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浪猜
胡乱猜测。 明 刘基 《蒋山寺十月桃花》:“残蜂剩蝶相逢浅,黄菊芙蓉莫浪猜。” 明 周履靖 《锦笺记·咸遂》:“我本是岁寒松坚不改,你休认出墙花恁浪猜。” 清 李渔 《风筝误·坚垒》:“和诗非显内家才,寄与旁人莫浪猜。”
分類:胡乱猜测
《漢語大詞典》:费猜(費猜)
反复猜度。 清 孔尚任 《戏和无题诗》:“情有情无夜费猜,珊珊小步最迟来。”
分類:反复猜度
《漢語大詞典》:猜防
猜疑防范。晋书·王濬传:“ 王浑 诣 濬 , 璿 严设备卫,然后见之,其相猜防如此。”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内阁二·严东楼:“初, 徐华亭 为 分宜 所猜防,乃以长君太常 璠 次女,字 世蕃 所爱幼子, 分宜 大喜,坦然不復疑。” 周素园 《贵州民党痛史》第四篇第五章:“方当与海内志士,提携共进;何独於乡党僚友,自设猜防?”
分類:猜疑防范
《韵府拾遗 灰韵》:多猜
周书文帝纪太祖知侯莫陈悦怯而多猜乃倍道兼行出其不意唐书陆贽传寡恕而下惧祸故反侧之衅生多猜而下防嫌故苟且之患作
《國語辭典》:猜贰(猜貳)  拼音:cāi èr
因怀疑而产生异心。南朝梁。丘迟 与陈伯之书:「况伪孽昏狡,自相夷戮;部落携离,酋豪猜贰。」也作「猜阻」、「猜疑」。
分類:疑忌二心
《漢語大詞典》:雄猜
犹多疑。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 汉武帝 徐乐 诸才,备应对之能,而雄猜多忌,岂获晤言之适。”资治通鉴·唐德宗兴元元年:“ 秦皇 严肃雄猜,而 荆軻 奋其阴计; 光武 宽容博厚,而 马援 输其款诚。” 清 程恩泽 《粤东杂感》诗:“外藩 吉利 最雄猜,坐卧高楼互市井。” 郭沫若 《高渐离》附录《校后记之二》:“ 秦始皇 是一位通权变、好女色的雄猜天子,我看是没有问题的。”
分類:多疑
《漢語大詞典》:猜阻
因猜忌而有隔阂。北齐书·李元忠传:“时朝廷离贰,义旗多见猜阻。”旧唐书·突厥传下:“百姓又分为 黄姓 、 黑姓 两种,互相猜阻。” 宋 陆游 《太师魏国史公挽歌词》之四:“大度寧猜阻,羣言自中伤。” 清 戴名世 《〈戴氏宗谱〉序》:“自三代之衰,礼乐崩坏,皆废古忘本;骨肉之恩薄,涣然无所统纪,往往疑贰猜阻,见於父子兄弟之间,而况於疎远之属乎?”
分類:猜忌隔阂
《漢語大詞典》:猜详(猜詳)
揣测审察。《天雨花》第六回:“那个告知这件事?人人都道不知闻。是他自己猜详出,料事如神怕杀人!” 茅盾 《野蔷薇·创造》:“台灯的古铜座上,有一对小小的展翅作势的鸽子,侧着头,似乎在猜详杂志封面的一行题字:《妇女与政治》。”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九章:“但愿 田贵妃 猜详的不错,国运从此有了转机,好似春回大地一般。”
分類:揣测审察
《漢語大詞典》:猜妒
亦作“ 猜妬 ”。 猜疑妒忌。 唐 萧颖士 《江有枫》诗之九:“有鸟有鸟,粤鸥与鷺。浮湍戏渚,皎然洁素,忘其猜妒。” 宋 孙光宪 《遐方怨》诗:“任人猜妬恶猜防,到头须使似鸳鸯。”
分類:猜疑妒忌
《漢語大詞典》:猜破
猜着;猜出真相。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老夫人转关儿没定夺,哑谜儿怎猜破?” 俞剑华 《无题》诗:“语经猜破羞难吐,诗被催成意未工。” 姚雪垠 《长夜》三:“一经猜破这命运的谜底, 陶芹生 立刻就想到他父母得到这消息后一定是束手无策,无钱来赎。”
分類:真相
《骈字类编》:蝶猜
洪希文 春半采花诗 几何閒阔莺偏老,如此生疏蝶也猜。
《漢語大詞典》:猜量
猜测估量。 宋 柳永 《少年游》词:“万种千般,把伊情分,颠倒儘猜量。”《东欧女豪杰》第一回:“﹝ 明卿 ﹞一时认不清是谁人声口,心中正猜量着。”
分類:猜测估量
《國語辭典》:猜忍  拼音:cāi rěn
猜忌多疑而残忍。《史记。卷六五。孙子吴起传》:「起之为人,猜忍人也。」
分類:疑忌残忍
《國語辭典》:猜惧(猜懼)  拼音:cāi jù
猜疑惧怕。《周书。卷四一。王褒传》:「褒本以文雅见知,一旦委以总戒,深自勉励,尽忠勤之节。被围之日,上下猜惧,元帝唯对褒深相委信。」
分類:疑惧
《漢語大詞典》:猜料
猜测料想。文献通考·经籍五:“夫使序之意,果不出於作之初,而皆为后人臆度之説,则比兴讽咏之词,其所为微婉幽深者,殆类 东方朔 ‘声謷尻高’之隐语, 蔡邕 ‘黄绢幼妇’之廋词,使后人各出其智以为猜料之工拙,恐非圣经诲人之意也。” 清 褚人穫 《坚瓠九集·谐声桂枝香》:“想牵情这厢,想钟情那厢,撩人猜料。”《天雨花》第十四回:“莫非暂尔花园去,围墙外面有人睁? 德贞 道也难猜料。”
分類:猜测料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