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蹠狗吠尧(跖狗吠堯)  拼音:zhí gǒu fèi yáo
语本《战国策。齐策六》:「蹠之狗吠尧,非贵蹠而贱尧也,狗固吠非其主也。」意谓各为其主。亦比喻党恶嫉贤。也作「蹠犬吠尧」。
分類:各为其主
《漢語大詞典》:蹠犬噬尧(蹠犬噬堯)
1.亦作"跖犬噬尧"。
2.《战国策。齐策六》:"貂勃曰:'跖之狗吠尧,非贵跖而贱尧也,狗固吠非其主也。'"原指人臣各为其主。后用以比喻嫉妒贤才。
《國語辭典》:捉鸡骂狗(捉雞罵狗)  拼音:zhuō jī mà gǒu
比喻借著不相干的事物来讥骂。《石点头。卷一二。侯官县烈女歼仇》:「徐氏心中一发痛恨,自此日逐寻事聒噪,捉鸡骂狗。」《醒世恒言。卷九。陈多寿生死夫妻》:「把一团美意看做不良之心,捉鸡骂狗,言三语四,影射的发作了一场。」
《高级汉语词典》:纬狗
拴狗
《漢語大詞典》:土狗子
见“ 土狗 ”。
《國語辭典》:土狗  拼音:tǔ gǒu
1.土产的狗。如:「现在台湾土狗的身价不凡。」
2.蝼蛄的别称。参见「蝼蛄」条。《聊斋志异。卷四。促织》:「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
3.传说中的土中怪物。《抱朴子。外篇。勖学》:「咨萍实而言色味,讯土狗而识坟羊。」
4.堵水的土袋。因其前锐后广,前高后低,状如蹲坐的狗,故称为「土狗」。《北史。卷七二。高颎传》:「贼于上流纵火筏,颎预为土狗以禦之。」
《漢語大詞典》:土鸡瓦狗(土雞瓦狗)
见“ 土鸡瓦犬 ”。
《國語辭典》:土鸡瓦犬(土雞瓦犬)  拼音:tǔ jī wǎ quǎn
泥捏的鸡,土烧的犬。比喻徒有其表,实则无用。《三国演义》第二五回:「曹操指山下颜良排的阵势……关公曰:『以吾观之,如土鸡瓦犬耳!』」
《國語辭典》:土龙刍狗(土龍芻狗)  拼音:tǔ lóng chú gǒu
泥塑的龙,草扎的狗。比喻名不副实。《三国志。卷四二。蜀书。杜周杜许孟来尹李谯郤传。杜微》:「曹丕篡弑,自立为帝,是犹土龙刍狗之有名也。」
分類:名实相副
《國語辭典》:兔死狗烹  拼音:tù sǐ gǒu pēng
兔子死尽,用来捕兔的猎狗失去了作用,故而烹食之。语本《史记。卷四一。越王句践世家》:「狡兔死,走狗烹。」比喻事成之后,出过力的人即遭到杀戮或见弃的命运。多指统治者杀戮功臣而言。《西游记》第二七回:「今日昧著惺惺使糊涂,只教我回去:这才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罢!』」明。张景《飞丸记》第三三出:「还有一等兔死狗烹,衔冤赍志。如汉代韩、彭,宋朝张、岳,后来成什么结果。」也作「兔尽狗烹」。
《漢語大詞典》:蛙鸣狗吠(蛙鳴狗吠)
青蛙与狗的鸣叫。比喻拙劣的诗文。 清 钮琇 觚賸·樵隐:“﹝ 黄九烟 索观 崔金友 《樵隐近咏》﹞ 黄 不觉惊赏曰:‘此真鏗金霏玉之音也。我向所厌薄者,大率皆蛙鸣狗吠耳。’”
《國語辭典》:踏狗尾  拼音:tà gǒu wěi
撩拨是非争端、敲诈等恶行。元。郑廷玉《后庭花》第一折:「若有那拿粗挟细踏狗尾的但风闻,这东西一半儿停将一半儿分。」明。朱有燉《复落娼》:「子弟每土坑头踏了些狗尾,女娘每卧房中拖了些狗皮,似这般觅衣饭呵狗十年得发迹。」也作「啜狗尾」。
《漢語大詞典》:随鸡逐狗(隨雞逐狗)
犹言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元 曹之谦 《变白头吟》:“静女怀真心……随鸡逐狗听所适,世事悠悠争得知。”
《漢語大詞典》:松狗
松鼠的别名。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兽三·貂鼠:“貂亦作鼦。 罗愿 云:‘此鼠好食栗及松皮,夷人呼为栗鼠、松狗。’”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九:“貂鼠喜食松子,在松林内。一名松狗。有黄黑二种。”参见“ 松鼠 ”。
分類:松鼠
《國語辭典》:松鼠  拼音:sōng shǔ
动物名。哺乳纲齧齿目松鼠科。形似鼠而大,毛黑褐色,尾巴长大而蓬松,密生长毛,眼大,门牙尖锐,性活泼机灵,行动敏捷,常栖树上,食果实等。也称为「栗鼠」。
《骈字类编》:铜狗(铜狗)
净住子见铁城下
《國語辭典》:偷鸡摸狗(偷雞摸狗)  拼音:tōu jī mō gǒu
1.偷窃的行为。如:「他每次到超级市场,总喜欢偷鸡摸狗,顺手牵羊,前天终于被逮个正著。」《荡寇志》第一一一回:「时迁偷越关外,一路偷鸡摸狗,吃饥伤饱,溜回本寨。」也作「偷鸡盗狗」。
2.形容做事偷偷摸摸,不光明正大。如:「这种营私舞弊、偷鸡摸狗的勾当,他最拿手了。」也作「摸鸡偷狗」。
3.比喻不正常的男女关系。《红楼梦》第四四回:「那凤丫头和平儿还不是个美人胎子,你还不足!成日家偷鸡摸狗,脏的臭的都拉了你屋里去。」也作「偷鸡盗狗」、「偷鸡吊狗」。
《國語辭典》:偷鸡盗狗(偷雞盜狗)  拼音:tōu jī dào gǒu
1.偷窃的行为。《水浒传》第四六回:「小人近日没甚道路,在这山里掘些古坟,觅两分东西。……只得做些偷鸡盗狗的勾当,几时是了。」也作「偷鸡摸狗」。
2.比喻男女间不正常的关系。《水浒传》第二六回:「每日却自和西门庆在楼上任意取乐。却不比先前在王婆房里,只是偷鸡盗狗之欢。」也作「偷鸡摸狗」。
《國語辭典》:偷鸡摸狗(偷雞摸狗)  拼音:tōu jī mō gǒu
1.偷窃的行为。如:「他每次到超级市场,总喜欢偷鸡摸狗,顺手牵羊,前天终于被逮个正著。」《荡寇志》第一一一回:「时迁偷越关外,一路偷鸡摸狗,吃饥伤饱,溜回本寨。」也作「偷鸡盗狗」。
2.形容做事偷偷摸摸,不光明正大。如:「这种营私舞弊、偷鸡摸狗的勾当,他最拿手了。」也作「摸鸡偷狗」。
3.比喻不正常的男女关系。《红楼梦》第四四回:「那凤丫头和平儿还不是个美人胎子,你还不足!成日家偷鸡摸狗,脏的臭的都拉了你屋里去。」也作「偷鸡盗狗」、「偷鸡吊狗」。
《國語辭典》:羊头狗肉(羊頭狗肉)  拼音:yáng tóu gǒu ròu
比喻表里不一、欺骗矇混。参见「悬羊头卖狗肉」条。如:「羊头狗肉的人,终将一无所成。」
分類:表里不一
《國語辭典》:挂羊头卖狗肉(掛羊頭賣狗肉)  拼音:guà yáng tóu mài gǒu ròu
比喻表里不一,欺骗矇混。参见「悬羊头卖狗肉」条。如:「像他那样诚实忠厚的人,绝不会做出挂羊头卖狗肉的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