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5,分3页显示 2 3 下一页
三六独法
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天真独朗
主独行无明
如来独證自誓三昧经
定中独头意识
非主独行无明
孤独园
孤独地狱
祇树给孤独园
纯圆独妙之经
部行独觉
温独波罗
相应独头二无明
佛类词典
二种独觉三六独法
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天真独朗
主独行无明
如来独證自誓三昧经
定中独头意识
非主独行无明
孤独园
孤独地狱
祇树给孤独园
纯圆独妙之经
部行独觉
温独波罗
相应独头二无明
二种独觉
【佛学大辞典】
(名数)麟喻独觉,部行独觉也。
【三藏法数】
(出析玄记)
大论云:独觉出无佛世,观外因缘,无师自悟,故名独觉。(观外因缘者,谓观外物之凋零,觉内心之生灭也。)
〔一、部行〕,部即部类。谓此独觉,稍有为人之心;如鹿行走,而能回顾后群,故名部行。
〔二、麟喻〕,谓此独觉,但欲自度,略无为人之心;譬如麒麟,唯有一角,故名麟喻。
(名数)麟喻独觉,部行独觉也。
【三藏法数】
(出析玄记)
大论云:独觉出无佛世,观外因缘,无师自悟,故名独觉。(观外因缘者,谓观外物之凋零,觉内心之生灭也。)
〔一、部行〕,部即部类。谓此独觉,稍有为人之心;如鹿行走,而能回顾后群,故名部行。
〔二、麟喻〕,谓此独觉,但欲自度,略无为人之心;譬如麒麟,唯有一角,故名麟喻。
三六独法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独具之十八不共法也。此十八之功德,不共通于二乘之人,故不共法亦谓之独法。寄归传曰:「获十八独法号天人师。」
(术语)佛独具之十八不共法也。此十八之功德,不共通于二乘之人,故不共法亦谓之独法。寄归传曰:「获十八独法号天人师。」
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佛学大辞典】
(杂语)佛初生时之语,是三世诸佛之常法也。长阿含经一曰:「佛告比丘:诸佛常法,毗婆尸菩萨,当其生时从右胁出,专念不乱。从右胁出堕地行七步无人扶持,遍观四方,举手而言:天上天下唯我为尊。要度众生生老病死,此是常法。」瑞应经上曰:「到四月八日夜明星出时,化从右胁生堕地,即行七步,举右手住而言: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三界皆苦,何可乐者?」因果经一曰:「菩萨即便堕莲花上,无扶持者自行七步,举其右手而师子吼,我于一切天人之中最尊最胜。无量生死于今尽矣,此生利益一切人天。」无量寿经上曰:「舍彼天宫降神母胎,从右胁生现行七步,光明显曜普照十方。无量佛土六种震动,举声自称,吾当于世为无上尊。」智度论三十八曰:「佛自说菩萨本起。菩萨初生时,行七步,口自说言:我所以生者,为度众生故。言巳默然,乳哺三年,不行不语。渐次长大,行语如法。一切婴儿小时未能行语,渐次长大能具人法。今云何菩萨初生能行能语,后便不能语,当知是方便力故。」
(杂语)佛初生时之语,是三世诸佛之常法也。长阿含经一曰:「佛告比丘:诸佛常法,毗婆尸菩萨,当其生时从右胁出,专念不乱。从右胁出堕地行七步无人扶持,遍观四方,举手而言:天上天下唯我为尊。要度众生生老病死,此是常法。」瑞应经上曰:「到四月八日夜明星出时,化从右胁生堕地,即行七步,举右手住而言: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三界皆苦,何可乐者?」因果经一曰:「菩萨即便堕莲花上,无扶持者自行七步,举其右手而师子吼,我于一切天人之中最尊最胜。无量生死于今尽矣,此生利益一切人天。」无量寿经上曰:「舍彼天宫降神母胎,从右胁生现行七步,光明显曜普照十方。无量佛土六种震动,举声自称,吾当于世为无上尊。」智度论三十八曰:「佛自说菩萨本起。菩萨初生时,行七步,口自说言:我所以生者,为度众生故。言巳默然,乳哺三年,不行不语。渐次长大,行语如法。一切婴儿小时未能行语,渐次长大能具人法。今云何菩萨初生能行能语,后便不能语,当知是方便力故。」
天真独朗
【佛学大辞典】
(术语)日本传教大师在唐时,道邃和尚传授观心之口诀,有此语。谓为一言之一心三观。天真者谓本体不生也。吾人之一心一念,寻其本来不生而无相也。独朗者吾人悟入此天真则本来无生死涅槃之别,宇宙朗然而光明,凡身即大觉之佛也。
(术语)日本传教大师在唐时,道邃和尚传授观心之口诀,有此语。谓为一言之一心三观。天真者谓本体不生也。吾人之一心一念,寻其本来不生而无相也。独朗者吾人悟入此天真则本来无生死涅槃之别,宇宙朗然而光明,凡身即大觉之佛也。
主独行无明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五种无明之一。(参见:无明)
(术语)五种无明之一。(参见:无明)
如来独證自誓三昧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西晋竺法护译。如来独證自誓三昧者此时佛所住道场之名也。说出家之法,迦叶自誓而得戒。
(经名)一卷,西晋竺法护译。如来独證自誓三昧者此时佛所住道场之名也。说出家之法,迦叶自誓而得戒。
定中独头意识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种意识之一。定中之第六识也。入定中,前五识不全示其作用,唯第六意识为其所用。故称独头。
【三藏法数】
谓意识独缘定境,不与五识同缘,而无一切尘境作对,是名定中独头意识。
(术语)四种意识之一。定中之第六识也。入定中,前五识不全示其作用,唯第六意识为其所用。故称独头。
【三藏法数】
谓意识独缘定境,不与五识同缘,而无一切尘境作对,是名定中独头意识。
非主独行无明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五种无明之一。(参见:无明)
(术语)五种无明之一。(参见:无明)
孤独园
【佛学大辞典】
(地名)给孤独园之略。祇园精舍所在之处。给孤独者,须达多之译名。此园为须达长者所布施,故曰给孤独园。(参见:给孤独园)。又,后世养老院,孤儿院之类。南史梁武帝纪,普通二年春,诏置孤独园以恤孤幼。
【佛学常见辞汇】
给孤独园的简称。(参见:给孤独园)
(地名)给孤独园之略。祇园精舍所在之处。给孤独者,须达多之译名。此园为须达长者所布施,故曰给孤独园。(参见:给孤独园)。又,后世养老院,孤儿院之类。南史梁武帝纪,普通二年春,诏置孤独园以恤孤幼。
【佛学常见辞汇】
给孤独园的简称。(参见:给孤独园)
孤独地狱
【佛学大辞典】
(界名)又曰孤地狱。非如八寒八热地狱之有定处,各人别业所感,独在虚空或山野等之地狱也。俱舍颂疏十曰:「如上所论十六地狱,一切有情业增上力感,馀孤地狱各别业招。或多或少,或二或一,所止差别多种,处处不定。或近江河山边旷野,或在地下空及馀处。」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孤地狱,此种地狱不同于八寒八热等地狱都有固定的地方,而是随著各人的别业,孤独的处在虚空或是山野之中。
(界名)又曰孤地狱。非如八寒八热地狱之有定处,各人别业所感,独在虚空或山野等之地狱也。俱舍颂疏十曰:「如上所论十六地狱,一切有情业增上力感,馀孤地狱各别业招。或多或少,或二或一,所止差别多种,处处不定。或近江河山边旷野,或在地下空及馀处。」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孤地狱,此种地狱不同于八寒八热等地狱都有固定的地方,而是随著各人的别业,孤独的处在虚空或是山野之中。
祇树给孤独园
【佛学大辞典】
(地名)舍卫城有长者哀恤孤危。世人呼曰给孤独Ana%tapindika,佛在摩揭陀国时,来闻法三归为优婆塞。后乞佛来舍卫城度国人,以园林献佛。佛许之。长者归国选园林以太子誓多之园林Jetavana为第一。弥勒上生经疏上,慈恩以二人之名载园林名之因缘。曰:「地唯挟垲,泉林繁郁,壁方五里,可设伽蓝。善施请买,太子不许。因戏言曰:布金满地,厚敷五寸,时即卖之。善施许诺。(中略)太子知其情邈,自发胜心。人之所贵,莫过金宝。而彼当能倾库买地以造僧园,我何所乏而无修建?请悔先地,长者不从。太子云:许地取金,未论林树。地随汝主,林属我身。其助成功,但陈供养。佛后游此,告阿难曰:园地善施所买,树林誓多所施。二人同心,共崇功德。自今已后,应谓此地为誓多林给孤独园。」
【佛学常见辞汇】
祇陀太子的树林,给孤独长者的园地,此园在古印度舍卫国,佛陀常在那里讲经说法。
(地名)舍卫城有长者哀恤孤危。世人呼曰给孤独Ana%tapindika,佛在摩揭陀国时,来闻法三归为优婆塞。后乞佛来舍卫城度国人,以园林献佛。佛许之。长者归国选园林以太子誓多之园林Jetavana为第一。弥勒上生经疏上,慈恩以二人之名载园林名之因缘。曰:「地唯挟垲,泉林繁郁,壁方五里,可设伽蓝。善施请买,太子不许。因戏言曰:布金满地,厚敷五寸,时即卖之。善施许诺。(中略)太子知其情邈,自发胜心。人之所贵,莫过金宝。而彼当能倾库买地以造僧园,我何所乏而无修建?请悔先地,长者不从。太子云:许地取金,未论林树。地随汝主,林属我身。其助成功,但陈供养。佛后游此,告阿难曰:园地善施所买,树林誓多所施。二人同心,共崇功德。自今已后,应谓此地为誓多林给孤独园。」
【佛学常见辞汇】
祇陀太子的树林,给孤独长者的园地,此园在古印度舍卫国,佛陀常在那里讲经说法。
纯圆独妙之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法华乃开三乘差别,而为一大圆会尔前粗味而成醍醐妙味之经,故称为纯圆独妙之经。法华科注前录曰:「如此五时,群经无量,括而统之,无出此四,故此四教乃是释经之纲目,故知法华五时中乃纯圆独妙之经。」
(经名)法华乃开三乘差别,而为一大圆会尔前粗味而成醍醐妙味之经,故称为纯圆独妙之经。法华科注前录曰:「如此五时,群经无量,括而统之,无出此四,故此四教乃是释经之纲目,故知法华五时中乃纯圆独妙之经。」
部行独觉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二种独觉之一。谓声闻乘中预流一来不还三果之人或为四善根人之最利根,最后證第四阿罗汉果时,离佛边而观飞花等外缘或观十二因缘道理而独自觉者。此种之独觉者,修行中组织数多之部党,如声闻人,故云部行,至證果而独悟,故云独觉。(参见:独觉)
(术语)二种独觉之一。谓声闻乘中预流一来不还三果之人或为四善根人之最利根,最后證第四阿罗汉果时,离佛边而观飞花等外缘或观十二因缘道理而独自觉者。此种之独觉者,修行中组织数多之部党,如声闻人,故云部行,至證果而独悟,故云独觉。(参见:独觉)
温独波罗
【佛学大辞典】
(异类)夜叉名。译曰勇进勤护,见大孔雀咒王经。梵Udyoga-pa%la。
(异类)夜叉名。译曰勇进勤护,见大孔雀咒王经。梵Udyoga-pa%la。
相应独头二无明
【佛学大辞典】
(名数)独头无明,又云不共无明。俱舍论唯识论谓无明与其馀贪等五大惑共起为相应无明,无明独起,为独头无明,又云不共无明。起信论谓业转现三细之间无明独起,为独头无明,至于六粗与馀惑相应而起为相应无明。
(名数)独头无明,又云不共无明。俱舍论唯识论谓无明与其馀贪等五大惑共起为相应无明,无明独起,为独头无明,又云不共无明。起信论谓业转现三细之间无明独起,为独头无明,至于六粗与馀惑相应而起为相应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