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嫌疑  拼音:xián yí
1.被怀疑与某事相牵连。《三国演义》第九○回:「蛮人累有废杀之罪,自有嫌疑,留外人终不相信。」《红楼梦》第九回:「贾珍亦风闻得些口声不大好,自己也要避些嫌疑。」
2.猜忌、怀疑。《红楼梦》第二七回:「此刻自己也跟了进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罢了,倒是回来的妙。」
《漢語大詞典》:疑怀(疑懷)
(1).指疑虑的心情。 唐 孟郊 《秋怀》诗:“疑怀无所凭,虚听多无端。”
(2).猜疑。《再生缘》第五二回:“今日不知冲险地,下回须要避疑怀。”
《漢語大詞典》:疑狐
(1).多疑的狐狸。 宋 黄庭坚 《晓起临汝》诗:“羸马踏冰翻,疑狐触林遁。”
(2).疑惑;猜疑。《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那小娘子听了,欲待不信,又见十五贯钱堆在面前;欲待信来……疑狐不决。”
《漢語大詞典》:疑志
(1).犹豫寡断,意志不坚定。《淮南子·兵略训》:“二心不可以事君,疑志不可以应敌。”
(2).猜疑。子华子·北宫子仕:“百事成而一事疑,道必废。三人行而一人惑,议必格。大道之世,上下洞达,而无疑志。”
《漢語大詞典》:歉疑
(1).疑惑不明。续古文苑·秦平阳斤铭:“乃詔丞相 状 綰 ,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清 王筠 《说文句读·欠部》“歉”:“ 秦 权、 秦 斤、 秦 量铭,嫌疑并作歉疑。”
(2).犹猜疑。 鲁迅 《书信集·致聂绀弩》:“至于献辞,大约是《小品文和漫画》上取来的,兄无歉疑。”
分類:疑惑猜疑
《漢語大詞典》:做猜
猜疑。 元 关汉卿 《普天乐·崔张十六事》曲:“只恐怕母亲做猜,侍妾假乖,小姐难捱。” 元 王伯成 《春从天上来·闺怨》曲:“为想佳期不敢傍粧臺,又恐爹娘做猜。”
分類:猜疑
《漢語大詞典》:贰猜(貳猜)
犹猜疑。 明沈受先《三元记·毁券》:“我重义更轻财,一点仁心无贰猜。” 明 郑若庸 《玉玦记·诏封》:“喜令公文武全才,屈羣力无贰猜。”
分類:猜疑
《國語辭典》:虑猜(慮猜)  拼音:lǜ cāi
猜疑、疑虑。《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宦门子弟错立身。第二出》:「休道侯门深似海,说与婆婆休虑猜,只道家中管待客。」
分類:猜疑戏文
《國語辭典》:嘀咕  拼音:dí gu
1.低声说话。如:「你在嘀咕些什么,有事就说出来。」
2.心中忐忑不安。如:「隔壁老王家遭了小偷,让我心中直犯嘀咕。」
《國語辭典》:无疑(無疑)  拼音:wú yí
没有疑问,表示断定的意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那笔迹从来认得,且词中意思有在,真是拙妻所作无疑。」《儒林外史》第四一回:「我彼时不知府上是那一位做主人,今日说起来,想必是少卿兄无疑了。」
《漢語大詞典》:相猜
互相猜测;彼此猜疑。 唐 杜甫 《三绝句》之二:“门外鸕鷀久不来,沙头忽见眼相猜。”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礼部·四贤从祀:“ 沈 ( 沈鲤 )遂疑揆地故抑其言,怏怏见於辞色,相猜自此始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霍女:“ 黄 ( 黄生 )实告以情,因相猜为神。”
《漢語大詞典》:惊猜(驚猜)
惊恐猜疑。 唐 高适 《奉和鹘赋》:“望凤沼而轻举,纷羽族以惊猜。” 宋 苏辙 《次韵沈立少卿白鹿》诗:“白鹿何年养,惊猜未肯驯。”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李太白轶事》:“养奇禽千计,呼皆就掌取食,了无惊猜。”
分類:惊恐猜疑
《漢語大詞典》:相疑
互相猜疑。庄子·在宥:“於是乎喜怒相疑,愚知相欺,善否相非,诞信相讥,而天下衰矣。” 明 张居正 《与南台长言中不干外政书》:“一旦上下相疑,南北冰炭,而后责僕以维持周全之,僕亦不能。”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两个人彼此相疑,大家混争,惊起地方邻里人等,多来问故。”
分類:猜疑
《國語辭典》:狐疑  拼音:hú yí
狐狸生性多疑,故以狐疑形容人因多疑而犹豫不决。《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孟贲之狐疑,不如庸夫之必至也。」《汉书。卷三六。楚元王刘交传》:「夫执狐疑之心者,来谗贼之口;持不断之意者,开群枉之门。」
《漢語大詞典》:心多
猜疑心重;顾虑多。《三国演义》第四九回:“ 云长 曰:‘军师好心多!当日 曹操 果是重待某,某已斩 颜良 ,诛 文丑 ,解 白马 之围,报过他了。’”《水浒传》第四回:“﹝ 金老 ﹞便对 鲁达 道:‘恩人,不是老汉心多……只怕要来村里缉捕恩人。倘或有些疏失,如之奈何?’”红楼梦第八五回:“﹝ 袭人 ﹞又想着 黛玉 最是心多,探不成消息,再惹着了他,倒是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