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猜愎
猜忌刚愎。 明 刘若愚 酌中志·逆贤羽翼纪略:“﹝ 丁绍吕 ﹞自盔甲厂签书陞内官监管理。逆 贤 嘱 永贞 延请做掌班。及 永贞 内官监印,一应事务,资 绍吕 为多。然 永贞 猜愎自用,亦多有不尽听者。”
分類:猜忌刚愎
《漢語大詞典》:猜斥
猜忌排斥。北齐书·昭帝纪:“帝时以尊亲而见猜斥,乃与 长广王 期猎,谋之於野。”
分類:猜忌排斥
《漢語大詞典》:猜忖
揣测。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忧危竑议后纪:“猜忖此书,必是素有嫌怨者所作。”
分類:揣测
《漢語大詞典》:猜惮(猜憚)
疑忌畏惧。后汉书·宦者传论:“少主凭谨旧之庸,女君资出内之命,顾访无猜惮之心,恩狎有可悦之色。”晋书·贾充传论:“ 贾充 以諂諛陋质……滥叨非据。抽戈犯顺,曾无猜惮之心。”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假谲:“ 王大将军 既为逆,顿军 姑孰 。 晋明帝 以英武之才,犹相猜惮。”
分類:疑忌畏惧
《漢語大詞典》:猜骇(猜駭)
猜疑惊骇。南史·宋巴陵哀王休若传:“上以 休若 善能谐缉物情,虑将来倾幼主,欲遣使杀之,虑不奉詔。徵入朝,又恐猜骇。乃伪授为 江州 刺史,至,即於第赐死。”
分類:猜疑惊骇
《漢語大詞典》:猜狠
疑忌而凶狠。旧唐书·突厥传下:“ 肆叶护 性猜狠信谗,无统驭之略。”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客魏始末纪略:“﹝ 魏忠贤 ﹞亦担当能断,顾猜狠自用,喜事尚諛,是其短也。” 闻一多 《李白之死》诗:“他们,那般妖媚的狐狸,猜狠的豺狼!”
分類:疑忌凶狠
《漢語大詞典》:猜急
猜忌褊急。世说新语·德行“今 荆州 奔亡,存亡未判,我何颜谢 桓公 ” 刘孝标 注引《中兴书》:“或谓曰:‘ 玄 性猜急,未能取卿诚节,若遂不诣,祸必至矣。’”
分類:猜忌褊急
《漢語大詞典》:猜解
捉摸理解。红楼梦第七三回:“这痴丫头原不认得是春意儿……左右猜解不来,正要拿去给 贾母 看呢。”
分類:捉摸理解
《漢語大詞典》:猜警
因猜疑而警惕。隋书·元胄传:“吾岂有不善之意邪?卿何猜警如是!”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十二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猜,疑也。警,戒也。猜警,言疑而加戒慎也。”
分類:猜疑警惕
《漢語大詞典》:猜克
(1).猜忌好胜。新唐书·苏安恒传:“ 武后 末年,太子虽还东宫,政事一不与,大臣畏祸无敢言。 安恒 投匭上书……书奏,后虽猜克,不能无感,乃召见赐食,厚慰遣之。”
(2).指猜忌而加以约束。新唐书·李训传:“初,注( 郑注 )先显, 训 藉以进,及势相埒,赖宠争功,不两立……乃出 注 使镇 凤翔 ,外为助援,内实猜克,得逞,且杀之。”
《漢語大詞典》:猜谜儿
就谜面揣想谜底;寻求谜语的答案
比喻揣摩真实含义或实际情况。例如:老首长,你让我猜谜儿呀。
《漢語大詞典》:猜摸
猜测捉摸。 康濯 《春种秋收·工人张飞虎》:“人们猜摸了一阵,都说公司里那个主任也没见说过 老崔 的长短,八成是 黄武 为了弄钱才捣的鬼。” 邹荻帆 《读贺敬之的〈“八一”之歌〉》:“我读诗时,还往往在读了某几句、或某一节之后,掩卷沉思,猜摸看作者会如何展开下面的诗章,是在自己意内或意外?”
分類:猜测捉摸
《漢語大詞典》:猜谋(猜謀)
因疑忌而采取的计谋。明史·朱亮祖周德兴等传赞:“治天下不可以无法,而草昧之时法尚疎,承平之日法渐密,固事势使然。论者每致慨於鸟尽弓藏,谓出於英主之猜谋,殊非通达治体之言也。”
《漢語大詞典》:猜迫
疑忌而加逼迫。太平御览卷五八三引 唐 南卓 《羯鼓录》:“及 鸿渐 出 蜀 ……乃与从事 杨崖州 、 杜亚 辈登驛楼望江月,行觴讌话曰:‘今日出艰危,脱猜迫,外则不辱命於朝廷,内则不中祸於微质,皆诸贤之力也。’”一本“迫”作“逼”。
分類:疑忌逼迫
《漢語大詞典》:猜三喝五
见“ 猜三划五 ”。
《國語辭典》:猜三划五  拼音:cāi sān huá wǔ
俗称划拳。《儒林外史》第一三回:「当夜猜三划五,吃了半夜,把二百文都吃完了。」也作「猜三喝五」。
分類:猜拳划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