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自厚
(1).意谓重于自责。论语·卫灵公:“躬自厚而薄责於人,则远怨矣。”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仁义法:“凡此六者,以仁治人,义治我,躬自厚而薄责於外,此之谓也。”《后汉书·陈忠传》:“陛下每引灾自厚,不责臣司,臣司狃恩,莫以为负。” 宋 叶适 《〈龙川集〉序》:“ 同甫 为德不为怨,自厚而薄责人,则疑若以为有罪焉可矣。”
(2).犹自重。书信套语,意谓善自珍重。 宋 张载 《与赵大观书》:“末由前拜,恭惟尊所闻,力所逮,淑爱自厚,以需大者之来,不胜切切。” 宋 叶适 《与黄岩林元秀书》:“餘祝自厚不宣。” 宋 陈亮 《与吕伯恭正字书》:“承教邈未有日,所冀强饭自厚。”
《漢語大詞典》:自引
(1).自杀。后汉书·虞诩传:“ 防 必欲害之,二日之中,传考四狱,狱吏劝 詡 自引。 詡 曰:‘寧伏欧刀以示远近。’”《后汉书·梁节王畅传》:“臣小人,贪见明时,不能即时自引,惟陛下哀臣,令得喘息漏刻。” 晋 潘岳 《寡妇赋》:“感三良之殉 秦 兮,甘捐生而自引。”
(2).自行引退。 汉 贾谊 《吊屈原赋》:“凤縹縹其高逝兮,夫固自引而远去。”后汉书·陈蕃传:“时 李膺 为 青州 刺史,名有威政,属城闻风,皆自引去, 蕃 独以清绩留。” 宋 叶适 《辞免提举上清太平宫状》:“儻若贪荣冒处,不知自引,是彰圣朝滥予之过,而非所以为劝也。”
(3).自己攀引。汉书·韩延寿传:“ 延寿 闻知,即部吏案校 望之 在冯翊时廩牺官钱放散百餘万。廩牺吏掠治急,自引与 望之 为姦。”
(4).自己抽身。史记·刺客列传:“因左手把 秦王 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 秦王 惊,自引而起,袖絶。”
(5).犹自发。 清 陈祚明 采菽堂古诗选卷二六:“ 何仲言 诗经营匠心,惟取神会。生乎駢丽之时,摆脱填缀之习;清机自引,天怀独流,状景必幽,吐情能尽。”
《國語辭典》:稳便(穩便)  拼音:wěn biàn
1.安稳方便。《西游记》第二○回:「吃了他不打紧,只恐怕他那两个徒弟上门吵闹,未为稳便。」
2.请便。元。吴昌龄《东坡梦》第二折:「云:『行者,看酒来,大人满饮一杯,贫僧告睡去也。』东坡云:『禅师请稳便。』」
《漢語大詞典》:自计(自計)
犹自忖。自己估量。孔丛子·巡狩:“今子自计,必不能行。”后汉书·公孙瓒传:“自计必无全,乃悉縊其姊妹妻子,然后引火自焚。” 宋 陆游 《农家叹》诗:“人孰不惮死,自计无由生。” 明 宋濂 《故王母何夫人墓铭》:“大父为夫人择配,环视诸弟子,心自计曰:无有出 王禕 右者。”
《漢語大詞典》:自脱
犹自免;自行解脱。汉书·萧育传:“君课第六,裁自脱,何暇欲为左右言。”后汉书·方术传上·任文公:“后兵寇并起,其逃亡者少能自脱,惟 文公 大小负粮捷步,悉得完免。” 唐 司空图 《泽州灵泉院记》:“以此,沦陷死生之域,歷劫不能自脱,其苦何如哉。” 宋 曾巩 《列女传目录序》:“其言 象 计谋杀 舜 ,及 舜 所以自脱者颇合於孟子。”
《國語辭典》:自封  拼音:zì fēng
1.自求丰足。《国语。楚语上》:「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
2.为自己加封号。如:「他自封为专家,闻者莫不嗤之以鼻。」
3.自我限制、拘拘自守。如:「为人行事不应故步自封。」晋。庾阐 断酒戒:「子独区区,检情自封,无或口闭其味,而心驰其听者乎。」
《國語辭典》:自卑  拼音:zì bēi
1.自行卑躬屈节。《礼记。曲礼上》:「夫礼者,自卑而尊人。」《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纪》:「若并时进见,则不敢正坐离立,行则偻身自卑。」
2.从低处起。《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明史。卷八六。河渠志四》:「然三河之入江口,皆自卑而高,其水亦更迭盈缩。」
3.心理上自觉比不上别人,而看轻自己。如:「失败不自卑,成功不自满。」唐。杜甫〈雨〉诗:「穷荒益自卑,飘泊欲谁诉。」宋。辛弃疾〈美芹十论。自治第四〉:「故臣愿陛下姑以光复旧物而自期,不以六朝之势而自卑。」
《漢語大詞典》:自置
(1).自行设置。史记·齐悼惠王世家:“始, 悼惠王 得自置二千石。”
(2).犹自居。后汉书·符融传:“二子行业无闻,以豪桀自置,遂使公卿问疾,王臣坐门。”
(3).谓自置其身。 宋 苏辙 《过韩许州石淙庄》诗:“将追 赤松 游,自置青云外。”
《漢語大詞典》:自劝(自勸)
(1).自我劝勉。北史·文苑传·樊逊:“ 逊 感母言,遂专心典籍,恒书壁作‘见贤思齐’四字以自劝。”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三:“学堂日无事,驱马适所愿。茫茫出门路,欲去聊自劝。”
(2).犹自酌。劝,谓劝酒。 宋 陆游 《闲咏园中草木》:“领略年光属閒客,一樽自劝不须推。”
《漢語大詞典》:自靖
(1).各自谋行其志。书·微子:“自靖。人自献于先王。” 孔 传:“各自谋行其志,人人自献达于先王。”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二:“如三仁之自献自靖,或杀身以全节,或归 周 以全祀,或佯狂以全道,均不失本心之德而已矣。”
(2).犹自尽。明史·忠义传六·段复兴:“叹曰:‘城小无兵,空令士民受祸,计惟自靖耳。’令妻妾子女尽縊,乃投繯死。”
《國語辭典》:自毙(自斃)  拼音:zì bì
自趋灭亡。《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國語辭典》:自诩(自詡)  拼音:zì xǔ
自誇、自耀。如:「他自诩为全班最聪明的人,高傲的神态,实在令人讨厌。」《明史。卷二五七。列传。陈新甲》:「新甲不引罪,反自诩其功,帝益怒。」
分類:犹自自夸
《漢語大詞典》:自完
犹自保;自全。左传·昭公十九年:“ 楚 不在诸侯矣,其仅自完也,以持其世而已。”《汉书·贾谊传》:“ 代 北边 匈奴 ,与强敌为邻,能自完则足矣。” 金 元好问 《聂孝女墓铭》:“女资孝弟,读书知义理,思以大义自完,葬其父之明日,乃絶脰而死。”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自非躬执大彗,以埽除其故家污俗,而望 禹 域之自完也,岂可得乎!”
分類:犹自自保
《漢語大詞典》:由自
犹自,尚自。由,通“ 犹 ”。容斋随笔卷十引 唐 司空图 诗:“五更惆悵迴孤枕,由自残灯照落花。”按,全唐诗作“犹自”。 元 杨果 《赏花时》套曲:“客况凄凄又一春,十载区区已四旬,由自在红尘。”一本作“ 犹自 ”。
《國語辭典》:自况(自況)  拼音:zì kuàng
自比、以他人比方自己。《晋书。卷九四。隐逸传。陶潜传》:「陶潜字元亮,……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新唐书。卷一六八。王叔文传》:「广陵王为太子,群臣皆喜,独叔文有忧色,诵杜甫诸葛亮祠诗以自况,歔欷泣下。」
分類:犹自自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