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猜闷儿(猜闷儿)  拼音:cāi mèn ér
1.猜谜。
2.猜疑纳闷。如:「独自坐在那儿猜闷儿。」
《国语辞典》:猜哑谜(猜哑谜)  拼音:cāi yǎ mí
猜测无从想像的事。如:「你有什么话就直接了当的说出来吧!别让大夥儿在这儿猜哑谜。」
《国语辞典》:瞎猜  拼音:xiā cāi
胡乱猜想。如:「别瞎猜,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
分类:胡乱猜想
《韵府拾遗 灰韵》:𤡑猜
王延寿王孙赋性丨丨而㺕疾
《国语辞典》:猜调(猜调)  拼音:cāi diào
流行于云南彝族的民歌。以问答对唱的形式表现情思与生活内涵。歌词四段,曲调活泼诙谐,节奏相当紧凑。
《国语辞典》:混猜  拼音:hùn cāi
乱猜、瞎猜。《文明小史》第二二回:「只有银圆局的老总胡道台,是抚院的红人,晓得细底,听了这些谣言,叫他们休得混猜。」
《漢語大詞典》:蜂迷蝶猜
比喻男子对女子的思慕。 明 高明 《琵琶记·丞相教女》:“絳罗深护奇葩小,不许蜂迷蝶猜。”按,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牛相教女》作“蜂识鶯猜”。
《漢語大詞典》:蜂识莺猜(蜂識鶯猜)
见“ 蜂迷蝶猜 ”。
《漢語大詞典》:蜂迷蝶猜
比喻男子对女子的思慕。 明 高明 《琵琶记·丞相教女》:“絳罗深护奇葩小,不许蜂迷蝶猜。”按,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牛相教女》作“蜂识鶯猜”。
《漢語大詞典》:蜂猜蝶觑(蜂猜蝶覷)
同“ 蜂迷蝶猜 ”。 明徐复祚《投梭记·鬻女》:“敢还是年少多情,蜂猜蝶覷,穴隙踰墙被人话。”
《漢語大詞典》:估猜
猜测。 李準 《李双双小传》:“初上来人们还在风言风语的估猜。”
分類:猜测
《漢語大詞典》:哥德巴赫猜想
①数论中著名难题之一。1742年,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提出:每一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奇素数之和;每一个不小于9的奇数都是三个奇素数之和。实际上,后者是前者的推论。两百多年来,许多数学家孜孜以求,但始终未能完全证明。1966年,中国数学家陈景润证明了“任何一个充分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一个素数与另一个素因子不超过2个的数之和”,简称“1+2”。这是迄今世界上对“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最佳成果。②报告文学。徐迟作。1978年发表。数学家陈景润从小酷爱数学。进入厦门大学数学系后,他又与世界著名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结下了不解之缘。“文化大革命”中尽管遭到批斗和不公正的待遇,但他仍埋头钻研数学,终于完成了被国际数学界所公认的“陈氏定理”。作品文笔华美,富于哲理。
《漢語大詞典》:费尔马猜想
又称“费尔马大定理”。约在1637年,法国数学家费尔马提出猜测:当n〉2时,方程xn+yn=zn除了xyz=0的解以外,没有其他整数解。三百多年来,许多数学家潜心研究,可始终未能证明它。直到1993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怀尔斯才间接证明了此猜想,并得到专家们的肯定。
《漢語大詞典》:胡猜乱想(胡猜亂想)
没有根据地随意猜想。 马烽 《三年早知道》:“在去 甄家庄 的路上,我脑子里不断地胡猜乱想。” 孙犁 《白洋淀纪事·藏》:“她胡猜乱想,什么工作呀,夜间出去白天回来?”
《漢語大詞典》:昏猜
昏乱而多疑。《梁书·沈约传》:“及昏猜之始,王政多门,因此谋退,庶几可果,託卿布怀於 徐令 ,想记未忘。”
分類:昏乱多疑
《漢語大詞典》:猜逼
见“ 猜迫 ”。
《漢語大詞典》:猜迫
疑忌而加逼迫。太平御览卷五八三引 唐 南卓 《羯鼓录》:“及 鸿渐 出 蜀 ……乃与从事 杨崖州 、 杜亚 辈登驛楼望江月,行觴讌话曰:‘今日出艰危,脱猜迫,外则不辱命於朝廷,内则不中祸於微质,皆诸贤之力也。’”一本“迫”作“逼”。
分類:疑忌逼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