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相猜
互相猜测;彼此猜疑。 唐 杜甫 《三绝句》之二:“门外鸕鷀久不来,沙头忽见眼相猜。”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礼部·四贤从祀:“ 沈 ( 沈鲤 )遂疑揆地故抑其言,怏怏见於辞色,相猜自此始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霍女:“ 黄 ( 黄生 )实告以情,因相猜为神。”
《國語辭典》:疑猜  拼音:yí cāi
猜疑。古典诗词戏曲中为叶和韵脚常将二字颠倒使用。《董西厢》卷七:「似恁凄凉,何时是了?心头暗暗疑猜。」《儒林外史》第二一回:「浦郎自心里疑猜:『老师父有甚么诗,却不肯就与我看,哄我想的慌。』」
分類:怀疑猜测
《漢語大詞典》:惊猜(驚猜)
惊恐猜疑。 唐 高适 《奉和鹘赋》:“望凤沼而轻举,纷羽族以惊猜。” 宋 苏辙 《次韵沈立少卿白鹿》诗:“白鹿何年养,惊猜未肯驯。”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李太白轶事》:“养奇禽千计,呼皆就掌取食,了无惊猜。”
分類:惊恐猜疑
《國語辭典》:无猜(無猜)  拼音:wú cāi
没有猜忌、嫌疑。《左传。僖公九年》:「送往事居,耦俱无猜,贞也。」晋。陶渊明〈与子俨等书〉:「鲍叔、管仲,分财无猜。」
分類:疑虑
《國語辭典》:猜疑  拼音:cāi yí
对人对事猜忌疑虑。《三国志。卷六○。吴书。周鲂传》:「乞降春天之润,哀拯其急,不复猜疑,绝其委命。」《红楼梦》第三五回:「给你的,你就吃了,这有什么猜疑的。」也作「猜阻」、「猜贰」。
《漢語大詞典》:嫌猜
疑忌。 南朝 宋 鲍照 《代放歌行》:“明虑自天断,不受外嫌猜。” 唐 李白 《长干行》:“同居 长干里 ,两小无嫌猜。”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二篇四:“我已经把那种无嫌猜的儿童精神完全失掉了。”
分類:疑忌
《國語辭典》:猜忌  拼音:cāi jì
因不信任他人,而猜想其将不利于自己。《后汉书。卷二九。申屠刚传》:「平帝时,王莽专政,朝多猜忌,遂隔绝帝外家冯、卫二族,不得交宦,刚常疾之。」《红楼梦》第二七回:「他兄妹间多有不避嫌疑之处,嘲笑喜怒无常;况且林黛玉素昔猜忌,好弄小性儿的。」也作「猜嫌」。
《國語辭典》:猜嫌  拼音:cāi xián
猜疑不信任。唐。司空曙 送郑明府贬岭南诗:「猜嫌成谪宦,正直不防身。」也作「猜忌」。
分類:猜忌嫌怨
《漢語大詞典》:浪猜
胡乱猜测。 明 刘基 《蒋山寺十月桃花》:“残蜂剩蝶相逢浅,黄菊芙蓉莫浪猜。” 明 周履靖 《锦笺记·咸遂》:“我本是岁寒松坚不改,你休认出墙花恁浪猜。” 清 李渔 《风筝误·坚垒》:“和诗非显内家才,寄与旁人莫浪猜。”
分類:胡乱猜测
《漢語大詞典》:费猜(費猜)
反复猜度。 清 孔尚任 《戏和无题诗》:“情有情无夜费猜,珊珊小步最迟来。”
分類:反复猜度
《漢語大詞典》:猜防
猜疑防范。晋书·王濬传:“ 王浑 诣 濬 , 璿 严设备卫,然后见之,其相猜防如此。”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内阁二·严东楼:“初, 徐华亭 为 分宜 所猜防,乃以长君太常 璠 次女,字 世蕃 所爱幼子, 分宜 大喜,坦然不復疑。” 周素园 《贵州民党痛史》第四篇第五章:“方当与海内志士,提携共进;何独於乡党僚友,自设猜防?”
分類:猜疑防范
《韵府拾遗 灰韵》:多猜
周书文帝纪太祖知侯莫陈悦怯而多猜乃倍道兼行出其不意唐书陆贽传寡恕而下惧祸故反侧之衅生多猜而下防嫌故苟且之患作
《國語辭典》:猜贰(猜貳)  拼音:cāi èr
因怀疑而产生异心。南朝梁。丘迟 与陈伯之书:「况伪孽昏狡,自相夷戮;部落携离,酋豪猜贰。」也作「猜阻」、「猜疑」。
分類:疑忌二心
《漢語大詞典》:雄猜
犹多疑。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 汉武帝 徐乐 诸才,备应对之能,而雄猜多忌,岂获晤言之适。”资治通鉴·唐德宗兴元元年:“ 秦皇 严肃雄猜,而 荆軻 奋其阴计; 光武 宽容博厚,而 马援 输其款诚。” 清 程恩泽 《粤东杂感》诗:“外藩 吉利 最雄猜,坐卧高楼互市井。” 郭沫若 《高渐离》附录《校后记之二》:“ 秦始皇 是一位通权变、好女色的雄猜天子,我看是没有问题的。”
分類:多疑
《漢語大詞典》:猜阻
因猜忌而有隔阂。北齐书·李元忠传:“时朝廷离贰,义旗多见猜阻。”旧唐书·突厥传下:“百姓又分为 黄姓 、 黑姓 两种,互相猜阻。” 宋 陆游 《太师魏国史公挽歌词》之四:“大度寧猜阻,羣言自中伤。” 清 戴名世 《〈戴氏宗谱〉序》:“自三代之衰,礼乐崩坏,皆废古忘本;骨肉之恩薄,涣然无所统纪,往往疑贰猜阻,见於父子兄弟之间,而况於疎远之属乎?”
分類:猜忌隔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