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73,分32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花狂
狂啸
徉狂
狂谈
狂疏
少狂
狂草
阳狂
狂欢
凶狂
狂尘
狂飞
狂子
狂惑
狂酲
《骈字类编》:花狂
唐 皎然 渚山春暮会顾丞茗舍联句效小庾体 鹊喜语成双,花狂落非一。
《國語辭典》:狂啸(狂嘯)  拼音:kuáng xiào
大声狂叫。如:「他喜欢站在山顶上放声狂啸,纾解心中的闷气。」
《漢語大詞典》:狂狡
(1).狂妄狡诈。《汉书·王莽传中》:“今狂狡之虏或妄自称亡汉将军,或称 成帝 子 子舆 ,至犯夷灭,连未止者,此圣恩不蚤絶其萌牙故也。” 晋 郭璞 《省刑疏》:“不然恐将来必有愆阳苦雨之灾,崩震薄蚀之变,狂狡蠢戾之妖。”北史·郭祚传:“ 萧衍 狂狡,擅断川瀆,役苦人劳,危亡已兆。”
(2).指狂妄狡诈之徒。 汉 桓宽 盐铁论·大论:“伤毁圣人者,狂狡也。”
(3).指叛乱者。汉书·诸侯王表序:“亡狂狡之忧,卒折诸 吕 之难, 成太宗 之业者,亦赖之於诸侯也。”新唐书·魏元忠传:“海内承平久,闻狂狡窃发,皆倾耳翘心以待其诛。” 金 元好问 《秦王擒窦建德降王世充露布》:“南征北怨而俱荷来苏,西被东渐而无思不服,独兹狂狡,犹尔跳梁。” 章炳麟 《安君颂》:“狂狡颠覂,应时就戮。”
《漢語大詞典》:徉狂
(1).装疯。徉,通“ 佯 ”。 汉 赵晔 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 子胥 之 吴 ,乃被髮徉狂,跣足涂面,行乞於市。”一本作“ 佯狂 ”。 唐 杜荀鹤 《将归山逢友人》诗:“徉狂寧是事,巧达又非夫。” 清 赵翼 《廿二史札记》卷三四:“ 寧王 宸濠 慕 寅 及 徵明 ,厚币延致。 徵明 不赴, 寅 徉狂脱归。”
(2).犹徜徉。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司文郎:“少负才名,不得志於场屋。徉狂至都,冀得知我者,传诸著作。” 何垠 注:“徉狂,徉音羊,徜徉戏荡也。”
分類:装疯徜徉
《漢語大詞典》:狂谈(狂談)
纵情谈论。 明 刘基 《醒斋铭》:“狂谈酗駡,身戮家毁。” 明 袁宗道 《答王衷白太史书》:“弟明岁且归,左挈 中郎 ,右挈 小修 ,狂谈浪謔,比吾兄此乐当百倍。” 清 孙枝蔚 《春晴次门人韵》:“老子狂谈效 曾晳 ,门人喜诵补《由庚》。”
分類:纵情谈论
《漢語大詞典》:狂疏
亦作“ 狂疎 ”。 放荡不检;狂放不羁。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二:“监察御史 李嵩 、 李全交 ,殿中 王旭 ,京师号为‘三豹’……皆狠戾不轨,鴆毒无仪。体性狂疎,精神惨刻。” 唐 柳宗元 《寄许京兆孟容书》:“凡事壅隔,很忤贵近,狂疎繆戾,蹈不测之辜。”旧唐书·韩愈传:“ 愈 终太狂疏,且可量移一郡。” 宋 陆游 《别曾学士》诗:“公不谓狂疏,屈体与周旋。”
《韵府拾遗 阳韵》:少狂
晁补之诗少狂干世等画蛇老罢食功同覆狶
《國語辭典》:狂草  拼音:kuáng cǎo
草书的一种。传为汉末张芝首创,至唐代张旭、怀素时盛行。狂草笔势纵逸不拘,连绵回绕,字形变化繁多。又因其简笔、连笔甚多,较不易于辨认。
《國語辭典》:阳狂(陽狂)  拼音:yáng kuáng
假装疯狂。《大戴礼记。保傅》:「纣杀王子比干,而箕子被发阳狂。」也作「佯狂」。
分類:假装装疯
《國語辭典》:狂欢(狂歡)  拼音:kuáng huān
疯狂的尽情欢乐。如:「彻夜狂欢」、「巴西一年一度的嘉年华会,人人都尽情的饮酒狂欢。」
分類:纵情欢乐
《漢語大詞典》:凶狂(兇狂)
(1).凶恶猖狂。宋书·殷孝祖传:“ 景和 凶狂,开闢未有,朝野危极,假命漏刻。”南史·垣护之传:“ 元徽 末, 苍梧 凶狂,恒欲危害 高帝 。”
(2).指凶恶猖狂的人。宋书·蔡兴宗传:“若朝廷有事,可共立 桓 文 之功,岂与受制凶狂,祸难不测,同年而语乎?”旧唐书·杜审权传:“果闻败衂,寻挫凶狂。”
凶恶猖狂;狂暴。 宋 叶适 《上光宗皇帝札子》:“ 颜亮 兇狂,离其巢窟,跳躑一战,鼓声所震, 常 、 润 之屋瓦几无寧者。”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马介甫:“家人见 万石 兇狂,相集,死力掖出。”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五章第一节:“他的继承者 东昏侯 ,也和 宋 苍梧王 一样,凶狂乱杀,臣属人人自危,内乱大起。”
《漢語大詞典》:狂尘(狂塵)
(1).指纷扰的尘世。 唐 温庭筠 《晓仙谣》:“雾盖狂尘亿兆家,世人犹作牵情梦。”
(2).指纷乱的落花。 清 金农 《邯郸花谢曲为庐江应彤赋》诗:“劝君收泪莫偷啼,手弄狂尘为破迷。”
《漢語大詞典》:狂飞(狂飛)
疾飞;乱飞。 汉 桓宽 盐铁论·褒贤:“夫为乌鹊鱼鱉,食香饵而后狂飞奔走,逊头屈遰,无益於死。” 宋 张耒 《柳》诗:“看尽道边离别恨,争教风絮不狂飞。”
分類:乱飞
《漢語大詞典》:狂子
狂妄无礼的人。后汉书·宦者传·张让:“此真狂子也。十常侍固当有一人善者不?” 唐 韩愈 《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狂子,不足以共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汪士秀:“便同小乌皮捉得狂子来,不然,脛股当有椎吃也!”
分類:狂妄无礼
《漢語大詞典》:狂惑
(1).精神错乱;疯癫。荀子·荣辱:“人之有斗,何哉?我欲属之狂惑疾病邪,则不可。”北齐书·文宣帝纪:“﹝ 高洋 ﹞沉酗既久,弥以狂惑,至於末年,每言见诸鬼物,亦云闻异音声。” 清 戴名世 《李烈妇传》:“ 检 病狂惑,一日屡以掌批烈妇之颊,人皆谓不堪。”
(2).不明事理,糊涂。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夫差内传:“臣今年老,耳目不聪,以狂惑之心,无能益国,窃观金匱第八,其可伤也。”
(3).狂妄昏惑。管子·形势解:“狂惑之人,告之以君臣之义,父子之理,贵贱之分,不信圣人之言也,而反害伤之。” 汉 袁康 越绝书·德序外传记:“ 夫差 狂惑,贼杀 子胥 ; 句践 至贤, 种 曷为诛?”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遁:“ 荆卿 絶臏以报 燕 , 樊公 含悲而授首,皆下愚之狂惑,岂上智之攸取哉!” 清 王夫之 《知性论》:“惝怳以测其影,斯问而益疑,学而益僻,思而益甚其狂惑。”
(4).用为自谦之词。汉书·晁错传:“昧死上狂惑屮茅之愚,臣言唯陛下财择。”
《漢語大詞典》:狂酲
大醉。庄子·人间世:“ 南伯子綦 游乎 商 之丘,见大木焉……嗅之则使人狂酲,三日而不已。” 王先谦 集解引 李颐 曰:“狂如酲也,病酒曰酲。” 宋 陆游 《书房杂书》诗:“狂酲醒始悔,穷独老方知。”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衝决嚣叫,状犹狂酲。”
分類:大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