,则天颜不怡,左右欷歔。三载一意,其念不衰。
《旧唐书》卷五十一〈后妃列传上·玄宗杨贵妃〉~280~
天宝中,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大立边功,上深宠之。禄山来朝,帝令贵妃姊妹与禄山结为兄弟。禄山母事贵妃,每宴赐,锡赉稠沓。及禄山叛,露檄数国忠之罪。河北盗起,玄宗以皇太子为天下兵马元帅,监抚军国事。国忠大惧,诸杨聚哭,贵妃衔土陈请,帝遂不行内禅。及潼关失守,从幸至马嵬,禁军大将陈玄礼密启太子,诛国忠父子。既而四军不散,玄宗遣力士宣问,对曰「贼本尚在」,盖指贵妃也。力士复奏,帝不获已,与妃诀,遂缢死于佛室。时年三十八,瘗于驿西道侧。
《长安志》卷十四〈县四·兴平〉~53~
马嵬故城,在县西北二十三里。孙景安征途记曰:「马嵬,人名,于此筑城,以避难,未详何代人,姚苌时,扶风王骈以数千人保马嵬故城。」
典故
离马嵬
 
马嵬坡
 
马嵬尘
 
马嵬恨血
 
马嵬血
 
马嵬风雨

相关人物
安禄山
 
杨国忠
 
杨玉环(杨贵妃)


《旧唐书》卷五十一〈后妃列传上·玄宗杨贵妃〉~280~
天宝中,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大立边功,上深宠之。禄山来朝,帝令贵妃姊妹与禄山结为兄弟。禄山母事贵妃,每宴赐,锡赉稠沓。及禄山叛,露檄数国忠之罪。河北盗起,玄宗以皇太子为天下兵马元帅,监抚军国事。国忠大惧,诸杨聚哭,贵妃衔土陈请,帝遂不行内禅。及潼关失守,从幸至马嵬,禁军大将陈玄礼密启太子,诛国忠父子。既而四军不散,玄宗遣力士宣问,对曰「贼本尚在」,盖指贵妃也。力士复奏,帝不获已,与妃诀,遂缢死于佛室。时年三十八,瘗于驿西道侧。
《新唐书》卷七十六〈后妃列传上·杨贵妃〉~3495~
初,安禄山有边功,帝宠之,诏与诸姨约为兄弟,而禄山母事妃,来朝,必宴饯结欢。禄山反,以诛国忠为名,且指言妃及诸姨罪。帝欲以皇太子抚军,因禅位,诸杨大惧,哭于廷。国忠入白妃,妃衔块请死,帝意沮,乃止。及西幸至马嵬,陈玄礼等以天下计诛国忠,已死,军不解。帝遣力士问故,曰:「祸本尚在!」帝不得已,与妃诀,引而去,缢路祠下,裹尸以紫茵,瘗道侧,年三十八。
典故
神仙谪
  
谪仙人
 
谪仙春梦
 
谪仙狂
 
谪仙赋
 
谪仙风采
 
谪仙魂

相关人物
李白
 
杨玉环(杨贵妃)
 
贺知章
 
高力士


《全唐诗》卷一百八十二〈对酒忆贺监二首〉
〈对酒忆贺监二首〉并序:「太子宾客贺公。于长安紫极宫一见余。呼余为谪仙人。因解金龟换酒为乐。殁后对酒。怅然有怀。而作是诗。」诗云:「狂客归四明,山阴道士迎。敕赐镜湖水,为君台沼荣。人亡馀故宅,空有荷花生。念此杳如梦,凄然伤我情。」
《本事诗·高逸》
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解金龟换酒,与倾尽醉。期不间日,由是称誉光赫。贺又见其〈乌栖曲〉,叹赏苦吟曰:「此诗可以泣鬼神矣。」
《新唐书》卷二百二〈文艺列传中·李白〉~5762~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
《漢語大詞典》:芙蓉面
喻美人容颜。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东风摇曳垂杨綫,游丝牵惹桃花片,珠帘掩映芙蓉面。”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七:“谁道 蓬山 天外远,晓起开帘,重见芙蓉面。”
《國語辭典》:环堵(環堵)  拼音:huán dǔ
四面围绕土墙的狭屋。《礼记。儒行》:「儒有一亩之宫,环堵之室,筚门圭窬,蓬户瓮牖。」《三国志。卷一一。魏书。管宁传》:「环堵荜门,偃息穷巷。」
《國語辭典》:玉环(玉環)  拼音:yù huán
1.玉制的环佩。《韩非子。说林下》:「吾好佩,此人遗我玉环。」
2.比喻圆月。唐。白居易〈和元微之诗。和栉沐寄道友〉诗:「高星粲金粟,落月沉玉环。」
3.唐杨贵妃的小字。宋。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词:「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漢語大詞典》:玉连环(玉連環)
套连在一起的玉环。战国策·齐策六:“ 秦始皇 甞使使者,遗 君王后 玉连环,曰:‘ 齐 多知,而解此环不?’” 鲍彪 注:“两环相贯。” 唐 李商隐 《赠歌妓》诗之一:“水精如意玉连环, 下蔡 城危莫破颜。”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舅太太﹞説着,把自己胸坎儿上带的一个玉连环,拴着一个怀镜儿,解下来给姑娘带上。”
分類:玉环
《漢語大詞典》:解连环(解連環)
(1).战国策·齐策六:“ 秦始皇 尝使使者遗 君王后 玉连环,曰:‘ 齐 多智,而解此环不?’ 君王后 以示羣臣,羣臣不知解; 君王后 引椎椎破之,谢 秦 使曰:‘谨以解矣!’”后以“解连环”比喻解决难题。 宋 辛弃疾 《汉宫春·立春日》词:“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 清 郑燮 《与丹翁书》:“此等辞令,固非庸手所能,亦非狠手所办,真是解连环妙手。”亦省作“ 解环 ”。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酷儒莠书:“其意盖倣 齐 君王后 以椎解环,不知环破即解,乱丝斩之仍不治也。”
(2).词牌名。又名《望梅》《杏梁燕》。双调一百零六字,仄韵。《词谱》卷三四:“此调始自 柳永 ,以词有‘信早梅偏占阳和’,及‘时有香来,望明艷遥知非雪’句,名《望梅》。后因 周邦彦 词有‘妙手能解连环’句,更名《解连环》。 张辑 词有‘把千种旧愁,付与杏梁语燕’句,又名《杏梁燕》。”
《國語辭典》:马嵬(馬嵬)  拼音:mǎ wéi
地名。在陕西省兴平县西二十五里。相传唐时安禄山作乱,玄宗奔蜀,次马嵬驿,命高力士赐杨贵妃死。也称为「马嵬堡」、「马嵬坡」、「马嵬亭」、「马嵬镇」。
《國語辭典》:谪仙(謫仙)  拼音:zhé xiān
称人才情高超,清越脱俗,有如自天上被谪居人世的仙人。如汉朝东方朔、唐朝李白、宋朝苏轼等都曾被称誉为「谪仙」。《新唐书。卷二○二。文艺传中。李白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唐。李白〈玉壶吟〉:「世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是谪仙。」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四。才识》:「苏子瞻文章议论,独出当世,风格高远,真谪仙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