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20,分28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招状
状呈
状候
状式
请状
气状
枉状
相状
辞状
印状
过状
恶状
景状
貌状
惨状
《國語辭典》:招状(招狀)  拼音:zhāo zhuàng
承认罪状的供词。元。戴善甫《风光好》第四折:「这是他诳君的招状,亲笔的情词。」《初刻拍案惊奇》卷二:「高宗见了招状,大骂:『欺君贼婢!』」也称为「伏状」、「招伏」。
《漢語大詞典》:状呈(狀呈)
即状子。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总论》:“一切状呈,俱勒有据实直书之甘结。”
分類:状子
《漢語大詞典》:状候(狀候)
(1).情况,状态。 唐 韩愈 《南山诗》:“明昏无停态,顷刻异状候。”
(2).指症状,症候。 唐 李绅 《江亭》诗:“今日病身悲状候,岂能埋骨向炎荒。”
《漢語大詞典》:状式(狀式)
(1).行状的格式。新唐书·李敬玄传:“时员外郎 张仁禕 有敏才, 敬玄 委以曹事, 仁禕 为造姓歷、状式、銓簿,钳键周密。”
(2).指印有规定格式的诉讼用纸。《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央个人买状式写了,取路投 长洲县 来。”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词讼》:“状式不立,傍有善唆惯讼之人,巧设虚局,并瞒代书。”
《漢語大詞典》:请状(請狀)
请帖。《醒世恒言·吕洞宾飞剑斩黄龙》:“请往来道士二千员,恭为 纯阳真人 度诞之辰。特賷请状拜请。”
分類:请帖
《漢語大詞典》:气状(氣狀)
(1).仪表,风采。 前蜀 杜光庭 录异记·胡氏子:“ 胡 本家贫,有子五人,其最小者气状殊伟。”
(2).景象。 南朝 梁 沈约 《谢齐竟陵王示〈华严〉〈璎珞〉启》:“莫不雕风烟之气状,流日月之英华。” 唐 张乔 《华山》诗:“青苍河一隅,气状杳难图。”
《漢語大詞典》:枉状(枉狀)
(1).具诬告的状文。后汉书·孔融传:“ 曹操 既积嫌忌,而 郗虑 復搆成其罪,遂令丞相军谋祭酒 路粹 枉状奏 融 ……书奏,下狱弃世。”
(2).枉死之状。 唐 牛僧孺 《玄怪录·齐推女》:“ 李 亦粗知其死,不得其终;悼恨既深,思为冥雪…… 李生 即顿首流涕,具云妻枉状。”
分類:诬告
《漢語大詞典》:相状(相狀)
相类似。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按释 法显 行传,西国有爵离浮图,其高与此相状。”
《漢語大詞典》:辞状(辭狀)
(1).说话的内容。《孔子家语·弟子行》:“ 孔子 曰:‘言之乎?’ 子贡 以其辞状告 孔子 。”
(2).犹口供。三国志·吴志·顾雍传:“ 雍 往断狱, 壹 以囚见, 雍 和颜色,问其辞状。”
分類:口供
《漢語大詞典》:印状(印狀)
事先印制的列有某些项目供填写使用的公文纸。续资治通鉴·宋仁宗至和元年:“礼院故事,常须为印状,列署众衔;或非时中旨访问,不暇徧白礼官,则白判寺一人书填印状,通进施行。”
《漢語大詞典》:过状(過狀)
递交文状、诉状。 唐 张固 《幽闲鼓吹·张长史》:“ 张长史 释褐为 苏州 常熟 尉……有老父过状,判去,不数日復至。” 宋 欧阳修 《乞再定夺减放应役人数》:“近累据减放公人等过状,却乞收叙。” 蒋礼鸿 曰:“过状是送进文状。”见《敦煌变文字义通释·过》
《漢語大詞典》:恶状(惡狀)
罪状。新唐书·杨嗣复传:“故事,大臣非恶状明白,未有诛死者。”
分類:罪状
《漢語大詞典》:景状(景狀)
景象;情状。 唐 韩偓 《冬日》诗:“景状入诗兼入画,言情不尽恨无才。”《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二:“一个临死不忘 虞姬 ,一个酒后不忍 戚夫人 ,仍旧做出许多缠绵景状出来,何况以下之人?”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我景状如常,妇孺亦安善。”
分類:景象情状
《漢語大詞典》:貌状(貌狀)
外貌;形象。后汉书·李固传:“ 固 貌状有奇表,鼎角匿犀,足履龟文。”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表里回游,离合山川”注:“表里、离合,是其貌状也。”《诗·大雅·烝民》“四牡彭彭,八鸞鏘鏘。王命 仲山甫 ,城彼东方” 唐 孔颖达 疏:“既言车马,乃云王命,明王以此车马命 山甫 使行,以王命所赐而作者,言其貌状如是。”
分類:外貌形象
《國語辭典》:惨状(慘狀)  拼音:cǎn zhuàng
悲惨的情景。如:「当年火灾现场的惨状,迄今令人难以忘怀。」