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底样儿(底样儿)  拼音:dǐ yàng ér
鞋底的痕迹。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若不是衬残红芳径软,怎显得步香尘底样儿浅。」
《国语辞典》:辆起(辆起)  拼音:liàng qǐ
备好车轿。元。关汉卿《陈母教子》第三折:「孩儿休背马,辆起兜轿,著四个孩儿抬著老身,我亲见大人去来。」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辆起车儿,俺先回去。」
《国语辞典》:白马将军(白马将军)  拼音:bái mǎ jiāng jūn
1.作战时常骑乘或使用白马的将军。《三国志。卷一八。魏书。二李臧文吕许典二庞阎传。庞德》:「后亲与羽交战,射羽中额。时德常乘白马,羽军谓之白马将军,皆惮之。」《三国演义》第七回:「因公孙瓒曾与羌人战,尽选白马为先锋,号为『白马将军』。」
2.元王实甫《西厢记》剧中的人物。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楔子》:「小子有一故人,姓杜,名确,号为『白马将军』,现统十万大兵,镇守著蒲关。」
《国语辞典》:越越的  拼音:yuè yuè de
1.越发、更加。元。关汉卿《金线池》第二折:「他只为我囊中钱钞已尽,况见石府尹满考朝京,料必不来复任,越越的欺负我。」元。乔吉《两世姻缘》第二折:「我吃不下去了,但觉这病越越的沉重了。」
2.暗暗的、悄悄的。《董西厢》卷六:「闷打孩似吃著没心草,越越的哭到月儿落。」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越越的青鸾信杳,黄犬音乖。」
《国语辞典》:做下来(做下来)  拼音:zuò xià lái
犯下、出事。《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小孙屠。第一○出》:「不是你眼快,险做下来。」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这几日窃见莺莺语言恍惚,神思加倍,腰肢体态,比向日不同;莫不做下来了么?」也作「做下」。
《国语辞典》:转关儿(转关儿)  拼音:zhuǎn guān ér
耍机诈、弄手段。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老夫人转关儿没定夺,哑谜儿怎猜破。」元。杨讷《刘行首》第三折:「怎当他转关儿有百计千谋杀。」
《国语辞典》:倒陪家门(倒陪家门)  拼音:dào péi jiā mén
女子降低身分下嫁于人。语出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母亲,休爱惜莺莺这一身。您孩儿别有一计。不拣何人,建立功勋,杀退贼军,扫荡妖氛;倒陪家门,情愿与英雄结婚姻,成秦晋。」
《国语辞典》:倒悬之危(倒悬之危)  拼音:dào xuán zhī wéi
比喻处境极为艰困、危险。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楔子》:「有游客张君瑞,奉书令小僧拜投于麾下,欲求将军以解倒悬之危。」也作「倒悬之急」。
《国语辞典》:颠不剌的(颠不剌的)  拼音:diān bù lā de
心神颠倒的样子。《董西厢》卷一:「穷缀作,腌对付,怕曲儿捻到风流处,教普天下颠不剌的浪儿每许。」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颠不剌的见了万千,似般可喜娘的庞儿罕曾见。」
《国语辞典》:打个照面(打个照面)  拼音:dǎ ge zhào miàn
正面相遇或彼此眼光相遇。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刚刚的打个照面,风魔了张解元。」
《国语辞典》:刺骨悬梁(刺骨悬梁)  拼音:cì gǔ xuán liáng
比喻发愤苦读。参见「悬梁刺股」条。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可怜刺骨悬梁志,险作离乡背井魂。」
《国语辞典》:没揣的(没揣的)  拼音:méi chuǎi de
突然、没料到。元。郑廷玉《金凤钗》第一折:「不付能恰做官,没揣的罢了职。」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三折》:「若是回廊下没揣的见俺可憎,将他来紧紧的搂定。」
《国语辞典》:栊门儿(栊门儿)  拼音:lóng mén ér
有槛的门。《董西厢》卷五:「忽听得栊门儿哑地开,急把眼儿揩。」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慢俄延,投至到栊门儿前面,刚挪了一步远。」
分类:王实甫
《国语辞典》:藕丝儿(藕丝儿)  拼音:ǒu sī ér
比喻情丝。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休教那淫词儿污了龙蛇字,藕丝儿缚定鹍鹏翅。」
分类:王实甫
《国语辞典》:哪埚儿(哪埚儿)  拼音:nǎ guō ér
哪里。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好叫我去住无因,进退无门,可著俺哪埚儿里人急偎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