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骈字类编》:二猴
净印法门经我宁舍身与汝食汝今远放此二猴我愿视护诸菩提智者应无虚妄语
《國語辭典》:猴戏(猴戲)  拼音:hóu xì
1.用猴子表演的驯兽节目。在魏晋南北朝时已很盛行。由演员指挥已驯服的猴子做穿衣、脱衣、翻筋斗、骑羊奔驰等动作。与猴子一起表演的尚有羊、狗、熊等动物。
2.泛指以孙悟空为主角的戏曲剧目。如《闹天宫》、《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剧。
《漢語大詞典》:猴年
俗称十二生肖之一猴所代表的年份,即申年。《文汇报》1980.2.10:“依照我们的传统,岁次庚申,是‘猴年’。”
《漢語大詞典》:猴玃
兽名。猴类。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三:“ 蜀山 南高山上,有物如獼猴,长七尺,能人行,健走,名曰猴玃,一名化,或曰猳玃。”
分類:兽名猴类
《漢語大詞典》:猕猴面(獼猴面)
像猕猴的脸庞。比喻容貌丑陋怪异。《北齐书·酷吏传·宋游道》:“时人语曰:‘ 游道 獼猴面, 陆操 科斗形。意识不关貌,何谓丑者必无情。’” 清 黄遵宪 《番客篇》:“长颈獼猴面,此物信巨駔。”
《骈字类编》:猱猴
苏辙牛尾狸诗首如狸尾如牛攀条捷崄如猱猴
《國語辭典》:耍猴儿(耍猴兒)  拼音:shuǎ hóu ér
1.让经过训练的猴子耍把戏。
2.比喻操纵别人,叫他做种种事情。也称为「耍傀儡」。
《漢語大詞典》:耍猴
(1).即猴戏。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耍猴儿》:“耍猴儿者,木箱之内藏有羽帽乌纱,猴手自启箱,戴而坐之,儼如官之排衙。猴人口唱俚歌,抑扬可听。古称沐猴而冠,殆指此也。” 吴祖光 《闯江湖》第四幕:“忽然远处有人大声发问:‘这是干什么?耍猴儿啊?’”参见“ 猴戏 ”。
(2).比喻戏弄、捉弄人。如:别拿我耍猴啦,我干这个实在不在行。
分類:戏弄捉弄
《國語辭典》:猴戏(猴戲)  拼音:hóu xì
1.用猴子表演的驯兽节目。在魏晋南北朝时已很盛行。由演员指挥已驯服的猴子做穿衣、脱衣、翻筋斗、骑羊奔驰等动作。与猴子一起表演的尚有羊、狗、熊等动物。
2.泛指以孙悟空为主角的戏曲剧目。如《闹天宫》、《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剧。
《国语辞典》:狐猴  拼音:hú hóu
除树鼩外,最原始的灵长目之统称。主产于马达加斯加岛及科摩罗群岛的森林地区。身体细长,眼大,尾毛长而密,后肢长。体色及食性不一。性驯顺,喜群居,生殖季节明显。已被列为罕见或濒危动物。
《分类字锦》:真猴
见上注
分类:短小
《漢語大詞典》:猴楂
见“ 猴查 ”。
《漢語大詞典》:猴查
亦作“ 猴楂 ”。 山楂的别名。西京杂记卷一:“初修 上林苑 ,羣臣远方各献名果……查三:蛮查、羌查、猴查。”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果二·山楂:“赤爪子、鼠楂、猴楂、茅楂……此物生于山原茅林中,猴、鼠喜食之,故又有诸名也。”
分類:山楂
《骈字类编》:猴兔
图画见闻志腾昌祐有四时花鸟鱼龟猴兔及梅花鹅茴香下睡鹅又有群鹅泛莲沼等图传于世
《國語辭典》:猴孙王(猴孫王)  拼音:hóu sūn wáng
1.古代戏称塾师之词。明。彭大翼《山堂肆考。卷一一○。人品。束修自给》:「若得水田三百亩,这番不作猴孙王。」也称为「猢狲王」、「猢孙大王」。
2.戏称团体中的领袖。如:「别以为猴孙王这么好当,你还是得照顾大家吃喝呢!」也称为「猢孙大王」、「猢狲王」。
分類:戏称塾师
《國語辭典》:猢狲王(猢猻王)  拼音:hú sūn wáng
1.幼小孩童往往极其顽皮,故旧时戏称乡塾的教师为「猢狲王」。明。郎瑛《七修类稿。卷二六。辨證类。嘲学究》:「近世嘲学究云:『我若有道路,不做猢狲王。』」也称为「猴孙王」、「猢狲大王」。
2.戏称团体中的领袖。如:「他这猢狲王,当的可神气呢!」也称为「猴孙王」、「猢狲大王」。
《骈字类编》:猴岭(猴岭)
明一统志猴岭山在怀庆府济源县西北五十里北接太行上有狙猿麓因名俗称侯景山
《骈字类编》:猴雏(猴雏)
吕次孺义鹰记见鹰鞲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