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41,分23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词典
狐兔
狐狸
狐裘
野狐
狐鼠
狐疑
董狐
飞狐
狐貉
令狐
狐白
狐鸣
城狐
狐媚
狐腋
《漢語大詞典》:狐兔
狐和兔。亦以喻坏人;小人。 汉 扬雄 《长杨赋》:“虎豹狖玃,狐兔麋鹿。” 唐 崔颢 《古游侠呈军中诸将》诗:“地迴鹰犬急,草深狐兔肥。” 宋 张元干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词:“底事 昆仑 倾 砥柱 ,九地 黄 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 清 玉瑟斋主人 《血海花·嚼雪》:“纵横狐兔擅威权,空叫我嫠纬凄凉痛抱天。” 梁启超 《留别澳洲诸同志》诗之一:“狐兔中原恶,干戈旧岁徂。”
分類:坏人小人
《國語辭典》:狐狸  拼音:hú li
1.本指狐和狸两种动物,后多专指狐。《醒世姻缘传》第六回:「我把狐狸剥了皮,硝的熟,做了一条风领。」
2.狐狸生性狡猾多疑,故多用来比喻狡诈而作恶多端的坏人。唐。杜甫 久客诗:「去国哀王粲,伤时哭贾生;狐狸何足道,豺虎正纵横。」《精忠岳传》第一三回:「英雄失志受人欺,日光无色战马疲;得意狐狸强似虎,败翎鹦鹉不如鸡。」
《漢語大詞典》:狐裘
用狐皮制的外衣。《诗·秦风·终南》:“君子至止,锦衣狐裘。” 朱熹 集传:“锦衣狐裘,诸侯之服也。”史记·田敬仲完世家:“狐裘虽敝,不可补以黄狗之皮。” 清 孙枝蔚 《雪中对稚儿匡有咏》:“竭来秫酒须赊易,典去狐裘欲赎难。”
分類:狐皮外衣
《漢語大詞典》:野狐
(1).即狐狸。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州桥夜市:“ 王楼 前貛儿野狐肉,脯鷄。”
(2).见“ 野狐禪 ”。
分類:狐狸
《國語辭典》:野狐禅(野狐禪)  拼音:yě hú chán
佛教用语。指错解的佛法。由错解佛法将堕「野狐身」的典故演变而来,见《五灯会元。卷三。百丈怀海禅师》。宋。苏轼〈常州太平寺法华院薝卜亭醉题〉诗:「何似东坡铁柱杖,一时惊起野狐禅。」后泛指胡说八道,邪道异端。《儒林外史》第一一回:「若是八股文章欠讲究,任你做出甚么来,都是野狐禅,邪魔外道!」
《漢語大詞典》:狐鼠
城狐社鼠。喻小人,坏人。《文选·沈约〈奏弹王源〉》:“虽埋轮之志,无屈权右,而狐鼠微物,亦蠹大猷。” 李善 注引晏子春秋:“ 景公 问 晏子 曰:治国亦有常乎?对曰:谗佞之人,隐在君侧,犹社鼠不熏也,去此乃治矣。” 宋 文天祥 《御试策一道》:“此何等狐鼠辈,而陛下以身庇之。” 清 顾炎武 《蓟门送子德归关中》诗:“ 蓟门 朝士多狐鼠,旧日鬚眉化儿女。” 鲁迅 《书信集·致曹靖华》:“ 上海 一切如故,出版界上,仍然狐鼠成群。”
分類:小人坏人
《國語辭典》:狐疑  拼音:hú yí
狐狸生性多疑,故以狐疑形容人因多疑而犹豫不决。《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孟贲之狐疑,不如庸夫之必至也。」《汉书。卷三六。楚元王刘交传》:「夫执狐疑之心者,来谗贼之口;持不断之意者,开群枉之门。」
《国语辞典》:董狐  拼音:dǒng hú
人名。春秋时晋国史官,生卒年不详。晋灵公无道,正卿赵盾屡次劝谏,灵公不听,反欲杀之,赵盾于是逃亡国外。其后族人赵穿弑灵公,盾还晋国,而不讨穿。董狐乃书曰:「赵盾弑其君。」孔子因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國語辭典》:飞狐(飛狐)  拼音:fēi hú
猫猴的别名。参见「猫猴」条。
分類:要隘河北
《漢語大詞典》:狐貉
亦作“ 狐狢 ”。
(1).兽名。狐与貉。 汉 刘向 说苑·谈丛:“猿猴失木,禽於狐貉者,非其处也。”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侣狐貉於草泽之中,偶猿猱於林麓之间。” 清 孙枝蔚 《行路诗》:“老客纵归情异昨,引领首丘愧狐貉。”
(2).指狐、貉的毛皮制成的皮衣。《论语·子罕》:“衣敝緼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 由 也与?” 朱熹 集注:“以狐貉之皮为裘,衣之贵者。” 汉 王褒 《圣主得坚臣颂》:“袭狐狢之煖者,不忧至寒之凄愴。” 清 孙枝蔚 《和希韩鱼字》:“客半衣狐貉,吾尝慙蠧鱼。”
《國語辭典》:令狐  拼音:lìng hú
1.地名。春秋时晋地,故城在今山西省临猗县一带。
2.复姓。春秋时晋之魏颗封于令狐,后世因以为姓。如令狐楚、令狐绹。
《國語辭典》:狐白  拼音:hú bái
狐腋下的白毛皮。会集之而制成裘,既轻软又暖和,甚为难得,为世所珍。《管子。轻重戊》:「代之出狐白之皮,公其贵买之。」《文选。曹植。赠徐干诗》:「狐白足禦冬,焉念无衣客。」
《漢語大詞典》:狐白裘
(1).用狐腋的白毛皮做成的衣服。礼记·玉藻:“君衣狐白裘,锦衣以裼之。”史记·孟尝君列传:“此时 孟尝君 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无双。” 裴駰 集解引 韦昭 曰:“以狐之白毛皮为裘,谓集狐腋之毛,言美而难得者。” 唐 杜甫 《锦树行》:“王陵豪贵反颠倒,乡里小儿狐白裘。” 仇兆鳌 注:“言服饰之奢僭。”亦省作“ 狐白 ”。礼记·玉藻:“士不衣狐白。” 三国 魏 曹植 《赠丁仪》:“在贵多忘贱,为恩谁能博。狐白足御冬,焉念无衣客。” 宋 陆游 《暖阁》:“裘软胜狐白,炉温等鸽青。” 明 何景明 《咏裘》:“豹袪未称美,狐白安足云。”
(2).借指富贵者。 唐 袁朗 《和洗掾登城南坂望京邑》:“狐白登廊庙,牛衣出草莱。”
《骈字类编》:狐鸣(狐鸣)
史记陈涉世家陈胜又间令吴广之徒近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狐冷斋夜话邹志完南迁比还过永州澹山岩岩有驯 凡贵客至则鸣志完将至而狐辄鸣寺僧出迎志完怪之僧以狐鸣为对志完作诗曰我入幽岩亦偶然初无消息与人传驯狐戏学仙伽客一夜飞鸣报老禅 韩愈永贞行见枭噪下
《漢語大詞典》:城狐
见“ 城狐社鼠 ”。
《國語辭典》:城狐社鼠  拼音:chéng hú shè shǔ
以城墙为窝的狐狸,以土地庙为窝的老鼠。语本汉。刘向《说苑。卷一一。善说》:「且夫狐者,人之所攻也;鼠者,人之所熏也;臣未尝见稷狐见攻,社鼠见熏,何则?所托者然也。」比喻凭藉权势而肆意为恶的人。《晋书。卷四九。列传。谢鲲》:「敦将为逆,谓鲲曰:『刘隗奸邪,将危社稷。吾欲除君侧之恶,匡主济时,何如?』对曰:『隗诚始祸,然城狐社鼠也。』」明。许自昌《水浒记》第一一出:「城狐社鼠,扰朝廷,毒闾阎。」也作「社鼠城狐」。
《國語辭典》:狐媚  拼音:hú mèi
用妖媚的方法去迷惑人。《晋书。卷一○五。石勒载记》:「大丈夫行事当礌礌落落,如日月皎然,终不能如曹孟德、司马仲达父子,欺他孤儿寡妇,狐媚以取天下也。」
《漢語大詞典》:狐腋
亦作“ 狐掖 ”。 狐腋下的毛皮。史记·商君列传:“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掖;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諤諤。” 唐 白居易 《醉后狂言》诗:“ 吴 緜细软 桂 布密,柔如狐腋白似云。”
分類:腋下毛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