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499,分167页显示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16  17  18  1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玉杖
玉衣
琼玉
玉津
玉玺
玉搔
玉棺
玉床
玉气
玉醴
玉霄
赤玉
镂玉
玉趾
玉水
《漢語大詞典》:玉杖
(1).饰有玉鸠的拐杖, 汉 时天子始以赐老人。后汉书·礼仪志中:“仲秋之月,县道皆案户比民。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玉杖,餔之糜粥。八十九十,礼有加赐。玉杖长九尺,端以鳩鸟为饰。” 唐 李白 《夷则格上白鸠拂舞辞》:“天子刻玉杖,鏤形赐耆人。”资治通鉴·汉明帝永平二年:“三老服都紵大袍,冠进贤,扶玉杖。” 胡三省 注:“玉杖长七尺,端以鳩鸟为饰。鳩者,不噎之鸟也,欲老人不噎。尔雅翼曰:刻玉为鳩,置之杖端,谓之鳩杖,亦曰玉杖。”
(2).泛指以玉为饰的美杖。 南朝 梁元帝 《相名》诗:“仙人卖玉杖,乘鹿去山林。” 唐 张祜 《公子行》:“轻将玉杖敲花片,旋把金鞭约柳丝。” 宋 陆游 《书怀》诗:“翠裘緑玉杖,白日凌青天。” 清 钱泳 《履园丛话·陵墓·忠逊王墓》:“携我緑玉杖,著我游春屐。”
《漢語大詞典》:玉衣
(1).玉饰之衣,泛指美衣。列子·周穆王:“月月献玉衣,旦旦荐玉食,化人犹不舍然,不得已而临之。”三国志·魏志·文昭甄皇后传“后三岁失父” 裴松之 注引魏书:“后以 汉 光和 五年十二月丁酉生。每寝寐,家中髣髴见如有人持玉衣覆其上者,常共怪之。”《旧唐书·后妃传上·玄宗贞顺皇后武氏》:“遂使玉衣之庆,不及於生前;象服之荣,徒增於身后。” 明 夏完淳 《大哀赋》:“圣人励玉衣而靡替,垂翠裘而独闷。”
(2).古代帝王、后妃、王侯之玉制葬服。汉书·霍光传:“ 光 薨……赐金钱、绘絮、绣被百领,衣五十篋,璧珠璣玉衣。” 颜师古 注:“《汉仪注》以玉为襦,如鎧状连缀之,以黄金为缕,要已下玉为札,长尺,广二寸半为甲,下至足,亦缀以黄金缕。”
(3).陵寝便殿中所藏的御衣。 唐 杜甫 《行次昭陵》诗:“玉衣晨自举,铁马汗常趋。” 仇兆鳌 注:“《王莽传》: 杜陵 便殿乘舆虎文衣废藏在室匣者出,自树立外堂上,良久乃委地。”
《漢語大詞典》:琼玉(瓊玉)
(1).美玉。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死而利国,犹或为之,况琼玉乎。” 晋 潘尼 《赠侍御史王元贶》诗:“ 崐山 积琼玉,广厦构众材。”
(2).喻指酬答的厚礼。 宋 苏辙 《答孔武仲》诗:“愧君赠桃李,永愿报琼玉。”参见“ 琼琚 ”。
(3).比喻贤才。 唐 卢纶 《送史兵曹判官赴楼烦》诗:“敢谢亲贤得琼玉, 仲宣 能赋亦能诗。” 清 周亮工 《送卓初荔返闽》诗:“琼玉满怀过 岭 雪,芙蓉一掬涉江诗。”
(4).比喻美好的诗文。 唐 元稹 《献荥阳公诗五十韵》:“句句推琼玉,声声播管弦。”
(5).比喻霜雪。 宋 杨万里 《新霜》诗:“瓦脊生尘緫琼玉,梅梢着粉忽琅玕。”
《國語辭典》:琼琚(瓊琚)  拼音:qióng jū
美玉。古人喜佩玉,故亦引申为赠物之意。《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也称为「琼华」、「琼玖」。
《漢語大詞典》:玉津
(1).仙药名。汉武故事:“ 西王母 曰:‘太上之药有玉津金浆,其次药有五云之浆。’”
(2).地名。文选·左思〈蜀都赋〉:“西踰 金隄 ,东越 玉津 。” 刘逵 注:“ 璧玉津 ,在 犍为 之东北,当 成都 之东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一:“江水又东至 南安 ,为 璧玉津 ,故 左思 云:‘东越 玉津 ’也。” 宋 陆游 《舟过玉津》诗:“玻璃江上送残春,叠鼓催帆过 玉津 。”
(3).银河。 明 徐观光 《万事不如杯在手》诗:“最宜对月吞银海,何必乘风上玉津。”
(4).口液。黄庭内景经·黄庭章“玄泉幽关高崔巍” 唐 梁丘子 注:“玄泉,口中之液也,一曰玉泉,一名醴泉,一名玉液,一名玉津,一名玉浆。”
《國語辭典》:玉玺(玉璽)  拼音:yù xǐ
君主的印信,用美玉刻成。唐。李商隐 隋宫诗:「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三国演义》第六回:「启视之,乃一玉玺,方圆四寸,上镌五龙交纽;……上有篆文八字云:『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分類:玉玺帝王
《漢語大詞典》:玉搔
即玉搔头。 唐 刘禹锡 《浙西李大夫示述梦四十韵并浙东元相公酬和》:“宛转倾罗扇,迴旋堕玉搔。” 元 陈深 《虞美人·题〈玉环玩书图〉》词:“玉搔斜压乌云堕,攲枕看书卧。”参见“ 玉搔头 ”。
《國語辭典》:玉搔头(玉搔頭)  拼音:yù sāo tóu
1.女子的首饰,玉制的发簪。因汉武帝李夫人以玉簪搔头,所以称玉簪为「玉搔头」。唐。白居易〈长恨歌〉:「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也称为「玉簪」。
2.清李渔笠翁十种曲之一,叙述明武宗微服出行与名妓刘倩倩相恋的故事。
《漢語大詞典》:玉棺
(1).传说中玉制的棺。后汉书·方术传上·王乔:“天下玉棺於堂前,吏人推排,终不摇动。 乔 曰‘天帝独召我耶?’乃沐浴服饰,寝其中,盖便立覆……或云此古仙人 王子乔 也。”后用为升仙之典实。 唐 杜甫 《昔游》诗:“玉棺已上天,白日亦寂寞。” 宋 苏轼 《和蔡景繁海州石室》:“何年霹靂起神物,玉棺飞出 王乔 墓。”
(2).棺材的美称。 宋 胡仲弓 《哭赵吏部》诗:“惜无金輅封同姓,空有玉棺归九京。”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八七:“偿得三生幽怨否,许儂亲对玉棺眠。”
《漢語大詞典》:玉床(玉牀)
(1).玉制或饰玉的床。尸子卷下:“ 桀 为璇室瑶臺,象廊玉牀。”《淮南子·本经训》:“帝有 桀 紂 ,为琁室、瑶臺、象廓、玉牀。” 高诱 注:“以玉为牀。”《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四时歌夏歌之十五》:“珍簟鏤玉牀,繾綣任怀适。” 元 岑安卿 《题太真春睡图》诗:“玉牀腻滑芙蓉展,水沉烟裊金屏暖。”
(2).指天床星。古代以为此星主帝位。星倾则天子不安,失位。见《星经》卷上。晋书·后妃传序:“若乃作配皇极,齐体紫宸,象玉牀之连后星,喻金波之合 羲 璧。”新唐书·忠义传上·夏侯端:“玉牀摇,帝座不安。 晋 得岁,真人将兴,安天下之乱者,其在公乎!”
(3).指朱砂矿床。 宋 苏轼 《观张师正所蓄辰砂》诗:“漫説玉牀收箭鏃,何曾金鼎识刀圭。” 宋 陆游 《玉京行》:“絳陵朱儿朝吐光,森然箭鏃攒玉牀。”
《漢語大詞典》:玉气(玉氣)
(1).谓祥瑞之气。 南朝 陈 张正见 《从永阳王游虎丘山》诗:“寳沉餘玉气,剑隐絶星光。” 清 薛雪 一瓢诗话:“沧海珠光,无非是泪; 蓝田 玉气;恍若生烟。”
(2).白色的云气。 明 郑若庸 《玉玦记·赏花》:“重重金碧,楼阁丽层霄;隐隐丹青,峰峦浮玉气。”
《國語辭典》:玉醴  拼音:yù lǐ
1.甘纯的泉水。《文选。嵇康。琴赋》:「涓子宅其阳,玉醴涌其前。」
2.传说中的仙丹灵药。《抱朴子。内篇。金丹》:「朱草状似小枣,栽长三四尺,枝叶皆赤,茎如珊瑚,喜生名山岩石之下,刻之,汁流如血,以玉及八石金银投其中,立便可丸如泥,久则成水,以金投之,名为金浆,以玉投之,名为玉醴,服之皆长生。」
3.美酒。唐。李白 咏山樽诗二首之一:「外与金罍并,中涵玉醴虚。」清。李渔《閒情偶寄。卷一一。器玩部。制度》:「列山珍海错,倾玉醴琼浆。」
《漢語大詞典》:玉霄
(1).天界。传说中天帝、神仙的居处。 唐 常建 《古意》诗之二:“玉霄九重闭,金锁夜不开。” 宋 苏轼 《水龙吟》词:“向玉霄东望, 蓬莱 晻靄,有云驾,驂风驭。” 宋 徐铉 《赠奚道士》:“玉霄壁闭人长在,金鼎功成俗未知。” 清 朱鹤龄 《思陵长公主挽诗》:“誓依灵寝去,俄向玉霄行。”
(2).指 天台山 的 玉霄峰 。 宋 陆游 《赠倪道士》诗:“归隐 玉霄 应不出,他年容我扣巖扉。”参见“ 玉霄峰 ”。
《漢語大詞典》:玉霄峰
山峰名。在 浙江 天台山 。传说为仙人所居。太平广记卷二一引《仙传拾遗·司马承祯》:“吾( 司马承禎 )自居 玉霄峰 ,东望 蓬莱 ,常有真灵降驾。” 宋 陈与义 《南柯子·塔院僧阁》词:“此间何似 玉霄峰 。遥望 蓬莱 ,依约晓云东。”
《骈字类编》:赤玉
唐 李白 古风 其二十 终留赤玉舄,东上蓬莱路。
唐 元稹 岳阳楼 岳阳楼上日衔窗,影到深潭赤玉幢。
《分类字锦》:镂玉(镂玉)
周伯琦 诈马行 华鞍镂玉连钱骢,彩翚簇辔朱英重。
宋书礼志龙驾帝服镂玉梁甫
分类:封禅鞍辔
《國語辭典》:玉趾  拼音:yù zhǐ
1.尊称他人的脚步。《国语。吴语》:「天王亲趋玉趾,以心孤句践,而又宥赦之。」《聊斋志异。卷一二。二班》:「先生,余亦避难石室,幸可栖宿,敢屈玉趾,且有所求。」
2.如白玉般的脚。南朝梁。沈约〈少年新婚为之咏〉:「裾开见玉趾,衫薄映凝肤。」
《漢語大詞典》:玉水
(1).产玉的水。文选·颜延之〈赠王太常〉诗:“玉水记方流,琁源载圆折。” 李善 注:“《尸子》曰:‘凡水,其方折者有玉,其圆折者有珠也。’” 唐 李商隐 《玉山》诗:“ 玉山 高与 閬风 齐,玉水清流不贮泥。” 王国维 《游仙丁己》诗:“如盖青天倚杵低,方流玉水旋成泥。” 唐 白居易 《寄崔少监》诗:“弹为古宫调,玉水寒泠泠。” 宋 杨万里 《戏咏陈氏女剪綵花二绝句·拒霜》:“染露金风里,宜霜玉水滨。” 金 元好问 《玉泉》诗之二:“玉水泓澄古殿隅,又新名第不关渠。”
(2).水的美称。
(3).水名。在 山东 历城 南,源于 泰山 朗公谷 ,流经 玉符山 ,名 玉水 。参阅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济水二
(4).水名。在 湖南 湘阴 北,源于 玉笥山 。参阅《嘉庆一统志·长沙府一》
(5).纸名。 元 费著 《蜀笺谱》:“ 澄心堂 纸,取 李氏 澄心堂 样制也……中等则名曰玉水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