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一次空磨
 
大儿轻孔融
 
怀中字灭
  
怀刺示孔融
  
掺渔阳挝
 
掺鼓渔阳
 
掺鼓雷
 
击狂节
  
掷搥
  
正平挝
  
狂处士
 
猖狂似祢衡
  
祢狂
 
祢生刺
 
祢生狂夫
 
祢生谩骂
 
祢衡刺
 
祢衡怀刺
 
祢衡挝
 
祢衡击鼓
 
袖中漫刺

相关人物
孔融
 
曹操(魏武帝)
 
祢衡


《世说新语笺疏》上卷上〈言语〉~64~
祢衡被魏武谪为鼓吏,正月半试鼓。南朝梁·刘孝标注引引《文士传》曰:「融数与武帝笺,称其才,帝倾心欲见。衡称疾不肯往,而数有言论。帝甚忿之,以其才名不杀,图欲辱之,乃令录为鼓吏。后至八月朝会,大阅试鼓节,作三重阁,列坐宾客。以帛绢制衣,作一岑牟,一单绞及小裈。鼓吏度者,皆当脱其故衣,著此新衣。次传衡,衡击鼓为渔阳掺檛,蹋地来前,蹑馺脚足,容态不常,鼓声甚悲,音节殊妙。坐客莫不慷慨,知必衡也。既度,不肯易衣。吏呵之曰:『鼓吏何独不易服?』衡便止。当武帝前,先脱裈,次脱馀衣,裸身而立。徐徐乃著岑牟,次著单绞,后乃著裈。毕,复击鼓掺槌而去,颜色无怍。武帝笑谓四坐曰:『本欲辱衡,衡反辱孤。』至今有渔阳掺檛,自衡造也。为黄祖所杀。」
《后汉书》卷八十下〈文苑列传下·祢衡〉~2652~
祢衡字正平,平原般人也。少有才辩,而尚气刚傲,好矫时慢物。兴平中,避难荆州。建安初,来游许下。始达颍川,乃阴怀一刺,既而无所之适,至于刺字漫灭。是时许都新建,贤士大夫四方来集。或问衡曰:「盍从陈长文、司马伯达乎?」对曰:「吾焉能从屠沽儿耶!」又问:「荀文若、赵稚长云何?」衡曰:「文若可借面吊丧,稚长可使监厨请客。」唯善鲁国孔融及弘农杨脩。常称曰:「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馀子碌碌,莫足数也。」融亦深爱其才。……融既爱衡才,数称述于曹操。操欲见之,而衡素相轻疾,自称狂病,不肯往,而数有恣言。操怀忿,而以其才名,不欲杀之。闻衡善击鼓,乃召为鼓史,因大会宾客,阅试音节,诸史过者,皆令脱其故衣,更著岑牟单绞之服。次至衡,衡方为渔阳参挝,蹀而前,容态有异,声节悲壮,听者莫不慷慨。衡进至操前而止,吏诃之曰:「鼓史何不改装,而轻敢进乎?」衡曰:「诺。」于是先解衵衣,次释馀服,裸身而立,徐取岑牟、单绞而著之,毕,复参挝而去,颜色不怍。操笑曰:「本欲辱衡,衡反辱孤。」孔融退而数之曰:「正平大雅,固当尔邪?」因宣操区区之意。衡许往。融复见操,说衡狂疾,今求得自谢。操喜,敕门者有客便通,待之极晏。衡乃著布单衣、疏巾,手持三尺棁杖,坐大营门,以杖捶地大骂。吏白:外有狂生,坐于营门,言语悖逆,请收案罪。操怒,谓融曰:「祢衡竖子,孤杀之犹雀鼠耳。顾此人素有虚名,远近将谓孤不能容之,今送与刘表,视当何如。」于是遣人骑送之。……后复侮慢于表,表耻不能容,以江夏太守黄祖性急,故送衡与之,祖亦善待焉。
《三国志》卷十〈魏书·荀彧传〉~30~
天子拜太祖大将军,进彧为汉侍中,守尚书令。常居中持重,太祖虽征伐在外,军国事皆与彧筹焉。南朝宋·裴松之注引张衡《文士传》曰:「孔融数荐衡于太祖,欲与相见,而衡疾恶之,意常愤懑。因狂疾不肯往,而数有言论。太祖闻其名,图欲辱之,乃录为鼓史。后至八月朝,大宴,宾客并会。时鼓史击鼓过,皆当脱其故服,易著新衣。次衡,衡击为渔阳参挝,容态不常,音节殊妙。坐上宾客听之,莫不慷慨。过不易衣,吏呵之,衡乃当太祖前,以次脱衣,裸身而立,徐徐乃著裈帽毕,复击鼓参挝,而颜色不怍。太祖大笑,告四坐曰:『本欲辱衡,衡反辱孤。』至今有渔阳参挝,自衡造也。」

简释

祢生刺:咏怀才不遇。唐司空曙《送卢堪》:“莫使称生刺,空留怀袖中。”

祢衡挝:用以咏鼓乐,或指相骂,或指文人狂放不羁。唐李商隐《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口占寄上》:“必投潘岳果,谁掺祢衡挝。”


例句

莫使祢生刺,空留怀袖中。 司空曙 送卢堪

祢生投刺游,王粲吟诗谒。 孟郊 答韩愈李观别因献张徐州

投刺登龙日,开怀纳鸟晨。 宋之问 桂州陪王都督晦日宴逍遥楼

棋因王粲覆,鼓是祢衡挝。 张祜 题僧壁

必投潘岳果,谁掺祢衡挝。 李商隐 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口占寄上

欲问渔阳掺,时无祢正平。 李商隐 听鼓

十五事文翰,大儿轻孔融。 李端 长安感事呈卢纶

鞔鼓画麒麟,看君击狂节。 杜牧 池州送孟迟先辈

弃繻频北上,怀刺几西游。 王绩 晚年叙志示翟处士

岑牟单绞何曾著,莫道猖狂似祢衡。 皮日休 襄州春游

祢生狂善赋,陶令醉能诗。 许浑 途经李翰林墓

早忝阿戎诗友契,趋庭曾荐祢生无。 赵嘏 十无诗寄桂府杨中丞

磨灭怀中刺,曾将示孔融。 郑锡 襄阳乐

磨灭怀中刺,曾将示孔融。 郑锡 襄阳乐

寻闻骑士枭黄祖,自是无人祭祢衡。 陆龟蒙 读陈拾遗集

《國語辭典》:猖狂  拼音:chāng kuáng
1.狂妄胡为。《庄子。山木》:「不知义之所适,不知礼之所将,猖狂妄行,乃蹈乎大方。」《文选。扬雄。赵充国颂》:「先零猖狂,侵汉西疆。」
2.形容气势猛烈。唐。元稹〈有酒〉一○章之八:「阴火然兮众族沸渭,飓风作兮昼夜猖狂。」《水浒传》第六六回:「班毛老子,猖狂燎尽白髭须。」
《國語辭典》:猖猖狂狂  拼音:chāng chāng kuáng kuáng
慌张的样子。《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只见卖馉饳的小厮儿掀起帘子,猖猖狂狂,探一探了便走。」也称为「张狂」。
分類:慌里慌张
《國語辭典》:狂荡(狂蕩)  拼音:kuáng dàng
狂妄放荡。《列子。天瑞》:「有人去乡土,离六亲,废家业,游于四方而不归者,何人哉?世必谓之为狂荡之人矣!」
《國語辭典》:张狂(張狂)  拼音:zhāng kuáng
1.放肆。《红楼梦》第七一回:「我的嫂子,事虽不大,可见他们太张狂了些。」也作「獐狂」。
2.慌张忙乱的样子。元。无名氏《鸳鸯被》第二折:「不由我意张狂,心惊乍。」也作「獐狂」、「獐獐狂狂」、「张荒」、「张张狂狂」、「猖猖狂狂」。
《漢語大詞典》:昌狂
猖狂。狂妄而放肆。昌,通“ 猖 ”。汉书·赵充国传:“ 先零 昌狂,侵 汉 西疆。” 清 恽敬 《上曹俪笙侍郎书》:“ 大江 南北以文名天下者,几于昌狂无理、排溺一世之人,其势力至今未已。”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夫势利之念昌狂于中,则是非之辨为之昧。”
《國語辭典》:疯狂(瘋狂)  拼音:fēng kuáng
1.因精神错乱而举止失常。《红楼梦》第一回:「忽见那边来了一个跛足道人,疯狂落拓,麻屣鹑衣。」也作「疯癫」。
2.狂乱、无节制的。如:「一到百货公司大减价促销期间,消费者就疯狂采购商品。」
《漢語大詞典》:欺狂
犹猖狂。如谚语:穷莫失志,富莫欺狂。
分類:猖狂谚语
《漢語大詞典》:猘狂
犹猖狂。 清 方苞 《圣主亲征漠北颂》:“皇帝哀矜,不忍弃之覆幬之外,又虑黠寇猘狂,毁我藩卫。”
分類:猖狂
《漢語大詞典》:狂獐
犹猖狂。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和尚,休要狂獐,等待着!”
分類:猖狂
《漢語大詞典》:披猖
(1).亦作“ 披昌 ”。猖獗,猖狂。北史·王盟独孤信等传论:“ 谊 文武奇才,以刚正见忌, 有隋 受命,鬱为名臣,末路披猖,信有终之克鲜。” 明 屠隆 《昙花记·雠邪设谤》:“前日 萧黄流 与我同席,席上曾説 史思明 也是一员良将,朝廷不能驱使,以致披猖。” 王闿运 《彭寿颐哀词》:“罢计 洛阳 ,羣寇披昌。” 李大钊 《国民之薪胆》:“甲辰之役, 日本 与 俄 争我 满洲 ,而以我国为战场,我反作壁上观,其结果致敌势益见披昌。” 郭沫若 《豕蹄·贾长沙痛哭》:“他想到 梁王 的死,想到天下的不安和 匈奴 的披猖。”
(2).溃散;失意;狼狈。梁书·王僧辩传:“ 上党王 陈兵见卫,欲敍安危,无识之徒,忽然逆战,前旌未举,即自披猖,惊惮之情,弥以伤惻。”北史·王晞传:“人主恩私,何由可保?万一披猖,求退无地。” 唐 高适 《同观陈十六史兴碑》诗:“ 东周 既削弱,两 汉 更沦没。 西晋 何披猖,五胡相唐突。”资治通鉴·后唐明宗天成元年:“吾奉詔讨贼,不幸部曲叛散,欲入朝自诉,又为 绍荣 所隔,披猖至此。”
(3).飞扬。 唐 唐彦谦 《春深独行马上有作》诗:“日烈风高野草香,百花狼籍柳披猖。”
《漢語大詞典》:昌炽(昌熾)
(1).兴旺,昌盛。语本诗·鲁颂·閟宫:“俾尔昌而炽,俾尔寿而富。” 汉 刘向 说苑·建本:“夫穀者,国家所以昌炽,士女所以姣好,礼义所以行,而人心所以安也。” 宋 王辟之 渑水燕谈录·名臣:“子孙昌炽,世世无比。” 清 魏源 《默觚上·学篇八》:“三百篇,福禄寿考,子孙昌炽,颂祷嘏祝而不疑。”
(2).犹猖獗,猖狂。资治通鉴·后梁太祖乾化二年:“我经营天下三十年,不意 太原 餘孽更昌炽如此!” 宋 王安石 《本朝百年无事札子》:“赖非夷狄昌炽之时,又无 尧 汤 水旱之变,故天下无事,过於百年。”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狂蛊中于人心,妄行者日昌炽,进毒操刀,若惟恐宗邦之不蚤崩裂。”
《國語辭典》:狂贼(狂賊)  拼音:kuáng zéi
猖狂的贼徒。南朝梁。江淹 萧骠骑庆平贼表:「狂贼沉攸之,弃天犯纪,毁礼灭纬。」《三国演义》第二八回:「关公大笑曰:『无知狂贼!汝既从张角为盗,亦知刘、关、张兄弟三人名字否?』」
《漢語大詞典》:凶狂(兇狂)
(1).凶恶猖狂。宋书·殷孝祖传:“ 景和 凶狂,开闢未有,朝野危极,假命漏刻。”南史·垣护之传:“ 元徽 末, 苍梧 凶狂,恒欲危害 高帝 。”
(2).指凶恶猖狂的人。宋书·蔡兴宗传:“若朝廷有事,可共立 桓 文 之功,岂与受制凶狂,祸难不测,同年而语乎?”旧唐书·杜审权传:“果闻败衂,寻挫凶狂。”
凶恶猖狂;狂暴。 宋 叶适 《上光宗皇帝札子》:“ 颜亮 兇狂,离其巢窟,跳躑一战,鼓声所震, 常 、 润 之屋瓦几无寧者。”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马介甫:“家人见 万石 兇狂,相集,死力掖出。”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五章第一节:“他的继承者 东昏侯 ,也和 宋 苍梧王 一样,凶狂乱杀,臣属人人自危,内乱大起。”
《國語辭典》:猖披  拼音:chāng pī
衣带散乱不整。引申为恣意胡为,狂妄偏邪。《楚辞。屈原。离骚》:「何桀纣之倡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辨骚》:「讥桀纣之猖披,伤羿浇之颠陨,规讽之旨也。」也作「昌披」。
《漢語大詞典》:怀刺(懷刺)
怀藏名片。谓准备谒见。语本后汉书·文苑传下·祢衡:“ 建安 初,来游 许 下。始达 潁川 ,乃阴怀一刺,既而无所之适,至於刺字漫灭。”魏书·元顺传:“ 顺 曾怀刺诣 肇 门,门者以其年少……不肯为通。” 宋 苏辙 《司马君实端明独乐图》诗:“过门有意奉谈笑,幅巾怀刺无袍鞾。” 清 唐孙华 《有客》诗:“敝衣策蹇卫,怀刺謁公卿。”
《國語辭典》:投刺  拼音:tóu cì
1.投递名帖以求见。《北齐书。卷三四。杨愔传》:「既潜窜累载,属神武至信都,遂投刺辕门。」《幼学琼林。卷三。人事类》:「具名帖曰投刺,发书函曰开缄。」
2.抛弃名帖。表示埋名退隐的心意。南朝梁。武帝〈孝思赋。序〉:「容身无所,便投刺解职,以遵归路。」
《國語辭典》:击鼓(擊鼓)  拼音:jí gǔ
1.打鼓。《三国演义》第一三回:「李傕平日最喜左道妖邪之术,常使女巫击鼓降神于军中。」《红楼梦》第六三回:「且说当下众人都在榆荫堂中,以酒为名,大家顽笑,命女先儿击鼓。」
2.《诗经。邶风》的篇名。共五章。根据〈诗序〉:「击鼓,怨州吁也。」首章二句为:「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漢語大詞典》:槌鼓
擂鼓,击鼓。 唐 杜牧 《大雨行》:“奔觥槌鼓助声势,眼底不顾纤腰娘。”
分類:擂鼓击鼓
《漢語大詞典》:渔阳掺(漁陽摻)
《渔阳参挝》。 北周 庾信 《夜听捣衣》诗:“声烦《广陵散》,杵急《渔阳掺》。” 唐 李颀 《听安万善吹觱篥歌》:“忽然更作《渔阳掺》,黄云萧条白日暗。” 唐 李商隐 《听鼓》诗:“欲问《渔阳掺》,时无 禰正平 。”参见“ 渔阳参挝 ”。
分類:北周
《漢語大詞典》:渔阳参挝(漁陽參撾)
鼓曲名。亦称“ 渔阳掺挝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禰衡 被 魏武 謫为鼓吏,正月半试鼓, 衡 扬枹为《渔阳掺挝》,渊渊有金石声,四座为之改容。” 闻一多 《时代的鼓手》:“用他那流着鲜血的手,抢过主帅手中的槌来擂出的鼓声,是 祢衡 那喷着怒火的《渔阳掺挝》。”
分類:鼓曲
《漢語大詞典》:祢刺(禰刺)
后汉书·文苑传下·祢衡:“[ 禰衡 ]始达 潁川 ,乃阴怀一刺,既而无所之适,至於刺字漫灭。”后因以“禰刺”谓士人耿介有节操。 唐 黄滔 《与蒋先辈启》之二:“足以雪曩岁之湮沉,恢张 禰 刺;壮平生之意气,弃掷 终 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